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三读《慈禧全传》 -- jjseven

共:💬29 🌺9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三读《慈禧全传》

从去年开始到今天,读完了三遍高阳的《慈禧全传》。其实年轻的时候(大概20年前?)就接触过这套书,是友谊出版社出版的,明黄色的封面。先读第一本《慈禧前传》,主要是讲辛酉政变,写的十分精彩,情节环环相扣,推动很快,一下子就被抓住了,但往后看,或许是年龄还小的原因,觉得逐渐无聊起来,就放下了。去年重新开始,发现原来觉得精彩的部分依然精彩,原来觉得无聊的部分别有一番意境,不知不觉就看完了。但这部书实在是年度跨度太大,人物众多,关系纷繁复杂,看完一遍仍然意犹未尽,又在短时间内复习了两遍,并辅助性的阅读了不少相关书籍,终于有了些感觉,有不吐不快之意。

第一,关于本书。该书名为慈禧全传,却是写尽了晚清五十年,是一部绝对的史诗性巨著,堪称中文历史小说的翘楚。这部作品最抓人的地方在于叙事的真实性。高阳虽然著作等身,但遍观其作品,显然晚清才是他最熟悉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距离现代不远,资料极其丰富,高阳应该是阅读过大量的正史野史,加上这部小说中的人物绝大多数都是载之于史册的,因此书中的几乎所有情节都有据可查。每当夜深人静之时,灯下捧卷,就如同在观看一部记录晚清政治的纪录片。这样的最大好处是避免了情节的雷同。每个作家都有其创造习惯和套路,初读《康熙大帝》觉得很过瘾,但读完雍正和乾隆就会发现为什么每个皇帝都有一个像世外高人的导师?为什么微末小臣总是能幸运地碰到皇帝?为什么名妓总是垂青穷酸书生?但真实的历史的魅力就在于它永远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事情的发展总是那么出人意料。

对比高阳的另外两部超长篇《胡雪岩》和《红楼梦断》,《慈禧全传》的质量明显高出一截。高阳作品的共同优点是人物描写活灵活现,缺点是有时东拉西扯,偏离主题不是一点半点,造成情节推动缓慢,且读者往往会不知所云。这个缺点在《胡雪岩》中稍好,在《红楼梦断》中犹甚,经常是翻过一二百页你发现情节还没什么变化,再好耐心的读者也会烦的。而本书则不同,故事推进的速度罕见地快,特别是第一本,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看起来十分过瘾。虽然有时也会偏离主题,多数情况下也能拉的回来,年龄大一点后有点耐心还是可以读下去的。

第二,关于那段历史。清季的一个特点是所谓的名臣一代不如一代,林则徐、曾国藩可以说是有道(理想)、有节(操守)、有术(能力),加上内有贤王,这才有同光时期堪平大乱。随后的李鸿章、荣禄等要么操守欠佳要么目光短浅。等到了袁世凯,就只剩下一个术字,这便无异于枭雄了。据高阳自己在《清朝的皇帝》一书中分析,道光末年到咸丰年间名臣辈出主要是因为嘉道年间政府重视知识分子。我想还有一条是因为嘉道时期社会结构相对稳定,知识分子的思想比较单一,仍然还保留了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鸦片战争后随着西风东渐,整个社会变得无比动荡,主导思想被多元化。在这种千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原有概念上的纯臣完人变得与社会格格不入,而所谓的枭雄类的人物往往可以抓住机会扶摇直上,占据国家政府的领导地位。

名臣不再,与之相伴的是亲贵退化。奕之后再无有能力的亲贵可以领导政府。这从微观而言是慈禧只看重道光一系,从宏观而言少数民族执政,对多数民族的戒备是与生俱来的。特别是面对地方上汉族名督抚的权势日重,只有依靠亲贵领枢才能达到某种平衡。偏巧亲贵们的素质又飞流直下,眼看单个亲贵的影响逐渐减低,只好通过增加总量来达到控制政府的目的,这便造成了一个死循环:越来越多的废物贵族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政府职位,除了整个政府垮掉,还有其他的可能结果吗?

其实有清一代对于皇室的教育是十分注意的。单个而言,奕和咸丰的素质还是可以的。从总量而言,道光一系的载字辈人数也不少,为什么就没有再出一个像样的人物呢?根子出在师傅上,这应该和前文提到的同光年间是一个礼崩乐坏的变革时期有关:优秀的知识分子变成稀有动物,上书房的师傅本身就不怎么样,指望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比较而言,受翁同和良好教育的影响,光绪算是这一辈中的“杰出代表”了。

第三,说一些花絮。掩卷冥思,时常会设想如果道光立了奕,或者果慈禧没有生同治,咸丰死时只好兄终弟及,历史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另外,如前所述,最终是民族矛盾断送了清朝。如果清朝是一个汉族的朝代,没有“驱逐鞑虏”的口号号召,中国是不是也就君主立宪了?这些就靠能人们通过穿越来解答吧。

本书说是写尽晚清五十年,其实从光绪十五年皇帝亲政到二十四年戊戌变法中间的十年是没有写的。这是我最困惑的一个问题:这期间历史原貌是精彩纷繁的,甲午战争、奕复起、翁同和被逐、戊戌变法,都是可以大书特书的故事,为什么作者有意跳过呢?是因为慈禧在这期间较其他时期不活跃,写了怕不符合《慈禧全传》的名字?但作者在最后一部中并没有把笔停在慈禧死的刹那,全书直到最后一个忠于清室的重臣张之洞去世才结束,显然高阳是把本书作为关于晚清的一个记录而不仅仅局限于慈禧(事实上全书中关于慈禧的描写也就占了全部篇幅的十分之三左右)。可惜作者已经仙逝,恐怕我这个疑问也永远无法得到回答了。我的一个小小野心是退休后可以通读这十年的相关史料,再仿照高阳的风格把这十年补齐。当然,退休是遥远的未来,现在的我也就表示没有鸭梨了。

最后说一点版本的问题:我最后一遍看的是香港出的繁体字版本。大陆出版的书与之相比(网上的电子书都是以大陆简体字为基础的),我觉察到有两处内容被删节。一处是同治大婚前,先找了两个宫女教他如果行人道;另一处是介绍义和团的大师兄张德成的发家史。大概前者略有少儿不宜,后者有“污蔑”“农民起义领袖”的嫌疑。可能还有其他删节,希望有心人能不吝赐教。

关键词(Tags): #慈禧全传 高阳 晚清通宝推:史文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