西西河

主题:【原创】静静的高梁河 -- napolen

共:💬43 🌺80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也谈民族矛盾

金庸在他的小说《天龙八部》里给了我们一个英雄,那就是萧(乔)峰。在金大侠所有作品中,大概只有这个人是从一开始便带着原罪来到他的那个世界里的。这个原罪就在于他至死也摆脱不了他是一个契丹人。金庸到底还是有华裔之分的,并且他把华夏文明看得更重一些,所以在他的另一部小说《射雕英雄传》里,那个自小在蒙古草原上和成吉思汗的子孙一起长大的另一位英雄郭靖就少了萧峰这种痛不欲生的矛盾,因为他是汉人。当然,金庸的笔下,但凡英雄都不是恃强凌弱的,这大概就是我们华夏文明和基督教文明本质的不同,在关键的时刻,英雄总是要站在弱小的一边。因为两宋的不争气,害得这两位英雄把身家性命搭进了这两个不争气的王朝的命运里。差别只是萧峰的死升华了悲剧的含义,而郭靖的死印证了金先生的英雄应该有的归宿。

问题的关键在于,同样是有着被民族同化经历的萧峰和郭靖,在一旦回到本民族以后,面对养育过他们的民族为什么态度上差别却如此之大呢?除了英雄应该肩负的除强扶弱的道德重任使然以外,还有没有别的因素呢?无论萧峰怎样把自己从名字到装束乃至思维的出发点都力图彻底地契丹化,但他仍然摆脱不了他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应该还是一个汉人的宿命,尽管他自己的民族已经毫无保留地接纳了他。或许是萧峰叱诧风云的一生太短了,如果再给他10年,可能情况又是另外一个样子。而另外一个英雄郭靖就全然不同了,以至于在《神雕侠侣》里我们看到的已经是这个英雄身上肩负着汉民族对蒙古人怎样的一种同仇敌忾。像NAPOLEN兄一样,金庸一直也希望用人道主义在所谓民族虚无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之间构建一个各民族和睦相处的乌托邦式的乐土,然而这可能吗?

如今世界上没有民族矛盾的地方估计只有像日本、朝鲜这类只由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了。民族矛盾不仅仅单纯地是由压迫和反抗压迫这种互动而导致的。历史的,观念的,习俗的,语言的,思维的等等区别都是产生这种矛盾的充分条件,即使在汉族几乎一统的地方,还有看不起河南人,看不起苏北人的事情。在你我如今生活的美利坚这个大熔炉里,除了语言以外,有多少组成一个民族的组件被锻造成一个模子呢?纽约人的言谈里还把俄亥俄的牧场主当成乡巴佬呐。每一个人都必须有一种民族认同感,即便你自己不需要,认为自己是一个世界主义者,并且时不时要站出来说自己“今夜是美国人”、昨晚是柏林人,但别人需要,因为这是区分彼此和个体的起码条件,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规律使然。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高僧还认为自己是佛门中人,那更何况你我呢?而这种认同感除了作为编程术语讲的”类“(class)或”标识符“(identifier)的作用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当你也被你具有认同感的那个民族认同的时候,你身上所具有的就不再单纯的只是你自己的一个个体的符号了,而是一个族群、一个种族或一个民族的属性了。这即便不是一件让人自豪的也是一件让人感到安全的事情。也许,这也就是民族的作用。

萧峰的悲剧,除了金大侠赋予他的太过艰难的英雄使命导致的以外,还在于在两个民族的更本利益冲突的时候,他自己的认同感和他本来应该有的认同感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或许他是为了阿朱去死的,或许他是为了向耶律洪基表达他所做一切不过是为普天之下的生灵免遭涂炭,然而那种不为两个民族所容纳的巨大的失落感何尝不是更进一步的原因呢?没有人希望这种民族之间的差别动不动就要兵戎相见,每个人又何尝不想看到不同的民族之间不要再死守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陈腐观念,但无论这种理想再怎么美好,一个前提是起码的,你不能用人道主义去淡化一个人在他自己的民族存亡的严峻时刻必须做除的选择,除非你认为民族的存在本来就没有意义。

所以,总的来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一切历史,抛开了它所处的时代,就不是历史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