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缅怀长眠在新圣女公墓中的苏联英雄们——引子 -- silencsrv

共:💬74 🌺36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缅怀新圣女公墓中长眠的苏联英雄们——米高扬和他的飞鹰

前苏联是世界军事强国,其航空科技水平也首屈一指。在苏联历史上涌现出无数优秀的飞行英雄和航空科技专家。在新圣女公墓里也有很多这方面的英雄人物:

提到苏联军事航空技术,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米格战斗机。而“米格战斗机之父”——阿尔腾姆.米高扬的墓就坐落在新圣女公墓里。米高扬年轻时在著名的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学习飞机设计,毕业后师从著名飞机设计师——有“苏联歼击机大王”美誉的波利卡波夫学习战斗机设计。在那里他不但学习了最初的战斗机设计要领,更结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同行,也是日后相伴自己一生的挚友——米哈伊尔·格列维奇。因为设计理念上“代沟”日渐显露,加上苏联航空工业布局调整,最终米高扬和格列维奇离开了波利卡波夫组建了属于自己的设计局——米格设计局。不久之后德国入侵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了。

老实说,整个二战期间米格设计局没拿出什么值得称道的作品,数的上数的Mig-3战斗机高空高速性能不错,但为了给红军急需的IL-2强击机让路,也只能停产了。这段时间里米高扬和他的团队唯一能做的就是潜心前沿航空科技研究,希望能在下一代战斗机设计中派上用场。与忙碌的雅克、拉沃金和伊柳辛设计局相比,米格是寂寞的,没人知道前途如何,也没人会许诺他的未来有多么美丽。

让米格设计局真正扬名立万还是在朝鲜战场上:当时驾驶着F-84战斗机作战的美国飞行员吃惊的看到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战斗机在空中上下翻飞、往来冲杀如入无人之境,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Mig-15战斗机。与美国战斗机相比,Mig-15战斗机大胆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后掠翼设计,大大减小了飞行时的空气阻力;机头进气设计保证喷气式发动机在各种飞行状态下的进气量,不会因为一个爬升或俯冲导致空中停车;一门 37 炮加两门 23 炮的火力配置十分凶猛——只要挨一发炮弹就可能让敌机坠毁;水滴形座舱使得飞行员具有良好的空中视野;主起落架安在机翼下,间距很宽,这让飞机具有良好的起降稳定性,Mig-15战斗机堪称空中版“T-34坦克”。一段时间里,美国空军被Mig-15战斗机打得没了脾气,直到急急忙忙调来F-86“佩刀”战斗机后才扭转局面。Mig-15在朝鲜上空的优异表现让大家对米高扬和米格设计局刮目相看,也由此奠定了他苏联战斗机设计界“龙头老大”的地位。

接着米高扬又相继主持设计了Mig-15的改进型——Mig-17、苏联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Mig-19、“两倍音速两万米升限”的Mig-21等一系列高性能战斗机。米格战斗机不但大量装备苏联空军/防空军,而且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空军的标准配备。米格战斗机矫健轻灵的身影一次次出现在越南、中东上空,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1970年,米高扬在主持设计Mig-23战斗机时溘然长逝。米高扬去世后被安葬在新圣女公墓里,而他的墓碑设计也意味深长:一架Mig-23战斗机正急速爬升直冲云霄,代表着大师一生的追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键词(Tags): #米格战斗机(嘉英)#米高扬(嘉英)#米格设计局(嘉英)#新圣女公墓(嘉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