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朱镕基同志不甘寂寞了 -- q42474112

共:💬363 🌺3350 🌵13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当年对朱公还真是挺期待的

对于国家大事,像我这样的俗人怎么也搞不明白,首先因为学养不够,还因为没有足够准确而全面的信息用于判断。常常感慨,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来源的信息足以让人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覆盖360度的每一度。在这里斗胆说两句,只是想将自己的片面感受分享给河友作些参考而已。

当年在电视里看到朱公慷慨激昂地讲出“地雷阵”、“万丈深渊”、“死而后已”,由于实在前所未闻,不由得目瞪口呆。转念一想,原来国家太平表象之下竟然已如此危急,真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卑鄙小人会令一国的总理面对重重困难,于是暗暗敬佩,盼望正义终归战胜邪恶,天佑中华。那时,大刀阔斧般的种种改革不断被推出、被深化。各种渠道的信息让世人明白,有无数经济难题正得以解决,中国在快步地走向现代化。眼看着国家一天天地繁荣富强起来,我至今常常庆幸自己生在一个美好的时代。

过了几年,随着年岁的增长,又觉得那些年几千万人失业,加上他们的家人,大概有近亿的人要经历许多苦难吧。为了国家改革发展大计而牺牲许多人的幸福,从大局看固然属于迫不得已,然而将失业者及其家人一概视为“包袱”,未免不够“专业”。国家为“安置”这些人做了无数努力,成果也有目共睹,然而,很多社会现象又难免让人感到那个过程的粗糙和决策的短视。有时不免胡思乱想,社会风气的沉沦,固然是由多方面的复杂因素造成的,而有那么多的人被当作需要“安置”的“包袱”,面对苦难的境遇、感受不平和委屈,这会不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呢。也会想,中华民族真是坚忍不拔、勤劳善良,面临困境时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忍辱负重自强不息,这才是中国根本的希望所在。

据说当年朱公曾打算退休后要回去做学者教授,那也是令我感觉耳目一新的事情。这种事情在西方发达国家或许很平常,但对我们这个国家来讲,大概应该算是一种进步吧。尽管他未能如愿,我仍然认为这是他的一个得分点。后来,朱公退休时,我不知怎么的竟又想起当年的“地雷阵”“万丈深渊”“死而后已”,看看似乎没发生过什么波澜壮阔赴汤蹈火舍生取义的变故,不免感到有些古怪,只能想,不知发生了多少天大的事情,我等小民安能得知,于是又感慨自身的渺小和无知。再后来,那一代领袖几乎都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偶尔想起,便赞叹领导终身制真的被废除,实乃中华文明之进步也。

可是,这一次,在这个微妙的时候,我只是不能明白。我觉得我胡思乱想的太多了。

看了楼主转载的朱公的部分讲话,感觉对于诸多问题,他掌握很多情况,有清醒的认识,也有解决的愿望和决心。不过,明确的目标、周密的计划、完备的组织、精确的行动步骤、严格的审核制度和方法、以及对这一切不断进行合理化调整的机制,所有这些,对于解决种种积重难返的问题都是必须的。坐在那个位子的人,工作的重心大概就是抓这些吧。暂时无法看到这本书,所以无法评论,不过如果书中有涉及这些内容的讲话,窃以为那才算得上是当事人奉献给世人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对各种问题的陈述和批判,还是交给批评家和新闻媒体去做吧。我渴望看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实际成果和反思,因为唯此才能看到希望。

还有一个观念,总觉得一国之大,使得任何政策实施起来都难以大范围地立竿见影,所以对很多事情恐怕要从几年、十几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跨度来审视。十年光阴对于个人来讲可算很长了,但对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而言,不过白驹过隙而已。今日的辉煌,应该部分地、甚至大部分地归功于过去几十年的努力。同样地,今日存在的积弊,多少都会有几年、几十年、甚至千百年前种下的因。

通宝推:清风咋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