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 -- GPRS

共:💬124 🌺563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来群众的眼睛如此雪亮--RY的尾巴刚出来就被识破了

原来RY和同党早就对没评上院士耿耿于怀,在8月就写了指桑骂槐的博文来攻击CZ当权派. 结果立刻被MITBBS群众的雪亮眼睛发现.饶毅:今日中国谁最该做院士?(转)【写在前面的话】

发信人: jnkky (rune), 信区: Biology

标 题: Re: 饶毅:今日中国谁最该做院士?(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7 22:34:52 2011, 美东)

这个rao什么的,吃饱了没事干,和国内那些大妈有什么两样。

以前说诺奖评委水平差, 看你怎么比了,拿来和整个美国比当然差, 但就单个学校来

说,美国比Karolinksa牛的医学院数得过来。而且别人每年拿出那么多钱奖励给国际学术界,一做就是100多年,美国哪个学校有这么慷慨?还对别人指手画脚,没拿到诺奖,心里不平衡?

后来没评上院士,又对中科院指手画脚,你是谁? 你这种心态的人如果评上,真是中国的悲哀。 还要和别人来10年竞赛,你有什么东西?不就那些几年后变成垃圾的破文章吗。

现在估计又看到哪个院士不顺眼了,写这种东西,求心理平衡?还是自卑心态?

省省吧,饶某某, 还是集中精力想想怎么做你的文章出来吧,天知道里面有多大水份

。别人的事和你没关系。看不顺眼回美国来,有本事回来弄个院士。

恶心。

首先抱歉,标题是为了吸引眼球。而且,读者可以看到,本文介绍的工作并不适合用院

士与否来评价,所以题目应该被批判。本文作为非正规博文一周后,题目将改回以下正

文的标题。正文目前作为征求意见稿,也将适当修改后发表于正式刊物,这相反于我平

时一般先正式发表后请科学网置于博客的习惯。

在科学界,我有双重身份:正在实践的科学家和对历史与现实的评论员。第二身份包括

我对科学史的兴趣。以前以介绍其他人研究过的科学史为主,近年对感兴趣较长的中国

近代科学史,我通过和北大医学部张大庆老师和研究生黎润红的合作,获得了一些史料

、正在写文章。如何呈现本文要讲的工作,也得益于“GSK终身生命科学成就奖”评奖

委员会的同事们的讨论,他们是鲁白、傅新元、马红、王小凡。

因为最近我第一身份出现一些情况,引起了出乎我意料的关注,为了避免继续过度解读

,而将其中无意义的部分转化为较有意义的事情,我为本文加上目前对我博客感兴趣的

外界人士可能注意的标题。

本文主旨是希望中国重视一些在国内做出了杰出工作、而未获适当承认的科学家。本文

要介绍的两位人物年龄都较大,其中一位还在病中。他们做出的贡献,在我(作为科学

的评论员第二身份)看来,值得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而他们在国际国内的认可都远低于

他们的实际贡献。两位皆非院士,其中一人可能从未被推荐过,这是和题目的联系。同

时,我认为如果考虑中国“国家最高科学奖”,其委员会需要做好功课,至少了解到本

文的层面,而不是因为争议搁置考虑。

我希望,有比较多的人,从各方面使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为世人所知。如果我们大家努力

使他们能在有生之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才是我第一身份导致的小事件通过第二身份而

带来的意义。

【以下为正文】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

在中国使用了上千年的传统药物,能否改善现代人类的健康?在中国,有些人可能不认

为只是问题,而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中药尚未成为主要的药物来源。

对于中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极端思潮。一种认为中药在现代医学进入中国以后毫无作

用,另一种认为中药不能按照现代科学标准来评判、而有中药特殊的标准。

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的发现,非常清晰地肯定中药仍有益于人类,一个古老的传统还含

有很大的潜力改善健康。

回顾对它们的研究过程,可以看到极端思维的错误,而理性的思维,常常看起来是中间

道路,却是合理的、也是进步的必由之路。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两项工作都是以现代科

学的方法,遵循现代科学的标准。他们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并挽救了无数儿童和成人的

生命。

两个药物都来源于中药,而且碰巧是两位年龄接近的科学家于1970年代初期发现。在大

型“523任务”研究抗疟疾药物过程中,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是发现青蒿素

的代表性人物。在以个体科研小组模式自由探索性地研究中药抗癌作用过程中,哈尔滨

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亭栋是砒霜中三氧化二砷对白血病治疗作用的主要发现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