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泰西英雄传 -- 丁男

共:💬187 🌺228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43)敌后武工队

1943年9月,2地委和2军分区总结了8团在昆张地区、7团在郓北地区小部队活动的斗争经验,认为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敌进我进”的方针,大胆向敌占区进军,采取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精干武装,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认真执行各项政策,大力开展敌伪军工作,变敌占区为活动区,使敌人变成瞎子、聋子,粉碎敌寇“强化治安运功”,度过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最困难的时期,开创新的局面。

根据当时形势,为了加强昆山、张秋、东平、汶上、郓北5县广大地区(约占2分区一半面积)的对敌斗争,分区领导决定建立一支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党、政、军、群结合的游击支队,命名为昆张支队。以8团4连为第1中队; 以原8分区警卫连为第2中队; 以7团2连为第3中队; 以昆张县大队为第4中队。由吴忠(四川苍溪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开国少将)任支队长,邵子言(山东馆陶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建国后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任政委,王定烈任副支队长,田平任副政委兼总支书记,常志义任参谋长,管学思任特派员,开展了新的斗争。

昆张地区人民,历来有反抗压迫的斗争传统。早在20年代,就有了党的活动。是鲁西抗日根据地的摇篮,长期以来是党、政、军、群各领导机关所在地,更是部队可靠后方(医院、兵工厂、被服厂都在戴庙、安山一带)。从1941年开始,日寇对这一地区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清剿”“扫荡”、“分割蚕食”; 特别是1942年“九二七铁壁合围”大“扫荡”后,该地区被敌侵占,敌伪军在寿张集、安山镇、戴庙、袁口、齐岗、师集、斑鸠店、王府集等30多处集镇安设了据点,更在黄河大堤上遍设碉堡,形成一道天然封锁墙,将昆张地区与濮、范、观中心区割断。敌人在据点、碉堡间修公路、架电线、挖封锁沟,形成了一个密如蜘蛛网的“格子笼”。日寇、汉奸在这里实行血腥恐怖统治,使本部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大部队无法展开,所有后勤单位全部撤离转移,地方政权也难以立足,群众抗日组织受到极大破坏,各项活动陷于停顿,人民群众蒙受了严重摧残,抗日根据地变成了敌占区。

1942年冬,吴忠、邵子言、田平等同志率8团4连首先进入昆张地区,开展小部队活动,经过40余天、三进三出,逐渐摸索出小部队开展敌占区斗争的经验。1943年3月,7团2连进入郓北地区,和前者南北呼应,相互支援。9月,7团2连(郓北支队)和昆张支队合并,整编为新的昆张支队。7团2连改为昆张支队第3中队,郗晋武任队长,闫文康任政委,孙连捷任副政委,下辖3个排,全队160余人。

东平、汶上两县原属泰西地区,1941年以后划为冀鲁豫2分区范围。当7团2连首先进入东平县境时,孙连捷异常震惊,在自己曾经长期战斗过的地方,所熟悉的面貌竟然面目全非,和昆张其他地区一样。这里成了敌伪严密统治的“治安区”,几乎所有集镇都安设了据点。东平湖西不用说,就是在东平、汶上两县边区,敌人就在袁口、任李庄、孙口、齐岗、田大店、十里铺、许桥、周楼、玉皇庙等地安设了20多个据点,派驻重兵,进行了疯狂的“清剿”,推行反动的“保甲”制度,实行“连座法”,建立了血腥统治,到处充满恐怖气氛。但东平、汶上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党组织是坚强不屈的,不管敌人残酷镇压。县、区机关转入地下,依然坚持着顽强艰难的斗争。东平县长赵效三、汶上县长隋长文等同志,始终与本县的党员、干部和人民同生死、共患难,进行着坚韧不拔的拼死斗争。当部队进入东、汶地区后,赵效三、隋长文和其他一些同志欢欣鼓舞,兴奋异常,就随同本部一起行动。他们两位是自卫团时代的老战友,久别重逢真有说不出的喜悦和感慨。有他们在,大家感到有了依靠,他们非常熟悉情况,和群众联系密切,乡、村干部都在就地坚持,由他们引导,部队就方便多了,行军、宿营、侦察、作战、吃饭,都由他们当参谋、作安排。

进入东平县打响的第一炮,是9月下旬奇袭东平县三官庙伪警察所。这个据点离城10多华里,因本部久未出现,故而敌人全无戒备,门口只有1个站岗的伪警察。部队在当地干部带领下,从40里外长途奔袭,无一伤亡,迅速全歼守敌,伪警察20余人无一漏网。这一仗打得好,是东、汶地区3年多来所未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人们奔走相告: “老八路又回来了! ”

三官庙战斗后,部队又组织了周楼伏击战。东平县伪政府派了4个田粮征收员,在1个装备精良的伪军中队保护下,先到周楼伪据点,计划第二天到大路口一带抢粮。得到情报后,本部来了个连夜急行军,在离周楼据点仅两华里的小村设伏。第二天,他们在据点里等到各村情报员报告确无八路军时,便大摇大摆地列队出发,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们大门外鼻子底下埋伏着八路军。当敌人进至距离100公尺时,轻机枪突然开火、封锁首尾,各排同时发起冲锋,仅10分钟就结束了战斗,本部无一伤亡,全歼伪军1个中队。

10月11日,汶上县警备大队驻袁口镇据点的伪军中队长高连甫准备反正,支队调1、3中队在消灭该镇伪警察所的同时,为保全反正人员家庭生命财产的安全,采用表面上武装挟持的形式,接其离开,打了一阵枪,放火烧了据点,以蒙骗敌人。高连甫部起义后,编为昆张支队第5中队。

10月中旬,部队在赵效三同志引导下进入东平城北和肥城西南部,与1分区小部队取得联系,两支部队配合行动,对东平县境内的苇子河、须城、花篮店等据点实施袭击。在丁家洼伏击了肥城四区演马庄伪区长、穷凶极恶的汉奸头子鲍星三(鲍国鑫),给这个疯狂透顶的刽子手以沉重打击,毙伤伪军20余人。又在东平四区伏击了伪区长李绍周,毙伤敌l0余人。

部队在泰肥、平阿山区活动了20余天,孙连捷感到心情振奋,泰西是自己生长、战斗过的地方,其时怀着特别激动的心情重新踏上这块土地,耳闻目睹敌人的残暴镇压,壮丽河山蒙受着铁蹄的蹂躏,人民在痛苦中煎熬。当地区、乡干部向孙同志倾诉,有说不完的肺腑之言。他们介绍了3年多艰难的战斗历程,分析了泰西地区变质的经验教训,不禁感到非常沉痛。

泰西地区8个县,原为3块根据地(即泰肥山区、平阿山区、大峰山区)。其中,泰肥山区为泰肥根据地的心腹地带,开辟最早,工作基础最好。泰西根据地是山东和冀鲁豫两大根据地的联系纽带,对济南和津浦铁路线威胁甚大,成为日寇的心腹大患。敌寇处心积虑、想方设法要拔掉这把插在他们胸膛上的钢刀,1940年8月,调集日伪军1万余人,分兵8路向泰肥山区分进合击,妄图消灭本部或将主力驱逐出泰西。当主力部队不断给敌以痛击,粉碎敌人大规模“扫荡”之后,日寇改变战术,从1941年起采取碉堡封锁,实行步步为营,驻守清剿、囚笼分割等战术,在大集镇、交通要道、重要山口都安设了据点,全区8个县共安设了300多个据点。同时,推行“保甲”制度,扶持会道门头子死灰复燃,组织起会道门为其效劳。他们还采取威胁利诱、金钱美女手段,煽动内部不坚定分子叛变投敌,大肆搜捕屠杀区、村干部和民兵。这样,就造成了极为险恶的局面--敌军重兵围困,根据地被分割占领,部队和党政领导机关无法立足,只好暂时撤离,只有少数县区干部和少数精干小分队,还进行着极为艰难的隐蔽活动。

之后,3中队于11月9日打玉皇庙,13日打任立庄; 12月6日打朱庄,10日在县城东南二十里铺伏击敌汽车运输队。这一连串的胜利,给了敌伪军不断打击。东平县大队还集中3个中队夜袭东平县城,一举攻入城关镇,消灭了伪警察所,缴获了根据地急需的食盐3万余斤。

在军事斗争接连取胜,敌伪军政日益恐惧的形势下,同时运用各种方式大力开展政治攻势,加紧对敌伪军、政、警人员的宣传教育、分化瓦解工作,严格执行政策,镇压与宽大相结合,取得显著成效。不仅对伪人员,对日本人也注意政策。本部曾在东(平)汶(上)公路上伏击鬼子汽车,车上一名日本顾问被击毙。大家将他的尸体整了容,寄了一封表明我军政策的信,然后用木板抬着,一个村、一个村地转送到东平城内,日本兵接到了尸体和信,连声称赞: “八路大大的好。”

昆张支队第3中队在东平北部、平阿山区、泰肥山区活动了一个时期,配合1分区小部队给敌伪军几次打击,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给泰西人民以莫大鼓舞,给长期坚持斗争的当地党、政、群干部以有力支援。随后,又返回东、汶地区。1943年底,改编为东平县大队,郗晋武同志任大队长。1945年,升级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7纵队(杨勇、张霖之纵队)20旅58团第1营,结束了在东汶地区的战斗。

7团2连由郓北进入昆张地区之后,感到敌伪对这个地区的法西斯统治较郓北“有过之而无不及”,敌情更为严重,真是“驻军碉堡下,夜观敌营灯,行军必过沟,天天有战斗”。为了适应尖锐、复杂、艰巨的斗争,部队的行动方式、生活习惯(包括衣、食、住、行)、作战等多方面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从衣着来说,部队长期以来军衣、军帽、打裹腿、扎皮带,服装整齐,配戴“八路”臂章,标志显明,军风纪严整,军容威武雄壮。进入郓北以来,就一律改穿便衣,夏天穿的单衣是用槐花染的紫花土布做的裤褂,冬天棉衣是自己染的黑色土布,发一条白毛巾裹头(有的戴当地老百姓做的毡帽头),连以上干部发一件长棉袍。每个连有十几套伪军的服装,随时可以化装使用。

刚进入昆张地区,情况比同志们预想的还要紧张,搞得大家疲于奔命。行动经常被发现,进入宿营地惊动狗叫,引起连锁反应,一片狗叫就引起敌人注意。敌人规定伪自卫队发现人影就大喊大叫,敲梆子,敌人也就发现了本部行踪。据点之间距离很近,敌人信息灵、行动快,往往是部队立足未稳、还没休息,敌人就追踪而来,有时连饭也吃不上。过去作战多系本部主动,放开手脚打,现在不能恋战,否则被缠住,敌人从四面八方越聚越多,越围越密,要吃大亏。

敌变我变,险恶的斗争中,逼着大家开动脑筋,发扬军事民主,集思广益,总结经验,研究如何插进去、站住脚,行军、宿营、作战等都要来个根本改变。过去行军队列整齐、浩浩荡荡,现在必须掩声息影,静悄悄,不走大路专走小道和野地,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各排均带有自己制作的竹梯,好翻墙过沟,必要时还可代替担架转运伤员。为了消除行动痕迹,专门派人在后尾用树枝扫平脚印。还特意做成一种倒鞋底,走过之后脚印往相反方向,藉以迷惑敌人。行军前规定两个集合点,以便途中情况发生突变时队伍好集中。转移都在夜间,到达宿营地时不急于进村,先把住路口,待天明狗不叫时,再化整为零进村。一般不住村中心,就在村子一角或独立家屋内休息,便于观察情况或迅速行动。哨兵背起粪箕柴篓,化装成拾粪、捡柴、做农活的,携带短枪在村处巡逻。有时,专找大地主或伪军政人员的院子住宿,如有敌情由他们出面应付。他们害怕性命、财产被毁,都是按照要求去做。这样一来,比住在一般农民家还安全。对于来往的伪军政人员,不进村不过问,对于进村的,如未发现情况也不为难他们。对有异常表现的,就突然抓住他,令其缴械,但不杀不辱,不没收私人财物,只办理登记,进行教育,然后由伪村长出面做保,在部队转移前给予释放。

在敌占区活动,必须准确掌握敌人动态,及时了解敌情变化,摸清敌伪军活动规律。除要求曾被俘虏过的伪军政人员提供情报,也通过地下党建立秘密情报网,选择政治上可靠、面目未暴露的党员打入敌内部,利用关系送出情报。部队直接派出侦察,也改变了过去老一套的侦察方法--有时是捕捉敌伪单独外出人员; 有时是窃听敌人电话; 有时是化装成敌伪军政人员与敌伪接触探听消息; 有时是布置伪乡、村长提供--正是由于多渠道了解敌情动态,才使部队逐渐趋于主动。

进入“格子网”似的昆张地区,敌人天天围剿,闻风而动,四面合围,企图把对手消灭或者驱逐出去。本部不能消极避战,而是改变战术,采取“避强击弱”、“声东击西”、“歼敌一路”、“攻其不备”、“远战速决”、“打了就走”等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术,打麻雀战,实行牛刀子战术。部队有分有合,在梁山东南之陈庄,支队集中2个中队,全歼伪军1个中队; 又在梁山东北之四柳村,粉碎敌人合击。东阿县城敌伪军700余人发动夜袭,却在斑鸠店西南被伏击,溃不成军,死伤100余人,支队一直追击到东阿城郊。可以说是: 不打则已,一打必胜,把敌人打痛、打怕、打残。至于零星歼灭伪军1个班、1个排,那是家常便饭,捕捉敌零散人员更是天天都有。

经过连番打击,使敌伪军心存畏惧,再也没有开始时那种狂妄、嚣张气焰,本部则乘势大力进行对敌伪军政人员的争取、分化、瓦解工作。除个别罪大恶极、屡教不改、死心塌地的汉奸、特务坚决镇压外,对有一般罪行而民愤不大的伪军、政、警人员,大都登记教育之后予以释放,有的则选择建立秘密关系,通风报信,掩护人员开展工作。有一次抓到大安山伪区长赵乐亭,此人是个知识分子,比较开明,经教育释放后,他利用公开政治地位做了不少工作。在对伪军政人员的工作中,利用亲属故旧各种社会关系,曾发挥很大作用。周楼据点的伪军中队长周庆丰,出身地主,本部对家属做工作,保证对其本人不杀不辱,家庭财产不予没收,对之触动很大。被俘虏后,经过教育对他约法三章: 第一,不可死心塌地当汉奸,要“身在曹营心在汉”; 第二,不扰民、不害民、不奸淫掳掠、不滥捕乱杀; 第三,要及时报告敌情动态和本部交办的任务(购买药品、通讯器材,掩护工作人员等),都一一照办。他那个中队3个小队9个班中大都被俘虏、教育、释放过,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物。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活动,昆张地区40多个据点内,大都有了关系,伪军中百分之四十多都被俘虏过,接受了政策教育和抗日战争形势的宣传,态度有了转变,就使得本部处境大大改善。

武工队不仅是一支战斗队,也是一支工作队,指战员和县、区党、政、群干部编在一起,行军、战斗、生活在一起,不论是一个班还是一个排单独活动,每到一地都积极主动地开展群众工作,每个战士都变成了宣传员,向群众讲解形势,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将所收集了解的情况,向地方干部反映,协助地方党、政、群工作干部开展各项工作。抗日政府则大力做好伪军政人员家属的工作,使他们规劝亲人改恶从善,为自己留条后路。政府还建立了伪军人员“善恶登记簿”,明确宣布“做好事有立功表现者画红圈,做坏事的画黑点”,到一定时期总结公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时候一到、一切要报。”向他们宣传: “都是本乡本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经过这些深入细致的工作,伪军、政、警人员大都有改恶从善、立功赎罪的表现。有的送情报,有的购买敌人禁运的物资,主动要求抗日政府考察,保证自己不做坏事,还将内部别的坏人做的坏事仔细报告。

小部队活动在异常艰苦困难的险恶环境中,常常是一个排、一个班,甚至是一个小组单独执行任务,但我们的部队始终保持了旺盛的战斗意志,满怀胜利信心,发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精神,不叫苦,不怕死,不动摇,自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坚决执行党的政策,没有发生大的偏差和错误。这主要是由于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依靠党支部的坚强领导,党小组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真正发挥了模范骨干作用。

昆张支队象一把钢刀刺在敌人的心脏,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部队站稳了脚、扎下了根,有力地配合了中心区反“蚕食”斗争,直到1944年局势发生变化--1944年5月上旬,昆张支队作战9次,俘虏日军3名、伪军591名,缴获长短枪500余支。6月上旬,曾思玉司令员指挥8团和昆张支队发起了昆张战役,5天内战斗20余次,攻克张秋集、大路口、戴庙、四里山、周楼、大安山、小安山、开河等24个据点,俘虏伪军1200余人,缴获轻机枪10余挺、步枪1000余支。大军所至,伪军望风披靡,再加上一年多来昆张支队和地方党政机关对敌伪军的争取、瓦解工作,大多数据点是一包围就缴枪,甚至是不战自降。从此,昆张地区形势大为改观,由敌人分割占领的“治安区”,又变成了抗日根据地,广大人民笑逐颜开,日夜投入拆围寨、扒炮楼、填平封锁沟的紧张作业,显示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

通宝推:邻居大哥,李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