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看今天的科技成就比文革都惭愧 -- 漏斗子

共:💬103 🌺17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看看这些鼓鼓气。有的不算新闻,也有的不算耀眼

但都给人以希望。

一.据西安晚报记者刘振实习生贾佳报道:昨日从西北工业大学传来喜讯,已经连续空缺6年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被该校张立同院士等人摘得,获奖项目为“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该成果材料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际高技术封锁,在军民两用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据介绍,该项目研制的“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战略性热结构材料,它比铝还轻、比钢还强,比碳化硅陶瓷更耐高温、更抗氧化烧蚀,而且克服了陶瓷的脆性。替代金属材料可解决目前航空航天器燃料20%~30%浪费的问题,满足其向高速度、高精度、高搭载和长寿命发展的需求。该材料法国和美国上世纪90年代才步入应用研究阶段,材料构件的制造技术与设备对我国严密封锁。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评审,认为该项成果整体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材料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际高技术封锁,对我国先进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有深远影响。该成果对于推动交通运输、新型能源、化学化工以及机械等行业的技术进步也有重要意义。

  国家技术发明奖是我国三大科技奖之一,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两个等级,其中一等奖获奖项目必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前一等奖已连续6年空缺。

二.转自《文汇报》:在去年8月之前,国际密码学界对王小云这个名字并不熟悉。2004年8月,在美国加州圣芭芭拉召开的国际密码大会上,并没有被安排发言的王小云教授拿着自己的研究成果找到会议主席,要求进行大会发言。就这样,王小云在国际会议上首次宣布了她及她的研究小组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MD5、 HAVAL-128、MD4和RIPEMD等四个著名密码算法的破译结果。

  在公布到第三个成果的时候,会场上已经是掌声四起,报告不得不一度中断。报告结束后,所有与会专家对她们的突出工作报以长时间的掌声。

  王小云的研究成果作为密码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宣告了固若金汤的世界通行密码标准MD5大厦轰然倒塌,引发了密码学界的轩然大波。这次会议的总结报告这样写道:“我们该怎么办?MD5被重创了,它即将从应用中淘汰。SHA-1仍然活着,但也见到了它的末日。现在就得开始更换SHA-1了。”

三.《解放日报》 2005年3月26日

近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徐至展院士带领的研究组殊荣连连。他们自主创新研究与发展的“小型化OPCPA超短超强激光装置”,能在100万亿分之12秒里,迸发出相当于全球电网平均功率总量数倍的16.7太瓦(167亿千瓦)强大功率,超出国际同类研究整整10倍以上。

此类“超强超快激光”可产生迄今只在核爆中心、恒星内部或黑洞边缘才有的极端物理条件。掌握它的实验室获取手段,意味着中国在研究物理、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1999年4月,该项目立项时,看好的人并不多。因为,尽管国际上初步的概念在1992年就被提出,但原理的开拓与发展,特别是技术方案的创新确立与成功实施还一片渺茫。日、美等国的著名实验室虽也竞相研究,却收效甚微。万一项目失败,首席科学家的科学信誉受损不说,上千万元投入也将“打水漂”,甚至会影响我国超短超强激光的持续创新发展。

但是,如果一旦成功,不仅能使基于全新原理的新一代超短超强激光的强度有数量级突破,还能打破传统方案产生的激光波长、宽度、强度等方面局限,大大拓展其应用前景。更关键的是,只有开拓发展新原理,中国才可能在这一领域另辟蹊径,后来居上。

OPCPA超短超强激光装置的原理,就是一束光经另一束同步光“加油”后再压缩,成为超短超强激光。两束光能否精确同步,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同行惯常思路,都从提高电子学方法的时间同步精度动脑筋,这好比尽量“同时”打开两只手电筒,时间差最多控制到100亿分之一秒量级,但难以做到。研究组提出“把同一只手电筒的光分成两股”的新思路,解决同步难题。测试证明,同步精度果然提高10倍以上。这成为自主创新成功的起点。

英、美、俄、日等国科研机构都与我国几乎同时开展OPCPA激光装置研究,研究组在徐至展的带领下埋头苦干,2002年3月,突破3.6太瓦;9月底接近10太瓦;10月达到“16.7太瓦”峰值……

如今,徐院士和他的研究组已把眼光从10太瓦级(100亿千瓦)提升到拍瓦级(1万亿千瓦)。“竞争对手”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英国卢瑟福实验室、日本大阪大学等也已将此列入研发计划。除去实验室研究,如何将新技术尽快服务社会,正成为研究组积极思考的问题,如利用OPCPA超短超强激光装置发出的新波段激光,提高飞秒激光雷达的“视力”和“视野”,改进监控大气污染的有效性,提供海洋探测新手段等。

四.法国《回声报》12日报道:中国科研领域的长征中国的科学研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转化成具体生产力的科研成果虽然为数不多,可是北京雄心勃勃,准备在这方面大展宏图。他们已经作出巨大的努力,主要是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但是,要想赶上西方国家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地把人送入太空。在这一成就的鼓舞下,它雄心勃勃地开始加速推动载人航天飞行计划。正如一位专家所说,北京正努力实现跨越式的技术飞跃,争取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

   中国的科学研究虽然水平很不平衡,在国际上仍然默默无闻。但是它所涉及的科研领域已经非常广泛,包括人类基因组测序、电动汽车的开发、氢发动机技术、还有美国和日本都在投巨资研究的纳米技术。北京在这方面守口如瓶,不肯多透露相关数字,可是他们专门成立了一个全国协调中心,负责协调中科院、北大和清华这三家由国家出资支持的科研机构的研究项目。 

中国准备重点开发还没有多少人获得相关专利的科研领域。因为他们认为,捷足先登者会在很长时间里占据优势地位。不过目前来说,中国的科研能力只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一家研究机构的负责人说:“我们的科研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没有真正的强项。” 提高科研水平的基础是培养更多、更好的研究人员。 

中国政府先后于1986年和1997年制定了两项计划,鼓励发展科学研究,并且提高了科研经费的投入。从1991年到1998年,科研经费基本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0.7%左右,到2002年已经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3%,预计到2005年将达到1.5%。与此同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在以年均7%的速度递增。当然,以2001年160亿美元的科研投入总额来看,还是远远赶不上美国(2700亿美元)和欧盟(1500亿美元),可是已经追上了韩国。另外,把购买力的水平考虑进去,中国的科研经费实际上相当于720亿美元。如此算来,中国可以在全世界科研投入排行榜上名列第四,虽然赶不上欧盟,却超过了欧盟任何一个成员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