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柯木的选择: 维族孩子在内地的经历 -- 洗心

共:💬167 🌺1030 🌵3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文章的作者黄章晋

和说下面这话应该是同一个人吧,-针对贺卫方等“线人”被维基曝光的围脖:

@黄章晋ster 的微博:关于拿美国基金会赞助这件事,应当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它是一种光荣,不应有一丝一毫值得愧疚。因为美国的大型公益基金,毫无疑问是对人类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组织,比某些组织伟大一万倍,拿基金会的美元,比起肮脏下流无耻的五毛人民币和卢布,是最光荣和干净的

-----------------------------

黄章晋, 湖南宁乡人,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凤凰周刊主笔,先后担任华夏时报评论员、青年参考副主编、网易新闻中心副总监。

外链出处

黄的围脖外链出处及其对上述言论的辩白。

现时TG民族政策的失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对于南方系(网易)笔者黄某对这个题材的材料剪辑还是多分析一下好,以免跟着情绪走:

不过“9.11”之后,学校里突然有了政治教育,开始谈反分裂、民族教育等内容。这时,我开始对“民族问题”有了意识。

这个,国内初中就有政治教育课了吧,这都高中了呀。

第一年下来,一下吃出很多胖子。饮食过量让好多人得了阑尾炎。后来我问过,其他地方的很多内高班学生都是这样——到内地的前一两年,很多人因为阑尾炎住院。

呼唤懂医的同学出来解释一下:饮食过量和得了阑尾炎之间的必然联系?

大三之前,每次碰到这样的事情,我会很冲动,想打人,有段时间甚至感觉自己不正常。以前,我以为柯木就是柯木,不是别的身份。可经历告诉我,外界看你,首先认为你是一个维吾尔人、一个新疆人,这就是“身份认同”。我开始感到自己缺少知识,不知道怎么看这些问题。

  直到找到了“维吾尔在线”这个网站,我才在交流和帮助中得到启发,有了一些理性认识,有了信心。学校里,一位叫李景奎的老师也给了我极大启发。后来,我开始读社会学、民族学书籍,开始关心新疆问题。

75后有人在河里提到这个维吾尔在线,曾经去这个网站翻了翻帖子,内容嘛就不具体说了,好像后来被停过一段时间?文章中主人公到这个地方去“明白、学习”身份认同、民族自觉,只能说现今TG在民族政策上的彻底失败。

最大的困难是就业。大家都想呆在乌鲁木齐。央企是不用指望的,我就没听说过哪个维吾尔大学生进央企的。能供我们选择的只有四个类型的岗位: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特警、特岗老师(编制外的教师)。特岗老师需求很大。新疆搞双语教育,合格的老师极为缺乏,任意一个内高班毕业生足够胜任了。

如果他这话是靠谱的,这种局面是只真针对维吾尔大学生还是所有无权无势的普通人家出来的孩子都无法进入央企?

当时我不相信他的话,后来能理解他了。语言不通的维吾尔人来到内地谋生,要找个落脚的地方都很难,更不要说做生意会被城管抓、被本地人歧视和驱赶。我表哥是从家里偷钱跑去上海的,在上海吃尽了苦头,被毒打过,住在你不能想象的地方,没有赚到一分钱。能长期留下来的维吾尔人,几乎只剩坏人了,否则怎么活下来?

  到内地的维吾尔人基本上就是做那几行——烤串、卖切糕、当小偷。一个农村的维吾尔人到了内地,多半只能被黑社会控制,跑都跑不掉。

在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要想成为该国国民,首先要求的就是要过语言关。应该从根本上考问:为什麽作为这个国家的国民却不能掌握最基本的语言?只强调民族身份而不强化国民意识,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单单侧重一个个体的故事而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个乱象只会越来越糟。

我女朋友毕业后也没找到工作,在伊犁下面的中学当了特岗老师,教英语和语文。特岗老师将来有可能转正进入国家编制。一个月收入将近一千元,扣除社保之类拿到手的只有300多

谁能证实下这个数字的可信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