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经学通论》摘录(4) -- 柞里子

共:💬79 🌺19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经学通论》摘录(22)

3 群经略说

3.1. 书

3.1.7 (2)

“永嘉之乱”后,中原一带“五胡”割据,史称“十六国”;西晋王室逃至金陵,偏安江左,史称“东晋”。东晋之初,朝廷拮拘,用于学术、文化之经费大减,博士之职由原来的十九名减至九名。其中职掌《尚书》者仅得两名,一名传郑玄之学,另一名所传授者竟然既非贾逵、马融之学,亦非王肃之学,而是“前伪孔传”。郑玄之学得以经动乱而不衰,因势力雄厚。“前伪孔传”之得以越贾、马、王三家而后来居上,想必是因为打着孔安国这块招牌。不过,“前伪孔传”虽然得以立于学官,在学术界的地位仍不能与郑玄一派相提并论。举例而言,东晋末年对于推广《尚书》学起过重大作用的大学者范宁,其所讲授的《尚书》就完全依郑玄之学说为依据。继东晋之后,出现南北对恃的相对稳定局面,史称“南北朝”。北朝始终只传郑玄之学,时至南齐,“前伪孔传”也在南朝失传,于是郑玄一派成为《尚书》学的唯一学派。不过,郑玄学派在《尚书》学一枝独秀,并不等于郑玄学派在学术文化领域独领风骚。两晋、南北朝学术风气尚玄谈,得宠的是《易经》、《老子》与《庄子》。《尚书》属于朴学,因而乏人问津。北朝崇佛学、轻经学,更置《尚书》于经学中的次要位置,等于是冷板凳中之冷板凳。因此,无论是两晋还是南北朝,《尚书》学皆远不及汉、魏之时风行普及。研究《尚书》者渐少,熟悉《尚书》版本来龙去脉者渐稀,这无疑也给“后伪孔传”的作者提供了可趁之机。

如果经学继续无人问津,“后伪孔传”恐怕也不会出笼。然而,经学忽然时来运转。因何而时来运转?因南朝中期梁朝的开国之君梁武帝萧衍本是精通经学的学者,既为皇帝,即重兴太学、恢复五经博士之职,经学于是得以在南朝起死回生。就在此时,一部号称孔安国所传的真本古文《尚书》突然广为流传。这部《尚书》不仅不同于流行已久的郑玄注本,而且也不同于“前伪孔传”,因为这部《尚书》不仅号称“传”为孔安国所作,而且其“经文”有五十八篇,与西汉末年包括“逸书”在内的古文《尚书》的篇数相合,较之古文《尚书》家流传已久的三十四篇本,则多出二十四篇。这二十四篇的篇名是:

1. 舜典

2. 大禹谟

3. 益稷

4. 五子之歌

5. 胤征

6. 仲虺之诰

7. 汤诰

8. 伊训

9. 太甲上

10. 太甲中

11. 太甲下

12. 咸有一德

13. 说命上

14. 说命中

15. 说命下

16. 武成

17. 旅獒

18. 微子之命

19. 蔡仲之命

20. 周官

21. 君陈

22. 毕命

23. 君牙

24. 冏命

这部《尚书》有三十三篇经文之篇目及内容与郑玄注本完全相同,《泰誓》三篇则篇目虽同而内容不同。在多出的二十四篇之中,《舜典》篇其实就是三十四篇古文本《尧典》篇的后半部,《益稷》篇其实就是三十四篇古文本《皋陶谟》篇的后半部。至于《泰誓》三篇,虽然见诸三十四篇古文本,“后伪孔传”的作者却弃之不用,而是另撰三篇。于是,这部伪《尚书》的经文与传统三十四篇古文本的经文之不同,实为二十五篇。

至于号称孔安国写的“传”,与“前伪孔传”的“传”有无关系?有何关系?皆无从考核。或以为但凡存在于“前伪孔传”的“传文”,“后伪孔传”的作者大抵皆抄袭之。其实未必,因“后伪孔传”的作者并非但凡能抄袭之时皆以抄袭为务。 比如,《泰誓》三篇的经文,今、古文《尚书》原本皆有诸,而“后伪孔传”的作者却断然弃之不用,而是通过搜罗先秦文献对《泰誓》篇的徵引以及其他有关文字拼凑成新的三篇。若不是有马融指出今、古文《尚书·泰誓》三篇的文字可疑在先,这手法不可不谓高明之极。既有马融指点迷津在先,如此这般则颇有泄露天机之嫌。令人不解的是,多年来并无人看破这一点。除去伪造经文与传文,“后伪孔传”的作者还伪造孔安国的“序言”,叙述孔安国获得这部古文《尚书》以及为之作“传”的经过。此外,以往各种版本皆把“书序”集中编排在全书正文之后,“后伪孔传”的作者却把“书序”根据篇名拆开,分别编排在各篇之前。如此这般加工令这部《尚书》看起来更加系统化,因而也更加“现代化”,本应是作伪的蛛丝马迹,却也多年不曾有人看破,也是令人费解。

这部伪造的古文《尚书》虽然到梁朝才开始流行,却据说早在东晋之初就已出现。根据学术界陈陈相因的传说:东晋元帝之时,豫章内史梅赜(梅,一作枚;赜,一作颐)向晋元帝献上这部《孔传古文尚书》。据梅赜说,这部《尚书》由魏末晋初学者郑冲传给扶风人苏愉,苏愉传天水人梁柳,梁柳传城阳人臧曹,臧曹传给梅赜。梁柳是晋初大学者皇甫谧的表弟,皇甫谧不仅在梁柳处见过这部《尚书》,而且在所著《帝王世纪》中予以引用。《帝王世纪》今已佚失,仅存零星引文。又据说范宁替这部古文《尚书》作过注解,不过当时《舜典》篇的“传”仍然缺如,直到南齐建武四年才由姚方兴发现有“传”文的《舜典》篇。姚方兴把这篇经文连同传文一起献给朝廷,朝廷对姚方兴所献进行审查,发现姚方兴所献的《舜典》篇经文比梅赜所献者多出十二个字。当时正充任博士的萧衍,不信姚方兴所献者为真,姚本人不久又犯罪被杀,故姚所献之经传遂无人问津。至于郑冲从何获得这部《尚书》,则传说完全没有交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