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论市场机制和市场重构 -- 清湖渔夫

共:💬2 🌺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论市场机制和市场重构(续)

中国在市场的迷失

中国资本,包括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在国内市场的主导权方面毫无主人意识,在实行市场经济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历史责任,用市场机制和市场法则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和国民财富。在强调国有资本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的时候,27个经济支柱产业被跨国资本参股和控股。银监会2008年发布的《银行控股股东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取消了对外资控股中国银行的比例限制(此前规定,外资单独控股中国银行不能超过20%,联合控股中国银行不能超过25%),中国将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国有银行任凭外资控股的唯一国家,成为世界一体化过程中国民丧失经济和金融控制权的第一个国家。虽然对市场主体或者说市场参与者实施了形式上的资本限制,似乎掌握了控股权和做大股东就能万事大吉,但是中国资本对市场运行的主导和掌控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却在政府和资本机构的思考之外。本来,在我们自己的市场上,境外资本的的行为应该受到一定限制,对市场的恶意进入和预谋洗劫国内财富的境外资本,应该受到本国资本阻击和狙击,让他们伤痕累累、留下钱走人是应有之义!而迄今让人吃惊不止的奇怪的结果是,我们的资本机构和市场人群在自己的国土上被境外资本肆意洗劫了,跨国资本在楼市、股市和期市肆意妄为,高盛、摩根、瑞银的暴利耸人听闻。而诸多中央企业还傻乎乎地进军海外资本市场,纷纷折戟沉沙,鲜有胜绩;败不怕的中投公司本钱亏空严重,最近又不得不被政府注资上万亿人民币,只不过是一个缩影。以中投公司进军的美国金融市场而言,美国垄断资本利用二战后的全球金融霸权,将本土市场打造得如同铁桶一般,金融产业成为美国的生存支柱之一,数百万亿的美国金融市场已经成为了全球资本的绞肉机,以绞杀外国资本和本土中小资本作为资本循环和获取利润的方式。从科索沃战争以来,美国垄断资本利用战争威胁、舆论轰炸和信用评级等等手段将全球资本赶向美国或者引诱到美国,供美国垄断资本在市场中绞杀;中国购买的美国巨量国债、两房债券已经被绑上了绞架,中投公司在美国市场折戟以及众多中资机构被高盛设局,就成为必然。从来就没有让美国市场给中国资本也洗劫一把、获取暴利这么便宜的事情!天真地轻信美国人的大大咧咧和孩童般的笑容,还傻乎乎地对着美国人晃悠的“自由平等”的万花筒的顶礼膜拜!结局也就是反复演绎古典的不能再古典的“小白兔和狼外婆”的童话故事。

中国资本的迷失,主要原因还是对资本的本性和市场的本质的认识,停留在西方资本让我们能够认识到的水平上,也就是我们还在相信跨国资本来我国投资是秉持他们交给我们的“理论”和和“科学”宣扬的自由、公平和合理的原则。资本迷失的背后,是我们国民的价值观的迷失;伪科学的为西方资本服务的西方经济学在我国学界大行其道,虚伪的资本理念和市场观念在我国社会泛滥成灾。普世价值的人们,配合美国人迄今仍未放弃的遏制和超越遏制战略、配合华盛顿共识的推行,在我国大肆灌输和宣扬西方的人们自己都怀疑的经济教条和市场教条,冲击和改造我国国民的思想价值观,进而影响和主导我国的经济战略和经济哲学,实现思想控制和挑动我们既有价值观的混乱。主张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人们,则利用所谓的美国资本主导的全球化和西方成功制度与经验,改变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设置,将经济和市场的法则规条向西方靠拢,实际上是在为西方资本扩展市场边界和请西方资本来主导我们的市场。进而试图将国家政权变成西方资本利益的工具。于是跨国资本主导了我们的市场运行,同时通过观念的灌输,又让我们的市场大众行为方式和过程成为跨国资本可预见和有办法控制的方式和过程。中国市场的现实,也就向普世价值的人们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人们的理想靠拢,向西方资本希望的方向前进——我们的市场就成了跨国资本的狩猎场,我们的资本和国民财富就成为跨国资本的猎物。据统计,仅2006年境外投资者在工、建、中、交等银行身上就狂赚了7500亿元,加上从其他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享受到的利润,保守的估计,境外投资者该年从我国的银行身上赚取暴利超过1万亿元。跨国资本的这些利润,都是在证券市场兑现的。中美之间完全相反的金融开放政策也是是典型例证:美国自1991年通过专门法案,到2007年11月8日招商银行获准在美国纽约设立分行,期间整整16年中资银行无一家能够进入美国市场;而与此同时,有20多个国家近80家外资银行在我国30多个城市建立了数百家分行和法人机构,参股控股中国银行的外资金融机构30多家,同时还有约150家外资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在上述所有这些金融机构中,有三分之一是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美国是世界上经济上最强大的国家,所有的经济规则都由美国制定,有着全球最庞大的金融市场,可美国金融市场却是壁垒森严,外人免进;中国则是市场最脆弱的国家之一,却是国门逐步洞开,允许甚至邀请美国资本狼群前来围猎。伴随着美国垄断资本主导的所谓全球市场的边界线在深度和广度上向中国扩展的同时,我们悲哀地发现:大量中国廉价商品流向美国,推动美国物价越来越便宜,美国人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而中国得到的只是一大堆美国印制的绿纸美元,即便这些白条也没有真正到手,而是用来购买美国国债和美国金融市场的垃圾工具,祭祀牺牲般地送回了美国的资本绞肉机或者金融绞肉机。看清楚这些的人们不禁要问: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开放成果或者全球化成果吗?

近年来,经济和金融主权成为国内有识之士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其主要的思路,是通过政策和法律的层面,对境外资本的行动进行限制和打击。这些思想,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它们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国家应该对资本进行控制!而不是资本对国家进行控制,不能让国家政权成为资本谋利的工具。其次,国家层面的对跨国资本的政策和法律反击,虽有必要,也能够在阻止国民财富外流方面发挥一定作用,但是不能改变在市场经济体制存在仍有必要的情况下的经济乱象。前不久,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财政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等几家权威部门组织的课题组发布了《美国渗控我国信用评级业严重威胁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研究报告》,以翔实的资料揭露了美国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利用我国在信用评级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在几乎没有任何障碍情况下,长驱直入掌握了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已严重威胁我国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我国信用评级业的问题也因此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在解决问题的对策上,也拿出了长长的措施清单,但是清单内容背后的思想,仍然在沿袭西方经济学的一些理论逻辑,很难找到我们自己的对于市场和信用评级的理解和理论思维。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及其理论和方法,不过是美国垄断资本在全球推行其经济价值观的产物,也是美国资本操纵市场的核武器和工具。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所以能够独霸金融市场的话语权,是因为它存在和依赖于美国资本主导和控制的市场,以这个市场中的人群的价值观为前提。而我国的信用评级业的发展,迄今为止是依据什么样的价值观?我国的资本对市场的主导、控制和操纵尚处于无为状态,对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支持,我国的信用评级又能够走多远?如果我们以西方经济理论作为信用评级业的理论基础,在全球市场的人们对三大评级机构的逻辑和做法普遍质疑的情况下,一旦西方资本价值观被摒弃,我们怎样才能占据市场话语权和道德的制高点?

由于我们在市场主权问题和资本本质上的认识误区,我们的经济和国家还存在一个更加危险的倾向:国家行为受到跨国资本的影响和左右。撇开按照西方经济理论设置国家经济行政管理的架构不提,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应该由国家来控制资本,还是由资本来控制国家?西方的所谓财政和货币政策,本质上是资本将国家机构纳入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利用国家政权为资本牟利而损害该国全体国民公益的产物,资本通过对国家信用掺水,从信用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导致了不可遏止的国债膨胀和货币膨胀,国家政权在国民中信用会因此逐步丧失。由此而产生的货币崩溃、市场崩溃和国家体制崩溃都不乏先例。改革开放以来,跨国资本通过经济学教育,对我们的经济学者和官员进行洗脑,然后派遣返回我国作为新时代的“特洛伊木马”,帮助进入我国的政商要职,通过种种形式的收买和贿赂加以控制,创立了一个“权力寻租”市场,形成腐败逐波扩大的恶性循环:外资收买控制的腐败官员越多,廉价获得的中国资产就越多;廉价获得的中国资产越多,又会控制更多的腐败官员;最终把中国各级腐败官员变成西方国家控制并为西方国家服务的“海外公务员”。普世价值派和国际接轨派人士身居要职,看跨国资本眼色行事,和大洋彼岸遥相应和,出卖国家政治和经济情报,推行跨国资本希望的经济法律改革和政策,国家行为已经实际上被跨国资本影响和左右;邯郸学步,盲目模仿西方所谓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本来缺乏科学性的东西借国家权威和信用滥用硬施,乱象已然频生,后果难以逆料。

市场主权问题

笔者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市场主权问题。所谓市场主权,就是一国国民在本国市场上的主人权利。市场主权,简而言之,有三个方面的含义:本国市场由本国国民掌握和守卫,在本国市场的利益流动和分配由本国国民享有,外来的市场参与者的侵略和掠夺行为必然被打击和驱逐。市场主权的实现,通过市场机制,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是市场主权完备的根本保障。市场主权同时也是经济和金融主权的具体体现,经济和金融主权的完整性,是靠市场主权的实现来保障的。市场主权的实现,依赖于两个基本方面,其一是市场由本国资本主导和控制,其二,通过市场运行,主导资本的利益和意志得以充分体现,也就是在市场价值的形成中,主导资本将自身的理念或者价值观贯彻于市场过程,对市场大众的观念进行塑造和改变。从前述的情况来看,在我国的市场机制的运转过程当中,一方面,本国资本的掌管者在对市场运行方面毫无应有的主导和控制意识,在市场的主导权方面严重缺位;另一方面,就是市场中的人们缺乏不同于西方资本主导的属于自己独立思考和理解的价值观,对西方的价值观的渗透无法抵御,出现迷信和盲从。如果我们在这两个方面发生改变,或者根本扭转,跨国资本在我国将无所逞其伎,他们也就由此失去了为所欲为的土壤和空间。即使我们需要这些外国投资,也可以让他们谋取利益;但是利益的给与只能限于足够吸引和利用,外国投资就再也没有了我们见过的惊人的暴利。

在一个国家的市场上,市场的组织和运行,必须由资本基于其利益动机来推动。一国的社会财富总量,以该国国民对财富的具体占有为限,其基本来源,是该国全体国民的劳动创造;而财富的分配和流通,则是在资本主导的市场中进行的;资本和财富因为市场的边界和国界的不一致,能够跨越国界,但是资本家,却是属于自己的祖国。因此在一个国家的市场上,本国资本或者资本家对本国市场的主导,是市场主权的标志;通过市场机制,本国资本对进入市场的财富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就市场机制而言,财富分配本身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改变财富分配结果的不平衡和不公正的状况,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必须警惕资本对国家政权的渗透、影响和操纵,将资本的活动和利益诉求置于国家的控制之下,而不是由资本来控制国家;国家始终保持其公益特征,经济管理着眼于全体国民福利的增进,而不是为资本服务;国家建立针对资本暴利的税收体系,所得收入转向各种社会保障;税收与工资挂钩;促进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结构。二是逐步培育和推崇推广新兴的社会化的经济价值观,在新的市场土壤上推动资本行为方式的转变,让资本负更多的社会责任;摒弃因资本逐利本性而发展起来的欺骗欺诈的价值倾向。

当前也明显存在全盘否定资本和市场的走极端的言论倾向。这些言论,仅仅关注的是资本和现行市场的种种弊端,而忽视了资本和市场的产生和存在,是人类自身发展起来的经济运行机制。西方“原始资本积累”诚然是一个是个历史性的、充满罪恶的观念,它代表的是从地理大发现到金本位结束这段时间的西方资本观念。因为资本无止境的欲望得不到从人类内心到资本之外的限制,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对人类的奴役和控制,体现出反人类的一面,这一点也可以从作为现代资本主义标志和巅峰的美国垄断资本身上找到证据,美国垄断资本在推行全球化的同时,也发展了世界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制造了世界最多最先进的杀人武器,反过来用于对付人类自身,为了资本的利润频频动用这些杀人武器去夺走世界其它国家人民的鲜血和生命。同时,资本和市场也开辟了一个资本主义时代,人类生存从自然生存第一次过渡到社会化生存。只不过人类的生存方式被资本在市场中运行的这个模式包裹。我们知道,商品交换和市场起源于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人类的生存竞争及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料也就表现为无遏制的私利冲动。以追逐私利为主导的商品交换,推动了市场的形成,市场的发展又催生了资本,资本主导着市场的运行,将越来越多的民族和国家卷入市场,导致了人类生存的第一次社会化。实际上,只要有私利,只要人类仍存在对生存资料的争夺,市场就会存在,资本也就会在市场中开始积累和运行。在当前的历史阶段,我们还离不开市场。不过也应该看到,资本只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产物,以市场为基础的社会化生存,只是人类的第一个社会化生存方式,而不是最后一个!人类自身对这个资本主导的社会化生存方式应该而且也必然会进行改造,克服资本逐利本性无限扩张而带来的反人类的一面,将资本和市场作为社会化生存的工具,而不是人类被资本持续控制下去。

价值观的重塑

我们要想获得经济和市场的主权,必须正视我们社会的价值观的混乱和危机。因为猪肉涨价,猪竟然堂而皇之地被统计部门当成了领涨CPI的通货膨胀的替罪羊,这也成为了官方经济思想界的一大奇观。闹闹穰穰的关于“共和国脊梁”和“中华脊梁”的买票评选,堪称庸俗无聊之极。价值观混乱的原因可以归结出很多,但是主要在于一是放弃了对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合理继承,二是对舶来品缺乏批判态度,照单全收。这两个方面,是我们在思想上突破、提出自己能够被世界广泛接受的理念、范式和规则,继续走向世界并弘扬中华文化于世界的根本性障碍,也使我们重构市场机制失去了基本依托。每当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新的经济体制产生以后,与其相应的利益群体都会极力的去保护它的成长,并且不断的完善和宣传它,不断的向别的民族和国家灌输和推荐它,使它逐渐的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而被广泛的接受、认可和使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是通过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凯恩斯以及萨缪尔森等一大批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的著作以教科书的方式推向世界的,从而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全球流行;但是这些只是一个时代的思想和文化片段,而不是一种永恒观念承载和历史沿革。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开始找回我们的自信,开始我们的哲学思维,开始后资本主义时代的中国的经济理论准备,创新性地继承和发展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创新性地提出我们对经济和市场的理解。中国人过去不缺、现在不缺,将来也不会缺少高超的对抗谋略、韬晦权谋、博弈技巧型智慧。在面对外来的经济思想时,我们必须有与之相抗衡的一套价值体系,维系我们思想的独立性、民族团结和凝聚力。惟其如此,才能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惟其如此,才不会坠入西方为我们设计的“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泥坑。在此方面,我们首先要启发民间智慧,开放言路,掀起讨论热潮,全民性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得失;其次要整顿和重新控制国内的思想文化传播渠道,改变西方资本对媒体、出版和互联网的舆论控制和操纵。再三,有必要在全体国民中补上资本、市场和资本主义的课程,让人们了解市场机制的真相,以此为契机,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在价值观念变化的基础上,人们在市场的行为方式会自发地发生变化,市场机制的内涵也就会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注①:清湖渔夫,《论金融市场中的题材-价格模式》,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02e4d80100t0s1.html;

乌有之乡,http://www.wyzxsx.com/Article/finance/201105/232992.html。

注②:清湖渔夫,《信用评级在市场中的一般过程和特征》,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02e4d80100t8kj.html;

乌有之乡,http://www.wyzxsx.com/Article/finance/201107/246717.html。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