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商榷 马来西亚 -- 香辣鸭头

共:💬531 🌺3963 🌵5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ok, 请指明史记汉书中支持你结论的部分

除了个西去以外,还有什么支持你的顺德结论?有没有直接证据?如果有,老泉自然相信你,如果没有,凭明清的东西加某些历史学家的名头也白搭。

老泉的没说过自己的就可靠。只是你的结论貌似也不可靠。现有史料下,具体在哪里抓的吕嘉,不能确定。老泉见过抓吕嘉于太平岛的说法,老泉已经记不得是从规范书籍还是地摊小说上见到的了,只是说,闻喜县和获嘉县的距离不会否定这种假设。既然没有办法考证,那么抓吕嘉于太平岛的说法对中国现在的南海争端最有利。我们可以宣传之以加以利用。老泉对历史是实用主义的,历史学家们可以严谨,但无法考证的事情,就采信对中国最有利的版本。

我就猜你会提到传首九边的事。如果我没记错,明代传首九边也是人头先在北京验证过后或者直接就是在北京砍了再传的。在没经过中央政府验证前,路博德自己能搞什么展览?从汉书史料看,展览人头是中央权限,只有中央才能决定如何处理

于是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事下有司。丞相匡衡、御史大夫繁延寿以为:“郅支及名王首更历诸国,蛮夷莫不闻知。《月令》春:‘掩骼埋胔’之时,宜勿县。”车骑将军许嘉、右将军王商以为:“春秋夹谷之会,优施笑君,孔子诛之,方盛夏,首足异门而出。宜县十日乃埋之。”有诏将军议是。

汉书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陈汤都敢矫诏发兵,但斩了郅支之后,报捷的文书和郅支首级肯定是同时到的,而且陈汤那句网络流传甚广的话前边就是“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中央的批复是“宜县十日乃埋之”。

吕嘉被杀后,首级绝对是要第一时间送到皇帝那接受校验的。怎么处理首级,那是中央权限。首级不送到,是不能计算军功的。

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业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

汉书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首级在皇帝检验之前,路博德们是不可能自作主张搞展览的。首级是第一时间要送交中央,没有首级,不能计算军功。傅介子是几十人去行刺,可以不停换马快速返回,所以傅介子可以自己带回来。路博德的大军还要在南方,吕嘉首级肯定是第一时间快马送往中央,先要经过中央检验真伪,其后才能计算军功。报功的这种事情,谁会愿意慢慢来?信使报送捷报的速度和携带首级到中央的速度绝对是差不多的。

什么是枝节,什么是主干,这个可以见仁见智。但就现在来说,咱两的东西都是枝节,你的也不是什么主干。你也没有有力的直接证据。汉书里和史记一样记录简略,但没写西去这条,既不能知道在那抓的,也无法知道用了多长时间。从封侯封号上看,海常侯的封号更有可能说明是抓捕于远海之上。

楼船力攻烧敌,反驱而入伏波营中。迟旦,城中皆降伏波。吕嘉、建德以夜与其属数百人亡入海。伏波又问降者,知嘉所之,遣人追。故其校司马苏弘得建德,为海常侯;粤郎都稽得嘉,为临蔡侯。

你可以认为别人是纠缠,但你自己的结论,证据不足是事实。顺德石涌说,光靠挂几个历史学家的名头是说服不了老泉的。南海太平岛抓吕嘉说也未必对,但时间和海常候的封号至少不抵触这个说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