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房产、学历与稳拿 -- 迷途笨狼

共:💬254 🌺76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
家园 小议一下

在我本人看来,要细分一下高低的话,我个人这样排列:

主席和日本的计划宏观模式是经济发展最高层次。

美国为首的西方的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属于第二层次。

苏联那种僵化计划体制是属于最低层次。

当然美国和主席、日本模式区别,更主要还在于东西方民众的差异,东方人集体思维,勤劳肯干,能统一调配,所以主席和日本的这种模式,西方人玩不起来,在这个角度来说,东方人在建设这块,先天就占据优势。

苏联修正主义后,不仅体制僵化,就是官僚队伍庞大问题也是非常严重,官僚化和计划体制僵化两者是互相促进。虽然苏联享受了二战和第三世界独立的红利,而且自身地大物博,可以支撑苏联搞粗放型的计划体制,但当干部队伍后期不断官僚体制化后,再加上外部环境恶化,苏联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也是为什么主席要和苏联修正主义决裂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维护斯大林,不仅仅是因为中苏交界的压力,不仅仅是因为赫鲁晓夫愚蠢的搞苏美共治,更是因为苏联的这种粗放型模式不适合中国人均资源少的情况,更是因为苏联的这种官僚队伍模式一旦和中国完全对接,中国体内的封建官僚意识就将爆发,从而令中国队伍建设严重退步。

这也是为什么主席后期要转向美国地方,要开始与西方交流的原因所在。用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潮来冲击中国封建等级官僚思想。而且主席也意识到自己身后,再也没有人能有足够的威望和智慧来完成他的战略部署,所以已经意识到身后红旗要倒,所以打开和西方大门,能够使中国和苏联之间从此分开,主席最担忧的就是落入苏联的这种僵化计划体制和官僚队伍模式。主席一生担心的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强调的都是调查,反复说犯错误不可怕,发展经济当然都是摸索啊,但最怕的就是唯苏联的教条,不敢自己去问为什么?

通宝推:土拨鼠yuanap,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