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不开第一枪,不给对方开第二枪的机会 -- 南海问题 -- BC大头鱼

共:💬42 🌺273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基本上同时命中。

  整个过程大概是这样滴,这是从当是零星的报道和传说包括参与者做的报告中悟出在的,非权威。

  西沙群岛自抗战胜利后民国舰队去宣称了主权,但没人驻守,法国人回来后就占了那里,撤退时顺手给了南越。

  南越在几个岛上有长期驻军,因为中国一直没什么动作,所以驻军也是象征性的,基本上是作为犯军纪士兵的流放地。

  74年是什么时候?75年南越就垮台了,中国与北越友好,再不动手被北越“接收”了象现在这样就比较难办。南沙太远按当时中国的海军实力达不到,西沙刚好在边缘。

  但中国一直宣称的原则是不放第一枪,不好直接用兵,怎么办?

  于是渔民就先上场,去了几艘渔船要上岛,南越驻军当然不干,但这边赶下去换个方向又来,烦不胜烦,于是就呼唤海军驱赶。

  中国渔民受到外国海军驱赶,理所当然地要护渔,海军出动了。

  南越来的是千吨级的军舰,中国只去了四艘两三百吨的小艇,其中还有两艘主营不是水面作战的猎潜艇。

  中国艇虽小但数量多,南越也就增兵,共出动四艘军舰,都是千吨左右的,而中国暂时没有增兵,从实力看,南越占绝对优势。

  一般来说,两国发生纠纷,弱势一方肯定要增兵,至少达到实力相衡,中国不增兵,用意可想而知。

  双方在西沙海域友好相扑了几天,南越海军赶不走中国炮艇,一着急晚上就与国内商讨怎么办。国内听说自己占绝对优势,这还不好办,打。这些商讨被中国听的一清二楚,所以第二天才有了火炮全部上膛,手放在击发装置上等着的事了,为防止擦枪走火,中国是严禁在一般边界纠纷中枪炮上膛的,当然三七炮好象是脚放在击发装置上。

  第二天就是对开,南越炮口一红,这边也就动手了。

  南越军舰都是老美送的,老美的就是先进,火炮都是雷达瞄准,射击诸元都是自动输入,看来南越海军的训练也不错,第一轮炮火就打中了中国的炮艇。中国的火炮都是人工瞄准,射击诸元都是人工测定,口报给炮手,不过因为早有准备,打得也很准。

  南越第一轮炮火瞄的是中国跑在最后面的一艘艇,当场就基本失去战斗能力,艇长政委非死即伤,艇上人员得为自已的生存而挣扎,舰队司令他们冲到礁盘上才保住炮艇不沉,否则战果一对一有点丢面子。

  南越为什么先打后面的,按他们的经验,舰队司令肯定是在最后面,但没想到中国的舰队司令在最前面一艘上。

  开打后,中国剩下的三艘艇很快就冲得很近,最近时还扔上了手榴弹。中国是先打南越的炮塔,很快南越海军的火力就减弱了,看来也没什么装甲,中国炮艇炮最大口径是57mm,有点装甲就打不透了。然后转向指挥台,南越人很快就吃不住劲了,四散奔逃,中国三艘艇就围着最后一艘打。

  要说南越海军军官怕死,士兵还是有点战斗力的,作战中中国剩下三艘艇都不同程度受伤冒烟,有一艘还起了火退下救火,火力也减弱了。逃的稍慢的一艇南越军舰发现了回过头来想捡便宜,这时中国从上海经台湾海峡赶过来的两艘“新型”猎潜艇赶到了,远远在在射程外就开了炮,把它吓跑了。

  为什么它们在紧要关头时“刚好”赶到,当时说是日夜不停地开过来的,我怀疑是早就到了,但远远地藏着,否则到早了南越人就不敢开打了。

  援兵到后,没逃走的一艘南越军舰也基本上失去战斗力,四艘艇围着对吃水线下一阵猛打,好不容易才送到水下。

  按说这时完全可以逼迫这艘军舰投降,我猜可能是舰队司令想到了中印之战,缴获了还会还掉,索兴打沉算了。

  这一仗实际就是中国先示弱,引诱南越先开火,中国近一步行动就名正言顺了。

  我这个看法还有个傍证:后继的夺岛行动中,中国出动了二十多艘大小军舰,其中就有千吨以上的护卫舰,空中还有飞机掩护,为什么这些不早出来?

  当时的参考上说,南越声称中国此战出动了科马尔级驱逐舰,还发射了冥河式导弹,所以它们才战败。我看到此消息时还想中国总算用过大舰了,但随着得到消息的增多,根本没此事。

  还有个传说,夺岛时,中国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战士民兵在礁盘上跋涉直到冲上岛时,没有火力反击。上岛搜索后才发现,驻岛的南越兵都跑去杀猪了。看来解放军的俘虏政策深得人心,他们知道反正打不过,当俘虏更安全,只是怕吃不到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猪了。

  以上除了参考的报道以外都无权威出处,受误导概不负责。

  从49年以后中国的几次对外战争或者叫冲突看,中国示弱不代表不敢打,往往示弱时就是想打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