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消逝的单位 -- BC大头鱼

共:💬11 🌺43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消逝的单位

虽然移民到了国外,但时不时依然能在中国人圈子中听到“单位”这个词。“你在哪个单位?”,“在单位加班”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这勾起了我对单位的回忆。

单位是一个具有强烈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词汇。在当代国家中,似乎其他国家都不太有这个概念。这就直接导致在翻译这个词到英语的时候,无论翻译成employer,company,unit,似乎都沾边,但是又都明显不贴切。于是乎,很多人干脆直译,将其翻译成work unit。我不知道在那些曾经实行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其语言词汇中是否有对应“单位”的词汇?或许。

单位今天依然存在,但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位已经式微。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单位,今天三十岁以上的人都对其不会陌生,四十岁以上的人对其一定有着更深刻的印象,对于五十岁,六十岁或者年龄更长的人,单位就几乎是他们青春或者整个工龄阶段的回忆。

如今的人虽然还经常说着单位,即使那些普遍对单位印象模糊的85后或者90后,即使那些已经出国的人,也依然自觉不自觉的在沿用着这个词汇。可是大家都知道,今天的单位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单位。区区二十年多年而已,没有斗转星移,却已经是人是物非。今日之单位之所以不同于往日之单位,是因为单位的一些特性已经不在了。单位当然是一个工作的地方,但是单位又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地方。它承载了太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职能。当那些社会关系和社会职能都开始褪去,单位仅仅成为一个雇主的时候,单位也就不再是单位了。

如果从大历史的角度去看中国,至少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到清朝灭亡,在中国农村,除了有着因为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变,农作物的引进而带来的一些不同,农村社会两千多年多年中没有什么本质变化。民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农村也有了很多改变,但是传统依然在顽强的以其惯性维持着,一直到了1949。政权直接进驻村子,打破了农村传统的宗法制度;改革开放后人口的流动,经济的转型,才又进一步促成农村组织制度,经济制度,乃至人口构成的巨大改变。

然后,就在农村发生激烈变化的同时,单位却在悄然兴起。在我看来,单位就是农村这一农业社会的基层组织在工业化时代的城镇的一个变形。

比较一个农耕社会的农村和一个工业化时代的单位,可以发现很多共同点。比如说,二者都有着比较稳定的组成,人员变化和流动都不大;都有着清晰的上下级组织关系;都承担了相当的社会职能,而不仅仅是一个劳动,生产,工作的地方。中国人自古以来具有强烈的家国观念。就“家”这个层面而言,不仅仅是自己的小家,很多时候,家的范围外延到宗族和故乡。而对于经过计划经济时代的人而言,这个家还多了一重含义,就是单位。于是,出现矛盾,无论是包括夫妻矛盾在内的家庭矛盾,还是邻里矛盾,找单位调解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无论是结婚需要的那“同意结婚”四个金字,还是外出需要的单位介绍信,也都离不开单位的首肯。在我出国之前,听说过一些去了美国的中国人,在出现家庭矛盾的时候,依然按照习惯去找配偶的“单位”要求调解,结果自然会很滑稽。因为在国外,雇主是不会过问这种事情的。

对于那些生活在地方较偏僻的单位,或者比较大的单位而言,比如我,单位更几乎很长时间内都是我们接触的全部社会。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食堂,澡堂,商店,职工俱乐部,体育场,图书馆,医院,派出所,等等,似乎一个人一生中所需要的大部分东西,在单位中都能找到。我直到上大学才算离开单位,准确地说,离开父母的单位,我只是单位子弟。从出生一直到十八岁,除了走访亲戚或者偶尔的旅游,我鲜少踏出单位半步。我想农耕时代生活在村里的大部分农民,大概一如我,毕生大部分时候都在村里度过,鲜少出村。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单位也发生了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单位的变化则越来越大。以前动辄在一个单位干一辈子,而今天的人,特别青年人,跳槽成了家常便饭;很多需要单位批准的事情,比如结婚,也或者取消,或者流于形式。有人为没有了单位的束缚和欢呼,也有人为了没有了单位的保护而黯然。

对于单位的消逝,我抱着一种复杂的心态。一个方面,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似乎单位被淘汰也是理所当然的。另外一个方面,我依然很怀念那种张家搬家,大家来帮;李家有人生病,街坊邻居纷纷施以援手;王家父母忙,单位同事帮照顾看孩子,等等的远亲不如近邻的温馨。这些经常发生在当年单位的那些普通小事,似乎现在都要用钱去才能摆平。住进了商品楼后,更是连左邻右舍姓甚名谁都不知道。难道社会的发展,和人与人的疏远是必然的相辅相成么?很多人对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有着不同的解释。在我看来,一个不经常被提及的解释就是单位的消逝。古人常说流民盛则天下危矣。以我看,流民这没有社会关系的人,在这个时代,就是失去了单位的人。没有了单位,就没有了很多双紧紧盯着你的眼,少了很多舆论的压力。而法律如果恰好是天高皇帝远的话,那么社会风气想不败坏似乎都很难。

今天的中国面临着非常多严峻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新时代下构建符合这个时代的单位,或许就是这许多挑战和机遇中的一个吧。

关键词(Tags): #单位#计划经济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