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试看来日之中国究竟是谁家之天下(一) -- 北大28楼

共:💬304 🌺2455 🌵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九十年代以来左派思潮的变迁(续)

九十年代以来左派思潮的变迁(续)

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大概就是何新的立场变迁。在80年代的前期的时候,何新的价值观仍然是处在“左”“右”之间摇摆的状态,甚至由于八十年代比较普遍的思想界启蒙运动的背景,何新的立场一度还与自由主义比较接近。到了八十年代的后期,何新的立场开始日趋保守并与自由主义渐行渐远。直到一九八九年之前不久,何新发表的《中国当代文化备忘录》对当时中国的激进的思潮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与当时的主流知识界彻底决裂。

在《中国当代文化备忘录》中,何新将目标对准了向自由资本主义推动的激进式的改革。一方面,何新对西方话语下的经济模式持怀疑态度,这从备忘录中何新描述的“有所图于我国”的“西方一些“友好人士””的段落中可以感知;另一方面,何新又对中国历史上众多的“革命”与“改革”均持负面看法,甚至对北宋王安石变法表现出了罕有的刻薄。这样的态度,与其说何新代表左派的立场,倒不如说何新更代表着体制内保守派的立场。

在经历了八九年之后,何新保守式的威权主义因符合官方的需要而大放异彩,一度成为政府的座上宾。何新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并将八九看作一场文革式的灾难。实际上如果审视九十年代的何新,除了反对自由市场式资本主义之外,在价值观上何新更像是实用主义的邓的信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何新成为高层领导者们座上宾的原因。

“稳定压倒一切”当时并不仅仅是何新的观点,九十年代同样比较重要的则是李泽厚与刘再复的《告别革命》对话录,引起了更大的冲击。李泽厚的《告别革命》从否定辛亥革命开始,重申“革命不如改良”的观点,以后萧功秦进一步将其延伸,得出维新派不如洋务派,光绪皇帝不如慈禧太后的结论。

从本质上来讲,在九十年代的何新与李泽厚关于“稳定”的看法并无二致,然而他们在其他方面的看法则是大相径庭,一个明显偏左,一个则是偏右,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考虑到九十年代思想界受到的压制,左也好,右也好,在“稳定压倒一切”的立场上与政府保持一致倒也合情合理,当然,也不能排除何新也好李泽厚也好的政治投机的可能性。然而最重要的原因,却可能是他们均将希望寄托于政府身上,更倾向于政府自身完成符合自己期待的变革。

在李泽厚的告别革命中,潜台词的矛头直指五四及中国革命,希望中共摆脱四九年革命的包袱,与社会主义告别。在何新的稳定压倒一切中,则是致力于否定八九,并希望推动政府与八十年代的改革决裂,重新回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去。这可能才是何新与李泽厚在九十年代一度共同在“稳定”方面为政府摇旗呐喊的根源。

到了本世纪初的时候,《走向共和》剧中光绪帝以及维新派的无能与洋务派的务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何新落选政协委员的新闻,仿佛都昭示着李泽厚对政府最终选择道路的判断占了上风,作为革命政党的中共正在缓慢而坚定地与五四的传统以及四九年告别。

通宝推:李根,李寒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