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第三次货币战争1 成为日不落帝国的秘密是什么? -- 水管子

共:💬4 🌺4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三次货币战争 2.英镑,和米字旗一同升起

2.英镑,和米字旗一同升起

英法之间的战争延续了大约100年,这也正是英国自1717年率先采用金本位制以来的100年。直到1815年在滑铁卢击败拿破仑,英国才最终取得这场百年长跑的胜利,坐上了欧洲霸主的宝座。作为欧洲霸主,英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中居于核心地位,经济史学家将1815-1914年这段时期称为“英国霸权”(Britannica Hegemony)时期。

1850年,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发现黄金,使全球黄金供应突然大幅增加,这使得黄金作为单一本位货币满足欧洲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可能。于是,在英国之后,欧洲各国一个接一个转向了金本位制。到了1880年,各主要工业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但当时各工业国的金本位略有差异,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则实行完全不同的制度。欧元之父蒙代尔认为,当时世界经济的中心区域使用黄金货币,殖民地则使用宗主国银行发行的钞票作为准备金,并实施货币局制度或银本位制。外围国家如中国、拉美等实行的是银币或不可兑换的纸币。但是基本可以判定,这一时期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中心-外围”构架。位于这一体系中心的国家担负着提供国际货币的职能,而中心国家向外围国家输出货币过程的对立面,就是外围国家向中心国家注入资源的过程。换句话说,外围国家以支付国际铸币税为代价,获得了使用国际货币的便利。

货币局制度(CurrencyBoardSystem)正是起源于英国殖民地时代,历史上第一个货币局是1849年在非洲毛里求斯建立的。作为殖民地经济的一部分,货币局制度曾被英国、法国、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和保护地广泛采用,盛行了一个多世纪。历史上大约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取了类似的制度,其中多数是英国的殖民地。例如法国的货币单位是“法郎”,则在其殖民地建立货币局发行货币,殖民地的货币单位也叫“法郎”;而英国的许多殖民地货币都叫“镑”。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够在多国的货币单位上看到这种殖民时期货币局制度的遗迹。

第二次大战后,随着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和殖民地时代的结束以及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的盛行,货币局制度才逐渐被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制度所取代。目前全球只剩下少数地区还实行货币局制度,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就是典型的代表。

香港在鸦片战争后被租借给英国,于1842年开始接受英国统治。1935年11月9日,香港政府通过货币条例,实行货币局制度,公布以“港元”作为香港货币单位,挂钩英镑,并将港元与英镑汇率定为16.8港元兑1英镑。两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元取代了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直到1972年6月英镑自由浮动后,港元才改为以美元挂钩。

在殖民地货币局制度下,中心国家就是宗主国,外围国家就是宗主国的殖民地。外围国家需要使用货币,首先需要获得宗主国的货币,然后以宗主国的货币为准备金,发行本国货币。这样,宗主国的货币就随着其殖民扩张而扩张了。尽管这种殖民扩张活动有多个欧洲国家都在进行,但毫无疑问,英国是近代全球最大的殖民帝国。

到20世纪初,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英国所占份额最大。1876年时它已拥有22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地和2.52亿人口,到1914年增加到33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地和3.9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相当于英国本土的137倍和人口的8倍多,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而英镑,则伴随着米字旗在全世界高高飘扬,扩张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当时的全球通行证——世界货币!

关键词(Tags): #第三次 货币战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