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载弛:那些快要被遗忘的伟大故事 -- 乐扬

共:💬5 🌺2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中国通史上古时代(下册*第三节)对此的评论

第三节 许穆夫人赋《载弛》

  《诗国风》里有不少歌咏妇女的诗,也可能有不少为妇女自己所作。但一直到现在,可确认女作者姓名的诗,以许穆夫人所赋《载驰》为唯一的诗篇。如单以作诗的时间而论,许穆夫人的《载驰》要比屈原的《离骚》早三百几十年。

  许穆夫人出生在公元前七世纪春秋时期的卫国(今河南湛县),是卫宣公的女儿,卫懿公的妹妹,出嫁于许。公元前660年,狄灭卫。《左传》闵公二年记卫灭后的情况是:“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立戴公,以庐于曹。许穆夫人赋《载驰》。“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归(馈)公乘马,祭服五乘,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门材。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这说的是卫灭亡后,结集遗民,进行善后并得到齐国援助的情况,这正是许穆夫人赋《载驰》的历史背景。

  对《载驰》的解释,颇有歧义,而主要由于对《载驰》首章之理解不同。《载驰》共五章,首章的诗辞是:载弛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头四句是作者自述她的想象:她坐上马车,急急忙忙地去吊唁卫侯,不知不觉地就到了漕(曹)。但“大夫跋涉,我心则忧”,事实上只能派遣许国大夫去辛苦一趟,自己只能把忧愁埋在心中。以下四章都说的是作者的愁苦和许人的漠不关心。《诗小序》说:“载驰,许穆夫人作也。闵其宗国颠复,自伤不能救也。卫懿公为狄人所灭,国人分散,露于漕邑。许穆夫人闵卫之亡,伤许之小,力不能救。思归唁其兄,又义不得,故赋是诗也。”

《小序》所说,大体得作者之意,但作者对于许人更多责怨之辞,故有“许人尤之,众稚且狂”的诗句。诗中为卫提出“控于大邦”的想法,这是卫国仅有的出路,而卫国实际上也是依着这条路线走过去的。末章称:“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这可见当时的许国上层议论纷纷,作者却对他们说,请你们不要见怪吧,你们的种种想法都不如我的主张。许穆夫人不只是一个能作诗的妇女,也是一个临乱不乱,有政治见识的人。

这里面通史中引了《诗*小序》的提法,说是许穆夫人并未归卫,而是派遣了大夫回去。

俺对此是不能全面予以采信的。

1、思归唁其兄,又义不得--这是根据后世的礼制来推论先人。事实是春秋中许多国家嫁到外国的女子、包括君王的女儿、姐妹在特殊情况下是可以回去的。襄公文姜乱伦事件难道不成是齐国把鲁灭了?

2、许国大夫对卫国复国的发言权是比不上许穆夫人的。许穆夫人的地位和能说的话,许国大夫站在那个地位就不能说,这个我觉得不需要过多解释。

3、通史说,许穆夫人对许国人多所怨尤,这个国人,我看也只能是宫廷中人(许穆夫人大概没那雅兴到了异国和百姓打成一片吧?)。

4、许国国君未有发言,情形无以考证,推论是多半也不赞成。(另一种可能是病中、或已去世了。)不然如果他要说了话,怎么可能让许穆夫人如此怨尤?

那么许国大夫倒真的反潮流了,呵呵。--

5、再从诗本身说起,写得相当之坚定决绝,语言刚烈有男子之风,显然是刚刚发生了一定的冲突,以我之推想,不太可能是在许国派出人后(这样的话她的脾气,应该随着自己的意愿强行达成而缓解),而应该是她本人在国境与拦阻者直接发生了交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