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查理,你这个鸟人 -- 禅人

共:💬61 🌺60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中加友谊的奠基人"

加拿大前总理克雷蒂安对切斯特·朗宁的高度赞誉完全是实至名归。

朗宁的父母原为来华传教的美籍挪威人,后全家入加拿大籍。1891年,朗宁的父亲哈尔沃等一批牧师来到襄樊,开设鸿恩医院,并开办鸿文书院,哈尔沃自兼校长。

朗宁1894年生于樊城(现属湖北襄樊),因母亲身体欠佳,他是靠吃中国奶妈的奶水长大的。朗宁从小喝的是襄江水,讲一口地道的襄樊话,在鸿文书院度过童年和少年。直到1908年,父亲才带一家人辗转到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定居。朗宁的母亲于1907年2月病逝,长眠于襄樊。

1932年朗宁代表“阿尔伯塔农民联盟”参加省议员选举时,对手曾公开讥讽,说朗宁出生在中国,是吃中国人的奶水长大的,所以他具有中国人的血统。朗宁反驳道:“你们是喝牛奶长大的,那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了?我确实是吃中国奶妈的奶水长大的,我永远感激这位奶妈!”。他最终获胜,成为省议会最年轻的议员。

朗宁先后就读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除出使中国外,还历任加拿大外交部远东司司长、英联邦司司长、驻挪威和冰岛大使、驻印度高级专员(大使级)、驻联合国代表,退休后还曾于1966年代表加政府秘访西贡与河内,调解越南战争。

1949年10月3日,南京军管会将各国留驻南京的原使馆官员召集到外侨处接见厅参加新闻发布会,军管会外事处处长黄华向各国正式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因为在座的使馆官员只有朗宁精通汉语,经黄华同意,朗宁用英语现场翻译,成为把新中国成立的消息用英语传递给全世界的第一人。

1951年,在南京的加拿大大使馆准备撤离。朗宁在储藏室发现原本由传教士赖恩源代为收藏的一大箱共2000多片卜辞甲骨。在当时中国与西方相互敌视,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社会上强烈的反美英及其盟国的大气候下,归还一个西方传教士收藏的珍贵文物无异于引火烧身(事实上当时馆里众人和相识的其他使馆的外交官纷纷建议,为避祸计干脆一烧了之)。朗宁反复思量,还是通过老朋友杨宪益居中联系,将这一批重要文物送交南京博物馆保存。朗宁为此受到公安部门的反复盘查,离境时又遭受种种非难,但为保护和归还这批中国国家级特级文物功不可没。

新中国成立后,朗宁向加拿大外交部建议立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撤销对国民党政府的承认。此后20多年中,他坚持不懈推动中加建交,呼吁联合国恢复新中国的合法席位。由于他亲身体验了新旧交替的中国,深知中国革命对老百姓的意义,因此一贯仗义执言,在国际上为中国的革命政权说话,致力于促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了解。用加拿大前任驻华大使碧福(Fred Bild)的话讲:“朗宁实际上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事业,甚至当他在其他国家工作而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时,他也从未放弃任何一个机会来宣传中国”。

朗宁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退休后曾四次访华,其中三次回到襄樊。1971年5月朗宁与女儿回到阔别近半个世纪的故里时,异常兴奋。一下火车,便用浓厚的襄樊腔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湖北佬又回来了!”

为纪念朗宁的杰出贡献,世界各地以其冠名的机构有:加拿大驻华大使馆朗宁图书馆、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卡姆罗斯市切斯特朗宁小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朗宁研究中心、印度新德里朗宁大道、湖北襄樊市朗宁大使纪念馆、云南师范大学朗宁加拿大研究中心。

如今在襄樊薤山上,仍完好保存有朗宁一家的故居。

P.S.: 1971年10月,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斯诺时,朗宁和三女儿奥黛丽·托平也在场。周总理向主席介绍朗宁父女时说:“这是我们的老朋友,在重庆的时候,南京的时候,包括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的时候,他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总理当晚在人民大会堂宴请朗宁父女,回忆起当年在重庆和南京的时光,心情特别好。奥黛丽托平不失时机抓拍。照片冲印出来之后,奥黛丽拿给总理看,总理笑着表示非常满意,奥黛丽借机再次抓拍,这两次拍摄的照片,一张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另外一张据说被选为周总理的标准像之一。

通宝推:SleepingBeauty,Juventus,发了胖的罗密欧,廖石,老老狐狸,渡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