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耆婆方》 -- 弦音醉舸

共:💬48 🌺4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耆婆方》

我知道,写到现在,一些民族主义情节浓厚的朋友应该开始不待见这些文章了,呵呵,中医这目前几乎惟一的“国粹”,被我说的如此“不济”,估计学识稍广的朋友已经准备撸袖子准备干架了,呵呵!错了,我是中医从业者,需要靠此谋生,且深深爱着这个行业,怎会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但我们不是“宇宙上国”,没必要争这些虚妄的名分吧,况且,缕清楚历史,对更深入学习进步应该有更大的帮助,至少比停留在“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上要更务实些。

----------------------------------------------

《耆婆方》是隋以前的医书,纂者不详,历代记载中,除医方外,以“耆婆”为名的尚有《耆婆脉经》、《耆婆五脏论》......。

耆婆为古印度名医,在佛经中有不少记述其医术的故事,如《翻译名义集.长者》曰:“《四分律》云:耆婆初诣得叉尸罗国,姓阿提黎,字宾珈罗,而学医道,经于七年,其师即便以笼器及掘草之具,令其于得叉尸罗国面一由旬,求觅诸草,有不是药者持来。耆婆如数,即于国内面一由旬,周竟求觅,所见本草,尽皆分别,无有草目非是药者。师言:汝今可去,医道已成。我若死后,次即有汝。”后世学者将以“耆婆”命名的医书归结为佛教传入后的影响所致,我看未必,正如前文所讨论到得:对于“中药”在中国医学上的异军突起,以至于淹没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架构的原因,是印度草药医学的传入所造成弦音醉舸:从摇钱树说起,若此结论正确,则以“耆婆”为名的医书的来历就更值得深思!事实上,很多医方确然是从西方传入的(印度在我国西南,唐三藏去西天取经的目的地正是印度,故曰西方),最典型的是印度医学在唐朝时期的再一次在中国大量传播,故孙思邈《千金要方》中如是解说“耆婆万应丸”:“万病悉除,说无穷尽,故称万病丸;以其牛黄为主,故一名牛黄丸;以耆婆良医,故名耆婆丸。”再如《千金翼方》所载“耆婆汤”等,均为印度医学传入的见证。

另外,从香料在东汉末年大量作药物使用的历史史实,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印度在那个时代对我国医学的影响。我国有香料运用的历史,比如公元前550年的孔子曾告诫他的门徒不要吃那些使用香料不当的食物(以《神农本草经》来证明有更悠久的历史的作法就免谈了吧),但大约与孔子同时,后世的阿拉伯世界地区与印度之间就存在香料贸易了(《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很多都提到香料贸易)。印度是香料生产的大国,其香料入药的历史更是悠久,前在“《中藏经》评述”一文中提到其大量使用“安息香、木香、麝香、犀角、沉香、丁香、檀香、诃子、乳香、龙脑、苏合香、阿魏......”弦音醉舸:《中藏经》评述(二),这些药物绝大部分中国本土不产,都需要通过贸易途径从印度获得,逐渐引进种植以至部分药材在我国也有大量生产,那是后话,本国没有的药材,却大量入药用,是什么道理呢?则印度医学在汉或东汉的传播,不辨自明矣。

备注:《隋书·经籍志》载有《婆罗门诸仙方》、《婆罗门药方》、《西录婆罗门仙人方》、《西域名医所集要方》、《耆婆所述仙人方》等,从书名可知这些医方属印度婆罗门及名医流传的医方。《千金翼方》卷21所载“耆婆治恶病三,方一十一首,论七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