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卖小买大”的视角看房价问题 -- 郁郁

共:💬2 🌺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从“卖小买大”的视角看房价问题

2009年房价飙升以来,“卖小买大”在北京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高房价的支撑因素之一。原来我一直困惑,为什么房价在4年的时间了增长两倍,而大众的购买力依然旺盛?后来发现,“卖小买大”支撑了高房价。目前北京五环内的三居价格一般在300万以上,普通的年轻刚需难以接受。但1999-2007年期间,不少当时的年轻人用相对较低的成本买了一居室或两居室,这些房子也享受了房产升值的收益,卖掉之后再买大房就容易很多。比如,2007年前花80万元左右可以买到五环内的两居室,现在普遍价值200万以上,卖掉的话再贷款100万买三居,就比较容易承担。

需要说明的是,“卖小买大”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高房价的一种反应,2007年之前一般都是“买大不卖小”,后来实在难以负担高房价,才出现了“卖小买大”的现象。分析房价的变化,也必须重视这种现象,只有当“卖小买大”的链条难以持续的时候,房价才有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落。

“卖小买大”的链条在何种情况下难以持续?逻辑上分析,有五种可能。

第一,房价上涨到“无人买小”或“卖小无法买大”的程度。“卖小买大”的前提是小房子能够有人接手,如果年轻刚需的购买力连一居室或两居室都无力承担的时候,这个链条就会断裂。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房价上涨到大房子和小房子的差价都难以承受的话,这个链条也难以持续。去年年底的时候,有个比较资深的中介向我总结了一下当时市场的情况,用了三个“80%”:80%的人卖房时为了买更大的,80%买大房子的是卖了小房子;80%第一次买房的买的是开间或一居室。我当时感觉,可能“卖小买大”的链条可能已经绷紧到接近极限了。今年也可以观察到这种现象,最近开了几个盘,最好卖的几乎都是面积最低、楼层最低、总价最小的。前几天版上贴的北苑筑华年的销控表让我印象非常深刻,64平的一居全都密密麻麻标上了红点,而130多平南北通透的三局几乎全部空白。这说明,北京本地刚需购买力可能也就这样了。

第二,二手房的流动性变差以至于“卖小买大”在时间上无法接续。最近有不少这种现象,不少人看中了大房子,签了合同,交了定金,回头再卖小房子,发现卖不掉,不得不降价卖掉。在金融上这就是一种“流动性风险”,资产无法以市场价格快速变现。如果这种现象蔓延,“卖小买大”就受到很大制约。

第三,二手房的交易成本增加以至于“卖小买大”不合算。这个主要是二手房的交易的税费问题,房子一买一卖都要承担交易成本,买房的时候交易成本是显性的;卖房的时候虽然表面上不承担交易成本,但实际上是要在价格上作出一定让步,是隐形承担的。如果交易税费持续升高,那么“卖小买大”就很不合算。

第四,大量新房供应使得新购房者倾向于购买新房而不是二手房。这样的话,小房子不能变现,自然也无法买大房了。

第五,购房资格的限制。一些没有购房资格的人以前可能买了房子,现在即使有“卖小买大”的能力也不会去做了,因为房子卖出了就没办法再买。

本人在这里只提供一个分析问题的视角,而没有什么确定性的结论。以后要分析房价的变动,我想不能忽视对“卖小买大”的关注,那就可以从以上五个方面考虑问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