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论诋毁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几种常见宣传伎俩(上) -- 李根

共:💬509 🌺9524 🌵13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彭总其他方面的才干被其赫赫战功所掩盖。

对此,深有同感。

彭总前军事秘书王亚志的回忆很详尽: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毛泽东年谱》时,组织了一个审读会,邀请我参加,因为我对解放战争这一段比较熟。去了以后,我看到《毛泽东年谱》下卷第283、284页编进了一个材料。1948年2月,彭老总率领西北野战军从陕北南下关中,在延川住了两天。他派秘书调查街上的小商小贩。根据调查结果,2月14日,他给中央发了个电报,说现在延川很萧条,纳税商户只有13家,且没有一家雇人的,都是小本经营,卖枣子、馒头、针线、火柴、土布、棉布之类的。一年实际上总共只收到9石细粮的税。彭老总建议,停征营业税一年至两年,以便恢复战前市场,活跃经济。

  毛泽东看到这个建议后,非常重视,明确指出:“各地对于工商业的税收政策的内容及其结果如何,完全没有或很少向中央作报告。”“据所知的远不完全的材料看来,极端危险的带有破坏性的既不符合于正确的经济观点,也不符合于正确的财政观点的冒险主义的税收政策是存在着的。这种冒险主义的政策必须加以纠正。望各中央局、中央分局认真检查一次对工商业的税收政策,以其结果报告中央。”当时解放区人口1.6亿,县以上城市482座,其中包括东北的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和河北的石家庄。可以说,毛泽东接受彭老总的建议,活跃了城乡经济,使1.6亿人得到了好处。

  从工作分工上来说,彭老总负责指挥打仗,地方工作是西北局的事。也就是说,他完全不管这件事,也不能说他失职。但是,彭老总始终非常关心经济。他常常说,军事仅是手段,最终目的还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跟着他出差,无论到哪,他都关心经济,注意调查研究,特别是农民和工人的收入。

彭老总不仅关心经济,也非常懂经济。《彭德怀传》中专门有一章叫“大将理财”。我举几个事例,具体说明一下:

  1937年12月, 彭老总从抗日前线返回延安开会,途经临汾南下,见汾河两岸农民争售粮棉,棉花每斤八九分钱,1元钱足可购得12斤新棉;粮价比棉价还要贱。随行的人说,山西真不错呀,东西又多又便宜。彭老总说,山西固然比陕北富庶,但粮棉如此之贱,却是反常现象。现在日本帝国主义意在速战速决,政府军对支持华北并无信心,群众对战争又没有经验,注意力都不在物资上,倒是我们应抓住这个机会。从风陵渡换车到西安,彭老总马上给朱德、任弼时、毛泽东报告这一情况,准备从八路军经费中挤出10余万元收购粮棉。其后,他又嘱咐部队在用兵之际,注意收集粮食储藏于山地,以备持久。

  1938年春,日军在占领较久的冀中地区征购战略物资,散驻之敌开始四处掠粮。朱德和彭老总于指挥东路军作战、戎马倥偬之际,注意到敌人这一动向,立即下达命令,要八路军各师“用一切方法与努力,将铁路两旁之粮食搬入山地”,“尽力购买医药、通讯器材、布匹、棉花,妥为储藏”。他们特别提醒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区“在由娘子关到门头沟的六七百里大山中,分段储存各种军需品”。他们指示一二九师刘伯承,务将储存战略物资的山内公路销毁。1938年,华北全区风调雨顺,农业丰收,虽然遭受战争的严重破坏,由于八路军先敌一步,使大批社会物资没有落入或毁于敌手,而支持了华北敌后军民的抗战。这一点,无论是蒋介石的中央军,还是阎锡山的晋绥军或其他进入华北的抗日军队,是既没想到也做不到的。

  解放兰州以后,1949年8月26日,彭老总破例宴请第一野战军团以上干部。因为当时的干部都比较年轻,很快就把饭菜吃光了,彭老总又让饭店给每桌上了一些点心。吃完后,管理科长带着银元去结账,按照事先说好的价格,数了一下就交给了饭店会计。饭店会计说赔本了。管理科长回来专门向彭老总作了汇报。彭老总说,企业经营要有利润嘛,有利润才能发展,才能交税。后来管理科长又找到饭店经理和会计,问清经营成本和利润,又给了他们一些银元。饭店经理非常激动,连声感谢,还说解放军真正是公买公卖。这件事第二天在整个兰州市传开了,商店纷纷开张。

  旅途、行军,是彭老总思考问题、计划行动、调查研究的好时机。他从不放弃机会亲自打听当年收成好坏,群众负担轻重,物价高低,以至货币比值,流通情况等。可能是长期军事生活形成的习惯,彭老总一生不喜欢用笔记本,他的口袋里没有干部通常不离的小本子,但他的脑子里装满了各种计划设想、各种情况数字。在研究工作的时候,在向干部作报告的时候,他脱口列举,其精确程度,常常令专管财经工作的干部吃惊。我觉得,如果彭老总有机会受教育,可以成个经济学博士。

彭老总一身正气,给人的印象是“大老粗”。但据我所知,彭老总做事是非常细致、审慎的。他遇到事情,除非是急事,总说大事不忙,暂时考虑不成熟的,先放一放,睡上一觉,第二天再考虑。

  彭老总一辈子没怎么上过学,但是文字功底很深,在一生当中写下了大量的军事著作,包括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搬离中南海,住到京郊挂甲屯,仍写了大量的东西。从彭老总著作的字里行间,我们也能感受到彭老总做事的细致、审慎。

  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值班,《人民日报》打来一个电话,说有一篇社论请彭老总审定。后来彭老总问我有没有看他改动的地方,我说只是粗粗看了一遍。他说:你注意,原稿中有一句话“全国人民要动员起来,为解放台湾而奋斗”。这句话非常不妥,动员令只有全国人大通过才能发,怎么能这样随便发呢?我把这句话改成了“全国人民要一致努力,为解放台湾而奋斗”。

  1958年2月18号,《解放军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元帅和士兵的愿望》。原稿中有“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军队各项工作要大跃进”。彭老总把“大跃进”改成了“大发展”。他认为“跃进”指的是质量的变化,而当时的军事工作还只是数量的发展。由此可见,他是非常细致的人。

  1958年成都会议以后,彭老总去了一趟贵州。遵义市委请他给烈士纪念碑写一个碑文,他就写了一首诗《忆长征》。这首诗的原稿后来丢了,现在找不到了,非常可惜,彭老总的草书写得不错,相当有特点。值得庆幸的是,这次陪同彭老总到贵州的办公室主任王焰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这首诗,1996年《解放军报》刊登了。

这首诗既不是旧诗,也不是新诗,兼有旧诗和新诗的形态,虽然不那么押韵,但每一个字都非常讲究。我举前面四句作为例子说明一下。第一句是“八一炮响我军前身”。彭老总没有写“八一炮响我军创始”,为什么呢?因为八一南昌起义打的还是国民党左派的旗号,没有正式打出共产党的旗号,用“前身”这个词更准确一些。第二句是“秋收起义革命工农”。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正式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号来了。第三句“两路会合组成红军”,指的是朱德、毛泽东分别率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余部在井冈山会师,用词非常精确。第四句是“井冈割据各地响应”。彭老总虽然没有讲八一南昌起义是“我军创始”,但他对八一南昌起义评价极高。他说,十个元帅,除了徐向前、罗荣桓和他自己,七个元帅都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此外,像粟裕、陈赓等一批具有深厚军事素养的人,也都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彭老总还说,光是农民起义的队伍,还是有它的局限性,必须和懂军事专业的军官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力量。因此朱德带领这么一批具有较高军事素养的八一南昌起义余部到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在历史上的贡献是不能小看的。

通宝推:landy,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