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关注战略弹道导弹 -- 兴宣大院君

共:💬15 🌺10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5

吴:从导弹的使用期来看,“白杨”-M为15年,比“白杨”延长了5年,这等于增加了弹头的部署数量,但另一方面,延长弹道导弹的使用期会在研制和维护上付出更大代价(因为导弹及弹头越到后期维护越麻烦),而且会延长弹头采用新技术的周期。您认为战略导弹及弹头的使用期定为多长合适?

郑:战略导弹及弹头的使用期主要取决于武器系统的设计水平和性能(水平高性能好,稳定性好,维护性能好,使用寿命就长),武器系统发展更新速度(新型导弹出笼快,更换也就快,尤其核导弹发展初期,少则几年就更换新型号),国家经济技术实力(强,则更新快),和使用需求(如美国在1963年装备了54枚“大力神”II导弹,每个弹头当量1000万吨,为的就是打击苏联54个大城市。该导弹原定服役10年,为与苏联大威力液体导弹SS-9抗衡,一直延期服役到1987年)。“白杨”-M由于性能先进,延长了使用期,尽管增加了研制维修费用,还是合适的。延长使用期并不影响新技术(主要是制导控制突防技术)的应用(更换电路板即可),事实上美俄服役期间的战略导弹的技术更新从未停止过。一般认为,战略导弹及弹头的使用期为10年,但实际上往往超过,有的超期达1倍以上。对于中等核国家,经过定期检验,只要满足作战要求能发射出去,超期服役也是顺理成章。

吴:在陆基战略导弹的储运/发射方式上,地下井的部署难度、代价都远大于机动发射车,且生存力又远不如后者,那么陆基核力量是否应全部改为机动发射车方式?

郑:固定发射方式的主要优点有:

一是命中精度高,在同一导弹发射条件下,由于固定发射点位置固定,它与目标点之间的距离、方位以及发射点和其周围的重力场测量的比较准确,导弹瞄准定向误差小,导弹发射精度高;

二是戒备率高,发射准备时间短,所有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可在平时进行,可使导弹随时处于待发状态,例如美“民兵”III发射准备时间仅为32秒,俄SS-18、SS-19为60秒;

三是有较高抗力。俄SS-18导弹发射井抗力已达42兆帕,美“民兵”III导弹发射井抗力14兆帕;

四是对于体积大、重量大、不便于机动发射的液体洲际导弹,更适宜固定发射。

固定发射的最大缺点是位置固定,易被侦察和攻击,生存能力不高。当然如果采取预警发射或接到警报在来袭弹头落地前就发射,则另当别论。

吴:从美俄的技术水平来看,能否保证在来袭弹头落地前就把导弹发射出井并飞出一定距离外以免受来袭弹头爆炸的影响?

郑:从技术上看美俄完全能做到这点。但实际上两国都不可能把几百个发射井中的导弹同时发射升空,由于要考虑虚警等因素,其导弹都是一批批的发射,因此总有一部分导弹被摧毁在发射井里。

吴:那么采用超加固井(能抗100万吨核弹头直接命中)与机动发射车效费比对比如何?

郑:加固井要考虑抗超压和抗电磁脉冲,其成本中除了土石方费用外还有各种检测、防护设备费用。虽然机动发射车也要考虑这些措施,但程度很有限,因为防护措施多了车就重的开不起来了。所以一般加固井的成本要远高于机动发射车,超加固井代价就更高昂。由于种种原因,发展中国家搞发射井的代价比美国还要高。机动发射是为了弥补发射井的缺点而发展的,固体推进剂的进展实现了小型化和机动化。尽管美俄至今仍部署大量发射井,但俄正加大机动部署的比例。至2000年底,美国洲际导弹550枚(“民兵”III 500枚,MX 50枚),全是固定井发射(“侏儒”虽已研制成功但因形势变化未部署),俄罗斯正在服役的762枚(5种)洲际导弹中,固定发射的约350枚(SS-18、SS-19、“白杨”-M分别为180、150、20枚),机动发射的412枚(SS-24、SS-25、“白杨”-M分别为46、360、6枚)。尽管各种手段的代价不一,但就总体来看,还是应该多种手段并存,固定和机动发射相结合,至于比例,机动发射60%,发射井40%较合适。

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