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写写九十年代农民的琐事吧。 -- 农民甲

共:💬91 🌺38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看来东北的农村还真穷

我老家浙江温州农村。温州原来的江浙一带算比较穷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还有三个国家级贫困县,但是那时候的生活比楼主描述的东北农村要好很多。我们村那时候以种田为主,渔业为辅。种的基本上是水稻,捕的是凤尾鱼,虾,河鳗,河鳗苗等。那时候温饱解决,但是手里的余钱还不是很多。

我也说说那时候的衣食住行吧,但是换个顺序。我们基本上住瓦房,老房子青砖青瓦黄泥地,但是有些墙用竹子为筋,再糊上泥巴。这里有个美丽的传说,但是我不太相信。据说以前老虎还很多的时候,该死的大猫(我们对老虎的称呼)饿极就想进民房吃人,用爪子扒墙的时候碰到竹子会发出很大的动静,这时熟睡的人们就会惊醒,就会用扁担锄头去驱赶老虎了。而这时期的新房子基本上是楼房,但是由于资金短缺,楼板很可能只铺一半或完全空着。

再说衣,虽然那时候温州的服装业已经发展起来了,但是老百姓的服装还比较单调。老爷子们穿中山装,老太太们穿蓝黑色的斜襟或对襟的布衣还很常见。一件呢大衣是稀罕物,记得我一个表哥在某个冬天结合,我妈妈很为大衣操心,因为作为舅舅舅妈在这一天比较重要。另外说见和穿搭边的事,80年代末我们那里还能看蓑衣,远远看见水田里一个农人在雨中穿着蓑衣劳作好像很有诗意,但是这东西又重又热,塑料雨披好多了。

再说吃。蔬菜都是自己家种的,感谢老天我们算亚热带,蔬菜种类比较多,几乎每个季节都有时令蔬菜,当然短短的断季耶有,所以我们就腌咸菜,晒霉干菜(其实霉干菜根本不霉)。顺便说一句,西红柿和黄瓜在我们那里不算蔬菜。鲜肉我们至少可以一个星期吃一次,海鲜看季节,但是每两周一次没问题,主要种类是小黄鱼,鲳鱼,带鱼,梭子蟹等。但是我们自己捕的好鱼如凤尾鱼,鳗鱼都是拿到城里去卖钱的。浙南人多地少,我们又在平原,所以果树几乎没有,水果买的也少。我们的水果就是小孩子们自己在菜园里种的西红柿,黄瓜,玉米。记得我小时候种的玉米是红色的,特别好看,而且老玉米比现在超市卖的嫩玉米好吃。

再说行。我们那里特殊,是个小岛,那时候岛内基本靠走路和自行车,出岛靠私营的小渡轮。去县城坐私营的客车,机动三轮车或手扶拖拉机,只有温州市区才有公交车。

再说排放的问题。男人在外面的茅厕里解决大事,茅厕往往备有稻草。女人小孩在家里用马桶,善后用很粗糙的草纸或稍微柔软一点的手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