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看紫阳 -- 秦三光

共:💬367 🌺3186 🌵9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古迹文物损坏最严重的是最近这二三十年

改革开放对文物的破坏远甚于文革。

cctv-1主持人与同济大学周教授对话节目中,周教授说改革以来,中国文化遗产遭受全面的、根本性的破坏,远甚于文革时期。他说:"文革只是破坏了一些器物,而改革开放后二十年造成的破坏是毁灭性根本性的。"他说相比较而言,"改革开放前二十年是因为无知,后二十年则是因为愚昧和贪婪。"

周教授例举说,全国佛教名山九华山的情况,让人痛心疾首;八十年代还是满山古寺、木。现在已面目俱非,所有古寺都拆毁一空、古树名木十存一、二。而代之以金碧辉煌的仿古建筑,庸俗不堪,荒唐绝沦。他说;那都是中国古建筑的辛存精华,各朝各代都有,痛心啊。见此情景,他禁不住泪如雨下。

他说这都是钱害的,历代的战火都没遭毁,就是文革破坏也没这么彻底。中华民族永远失去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周教授的讲话一针见血!为了钱,什么人间坏事、恶事都敢做!在经济压倒一切

的幌子下,中华大地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大浩劫!!!

谢辰生,新中国起草制定各项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主要参与者,文保专家,他认为“文化大革命”对文物的破坏并非人们相像的那样严重;谢先生指出,“对文物最大的破坏是在90年代,最大的出口量也是在90年代,问题严重程度超过以往各个年代。”“现在的文物破坏是全面的,尤其是古建筑的破坏。”【1】谢先生这样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里我们搜集了若干资料,目的在于努力理解谢先生的这些说法,尤其是关于“文革”期间国家文物状况的说法,看是否真象伤痕文学大肆渲染的那样,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

“文化大革命”中,遵照国务院指示,故宫博物院大门从1966年到1970年一闭就有5年之久(于1971年7月5日重新开放),其间文物保护完好。 1972年重新开放之后,国家花费巨资对故宫进行了修缮和增设。当然,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故宫的文物也非毫发未损。受损的文物,有原城隍庙旧址里的城隍泥塑神像11个,泥塑马一对,“内容系封建迷信有毒素的东西,技巧低劣,是清代泥塑(该城隍庙建于清雍正时期),并无保留价值”,有奉先殿前的清代焚帛炉,“因有人提出与殿内的泥塑陈列不相称”等理由而被拆除,也就是这些【2】。这些损失当然是可惜的,但与晚清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损失比起来,肯定是微小和不成比例的。

红卫兵保护杭州灵隐寺【4】

  

  1966年8月26日,有200多名红卫兵企图破坏灵隐寺。浙江大学组织了约3000名教师和红卫兵前往护寺,他们夺下装有煤油的铁桶,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由于国务院传来电话指示不许破坏涉外文物,主张砸寺的红卫兵于是纷纷离去,千年古刹得以保存。

红卫兵保护辽宁奉国寺【5】

  

  辽宁省义县的奉国寺始建于辽代,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历朝历代沧桑变迁,我国辽代寺院已所剩无几,而这座建筑宏伟、艺术精湛的奉国寺却能完好地保留了下来,这不仅与义县解放的激战中解放军遵令力保文物有关,也与“文革”中工作人员及清华红卫兵的保护有关。

  

  “文革”运动初期,沈阳某学院红卫兵曾闯入奉国寺欲铲除佛像。市文化局文物科工作人员便带着他们一起看大殿的柱子,说柱脚的做法,讲斗拱的力学原理;告诉学生,“你们都是大学生,都是有学问的人,你们肯定会努力保护祖国文物。”红卫兵闻劝,撤离了奉国寺。几天后,有“清华大学红卫兵”进入大雄殿,写下一条“造反派要保护文物古迹”的标语贴在殿内。此后又有阜新煤矿学院红卫兵来到奉国寺,他们看到了清华大学红卫兵留下的标语,在对寺院进行了一阵参观之后便悄然离去。整个寺院的古建筑和佛像在整个“文革”期间全部安然无恙。

 1966年8月,数百名红卫兵来到南华寺“破四旧”,红卫兵干部询问寺院住持林得众,如何破四旧?林回答,什么是文物,什么是四旧,必须要由国家、省文物局鉴定之后才能知道。红卫兵便打电话询问省文物局,无人接听;又把电话打到了中央文革小组,得到的答复是:南华寺是国家重点文物,要保护。

  

  最后,既然是“除四旧”,一点不除也说不过去,这样,“经过几天研究,他们打掉了一些牌匾、小菩萨像和哼哈二将。”红卫兵还想看看南华寺的镇寺之宝六祖真身到底是否真身,于是手拿菜刀在“真身”的背后各凿开一个大窟窿,结果露出了支撑骨架的铁棍、铁枝,麻布等杂物 —— 红卫兵当场肯定是笑晕了 —— 这算哪门子的“真身”呀?他们于是运着三尊“真身”像游街三天,对围观群众展示说:“请看六祖真面目”。 当红卫兵打算销毁这些“真身”的时候,遭到住持林得众的劝阻而作罢。寺内所藏三百多件珍贵国家一级文物,包括唐代的圣旨、千佛袈裟、铁铸铜像,宋代的木角罗汉等,全都得到了保全。

  

  这个小段最有意思。它至少透露出三点,

  

  第一,中央文革小组是保护国家文物的,至少它保护国家重点文物,这与伤痕文学的宣传大相径庭;

  

  第二,红卫兵都是些毛毛头,却冷静沉着,“经过几天研究”,手拿菜刀去凿佛像,……这些描述,又与伤痕文学宣传的鲁莽轻率、“不由分说”的“凶神恶煞”大相径庭。红卫兵处理事情小心翼翼,相当的理智。

  

  第三,“真身”到底是真的、还是只是骗人的泥塑?真相一旦揭开,红卫兵们欢呼雀跃是必然的,唯物主义没有骗他们,是宗教在骗人。因此,把菩萨“真身”拉出来游街,也就起到了解除愚昧和启蒙大众的作用,好事耶?坏事耶?

  

  暂时收集这些,有时间再续。这些资料虽只是部分的,却相当具有颠覆性,让人们从中看出伤痕文学那种夸大其词的和加码统计的手法。真相到底如何?是“损毁殆尽”和“惨遭浩劫”,还是谢辰生先生说得更加符合实际?恐怕还是后者接近于事实吧。

1. 炎帝陵主殿被焚,陵墓被挖, 焚骨扬灰。

----------------------------

这个显然是造谣。炎帝陵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可能有人敢跑去焚烧炎帝陵。

事实上炎帝陵被焚不是什么文革时期。而是发生在1954年除夕,因香客祭祀焚香烛,引燃殿内彩旗,不慎失火,致使炎帝陵正殿和行礼亭焚毁。此后,部分碣及石雕等陆续散失。

再说炎帝陵里是否有炎帝存在还是个迷(如果有的话,其考古价值只怕比秦始皇陵园更伟大,现在我们还需要搞那鬼劳子的“夏商断代工程”?),怎么会有保存五千年的“炎帝尸骸”给你去“焚骨扬灰”呢?

某些国人的素质可真不是一般的差,这么假的东西都信,连基本的思考分辨能力都没有。

文革中毛泽东号召群众要:“敢说、敢想、敢干”,要敢于质疑“权威”,敢于“辩论”。

如今,在邓近三十年“不争论”的歪论愚民下,产生了这么一大批不辨香臭,人云亦云的“弱(右)智”。

2. 造字者仓颉的墓园被毁, 改造成了“烈士陵园”。

----------------------------

这也是谎言。

仓颉墓在中国有多处。在山东寿光、汕头揭西、河南开封、河北南乐、陕西长安和白水等地都有仓颉墓、仓颉庙和仓颉造字台等遗迹。其中以陕西白水县的仓颉庙规模最大,长安县的仓颉造字台保存尚好。尽管这些古迹都是后人根据传说附会后造出来的,但是也从另一侧面说明,造字活动波及地域之广,以及人们对文字发明者的崇敬。

上面藏头缩尾,不敢把详细地址说出来。只怕是怕被人拆穿吧?

所幸的是,和“烈士陵园”有关的仓颉墓,目前所知只有山东寿光。而山东寿光仓颉墓却不是什么文革时期被毁,被改造成了什么“烈士陵园”。

真实的事实是,寿光“烈士陵园”建于1950年,而非所谓的文革时期(作者为了妖魔文革,故意来个时空逆转)。也没什么人把仓颉墓摧毁改造成“烈士陵园”这样的事。这根本是爱资病们为妖魔文革捏造出来的谎言。寿光“烈士陵园”是在仓颉墓墓前对面建的,仓颉墓与烈士陵园相对。墓园并存,新旧相映,为当时寿城一绝。1965年陵园迁徙,仓颉墓亦随之荒废。

从上例可见,某些人为了妖魔文革,已经到了何等丧心病狂的地步。

3. 山西舜帝陵被毁,墓冢挂上了大喇叭。

----------------------------

舜帝陵也有好几处。主要在湖南宁远,广西梧州,山西运城。

上面所说的山西舜帝陵也和文革无关。

山西帝陵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西北15公里的鸣条岗上,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分外城、陵园、皇城3部分。现存的正殿、献殿、钟鼓楼、戏台、关公祠等古建筑。

舜帝陵,自一九五二年起被改成了一所中学。

当时国家刚刚建立不久,国家一穷二白。在资源贫乏之下,为了孩子,为了我们祖国的未来借用一下“舜帝陵庙”来做学校有什么好非议的?抗战时期,许多军民还躲到名胜古迹里和日军驳火,期间被炮火摧毁者不知几凡。难道这也有错?

事实上,我国有不少“单位”,“厂房”都是建立在一些所谓 “古迹”里的。改革开放后这些地方还有很多。

怎么就没人说这是“破坏文物”?

当然,如果你硬要把这就叫“被毁”“破坏文物”,我无话可说。但你颠倒时空,把建国初的事栽赃到文革,明显用心不良。

8. 在横扫一切的风暴中,霍去病的霍陵也遭了殃。香烛、签筒被打烂之外,霍去病的塑像也毁于一旦。

---------------------------- 

呵呵,这个就更不用说了。一看就知道是假的,而且假得离谱。

中国只有帝王坟墓才可称“陵”。霍去病又不是皇帝,怎会用 “霍陵”来命名。(嘿嘿,为了增加效果,连香烛、签筒都编出来了,不知这是霍去病墓还是霍去病“庙”?拿香烛、签筒来祭还是来求生子赐福?) 。

事实是霍去病墓位于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约15公里处。这一带共有汉帝陵五座,故此地称为五陵原,以茂陵规模最大。霍去病墓只是西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墓,而不是什么“霍陵”。

霍去病墓前共有16件石刻,包括石人、石马、马踏匈奴、怪兽食羊、卧牛、人与熊等,题材多样,雕刻手法十分简练,造型雄健遒劲,古拙粗犷,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圆雕工艺品,也是汉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其中“马踏匈奴”为墓前石刻的主像,长 1.9米,高1.68米,为灰白细砂石雕凿而成,石马昂首站立,尾长拖地,腹下雕手持弓箭匕首长须仰面挣扎的匈奴人形象,是最具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霍去病墓早于1961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霍去病墓前的16件石刻是重中之重,后来的茂陵博物馆没落址汉武帝的茂陵而在霍去病的墓前建博物馆就是为了就地保护那些石刻。如果文革霍去病墓有受破坏,那首当其充的就是那“16件石刻”。 可是,这16件石刻现今保存完好,也即证明所谓的“毁坏”是爱资病们为妖魔文革而故意捏造的谎言。

我本人也听到过一些导游词的不实之处。比如杭州的苏小小墓,有些导游词说是文革时期把这些西湖边的墓地毁掉了(好像旅游电瓶车的喇叭里也这样说),有些”伤痕文学“或者其他文章中(网上可以搜到)也有不少说是文革红卫兵干的,还说得有鼻子有眼睛的。事实呢?是1964年整治西湖的时候平掉或者迁走的。

我已经引用过浙江园文旅游专家乌鹏廷同志文章说明过了:

  

  1、杭州西湖边历史上很久以来就没有了苏小小的真墓;解放前留下来的那个,是清朝浙江官僚为拍康熙马屁而造的假冒伪劣产品苏小小假坟。

  

  2、该假坟不是有价值的文物,已于1964年12月就平去了,不能诬赖是1966年以后废的,但即使当时没废而大革旧文化命时废了它也是恰当的,就像今天的网络扫黄一样。

  

  3、周恩来总理指示要恢复的是指辛亥革命烈士秋瑾、陶成章烈士等墓,而非南齐三陪女苏小小“小姐”的墓。

  

  4、胡乔木同志来杭发现杭州重建了慕才亭后表示不赞成,说:一个歌妓不配用“慕才”两字。

  

   我再补充一点《叶子龙回忆录》中的资料。1954年,毛主席在杭州看见西湖周围有大大小小许多坟墓,就不无担忧地说:死人与活人争地不好。

改开后,把很多坏事情都归咎于文革,把许多自己的问题归咎于文革的迫害,似乎已经成了风气。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