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经学通论》摘录(4) -- 柞里子

共:💬79 🌺19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经学通论》摘录(45)

3 群经略说

3.7 孝经

3.7.1

“孝经”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察微》:“《孝经》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有。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人民。’”《吕氏春秋》所引,见今本《孝经·诸侯》。《吕氏春秋》成书于公元前241年,由此可见,原始《孝经》之成书于先秦,当无可置疑。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死於鲁。”据此,则《孝经》的作者当为曾参。《汉书·艺文志》:“《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或据此而以为孔子为《孝经》之作者。比如,郑玄《六艺论》云:“孔子以六艺题目不同,指意殊别,恐道离散,后世莫知其然,故作《孝经》以总会之。”其实,《汉书》所言,并无异于《史记》,不过强调《孝经》所记录者为孔子之言论而已。综合两书之说,当以曾参为先秦《孝经》之编辑者为妥。司马光、胡寅以为出自曾参门人之手,亦未尝不可,只是并无证据。其他的说法,诸如朱熹《晦庵集·跋程沙随帖》:“《孝经》独篇首六七章为本经,其后乃传文,然皆齐鲁间陋儒纂取《左氏》诸书之语为之,至有全然不成文理处,传者又颇失其次第,殊非《大学》、《中庸》二传之俦也。”亦言之成理,不过,也同样缺乏证据。

《汉书·艺文志》称:“武帝末,鲁共王怀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

同书又称:“《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孝经》一篇。十八章。长孙氏、江氏、后氏、翼氏四家……《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汉兴,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传之,各自名家。经文皆同,唯孔氏壁中古文为异。‘父母生之,续莫大焉’,‘故亲生之膝下’,诸家说不安处,古文字读皆异。”

由此可见,西汉之时虽有古文《孝经》,而传世之《孝经》版本却为与古文本颇有出入之今文《孝经》。今文《孝经》从何而来?《汉书》既不载,说明当时已经不明来历。陆德明《经典释文》称:“《孝经》…… 亦遭焚烬,河间人颜芝为秦禁藏之。汉氏尊学,芝子贞出之,是为今文。”《汉书》作者所不能知者?陆德明从何而能得知?《经典释文》所云之为无稽之谈甚明,而《隋书·经籍志》亦复抄袭之,如同《论语》源流之例。从孔子故宅所出之古文《孝经》,是否与《吕氏春秋》所见者同?亦无从考核。至于来历不明的今文《孝经》,显然并非古文《孝经》本之今文改写本。是另有所据?抑或如朱熹所猜测,为汉人从《吕氏春秋》、《左传》等先秦文献汇辑而成?亦难以论断。

不过,《孝经》并非历史文献而是鼓吹孝道的意识形态之作,其价值之所在无关作者的身份或版本的真实。故关于《孝经》的作者与版本,其实皆可以不予深究。

据《孝经》所记,孔子鼓吹的“孝道”分为“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与“庶民之孝”五个等级。所谓“天子之孝”,其意在于致太平盛世。所谓“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其意在于保存社稷、家道与禄位。所谓“庶民之孝”,才是安分守己、勤俭节用以供养父母。上自“天子之孝”,下至“士之孝”,皆与后世民间对孝道的理解关系无多,唯“庶民之孝”与后世民间对孝道的理解相合。此不足为奇,因为“天子之孝”无关寻常人等,诸侯、卿大夫、士亦随着封建社会之亡而亡,故后世民间对孝道的理解,皆源自“庶民之孝”。

孔子既分孝为五等,而“庶民之孝”为五等之末,据“庶民之孝”以理解孔子鼓吹的孝道,显然有失孔子孝道的本意。然则,孔子所谓的“孝道”,意义究竟何在?综合“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的定义观之,孔子孝道的本意其实并不在于供养父母而在于稳定社会,供养父母不过是庶民对稳定社会能尽的与应尽的义务而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