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农民种地收入20万说起——中国农民仍然不富裕 -- 星空下的双河

共:💬38 🌺23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而且俺在这里要替萨大说几句公道话

在国庆见闻的帖子中萨大还有一篇回复谈到了虎林江浙等地的富裕农民,也同样说了甘肃的农民家庭只有1到2万的收入。引起争议的是后面虎林的那个帖子,恰恰央视也发了一个访谈说到黑龙江的农民种地收入20万,而萨大虎林的帖子后也有许多河友说到东北地多所以收入好,不太相信黑龙江农民人均耕地10亩。

俺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觉得有必要对这种误解做一下说明,就是黑龙江虽然人广地稀但是这个是相对于全国来比较的,实际情况是黑龙江的农民总平均下来人均耕地就是10多亩,请看清是人均不是户均,如果一个农户有3到5口人,那么户均耕地就是30到50亩。象虎林那种在黑龙江算是更好一些的县市户均耕地也不过百亩上下。

以上,最后一次解释俺不想此贴成为口水贴,大家既然喜欢在本帖讨论咱们就抛开虎林的争议,俺从东北农场农村出发谈谈上面这个网友提到的农民如何提高收入。

==========================================

从东北这俩年的耕地收入看,咱们不讲大棚等特殊经济作物的产值,实际上大棚蔬菜只能是少数因为需求是一定的,而农场更多是大面积种植大豆,玉米,水稻以及甜菜等等。土豆和玉米的毛收入在每亩800到1000元,而投入成本不包括承包费用是300元上下,国家补贴每亩几十到上百元,农场的承包费用一般在100到200元不等,所以存收入在500到700元不等,而水稻由于价格因素每亩的存收入在800到1000元,但是水稻田是有改造成本的,这个俺没有摊薄计算,还需要指出的是水田要辛苦的多。

这么算下来,假设户均30到50多亩耕地,那么收入就在3到5万元,还要强调这个是在当下粮价历史最高,几年前粮价不到现在的一半,国家每亩不但不收农业税还补贴近百元的情况下的收入。

假设粮价回到历史均价,国家取消补贴那么收入就是大幅度下降到1到1.5万元。

以上大家能得出一个结论必须粮价维持历史高价,国家长期给予农业补贴,一户耕种50亩地的农民收入才能维持在3到5万元,而这个收入应该是中国城镇的平均水平,要想更上一层楼看来很不现实,当下的粮价城镇居民已经有承受不起的情况,甚至抱怨国家既然粮价涨了怎么还给农民补贴。在这种能保证耕地50亩,而且最好粮价国家补贴的基础上东北农民3到5口之家的收入的天花板就在3到5万元,从实际情况看继续增加收入的各方面条件都不理想。

如果放大到全国以耕地为生的农民身上那么增收的形式就更严峻了,全国18亿亩耕地,咱们最乐观的估计除去已经就业的1.5亿农民工,那么最起码剩余4到5亿的农民。18亿亩耕地除以50亩那么是3600万户就可以耕种,假设每户3到5人,考虑到南方的二,三季耕种假设全国平均每亩存收入在1000元以上,那么最后18亿亩耕地能保证3600万户大约1.5亿农民的家庭年收入在3到5万。如前面所讲,这3到5万的收入是诸多利好维持的,而且长期增长趋势不乐观。

那么剩下的3到4亿农村人口如何分流,都出去当农民工中国城镇能否承受这些人的就业压力或者说中国如何能解决这部分富裕劳动人口的吃饭问题。

以上,大家就能够有一个笼统的概念,中国农村的问题还是很难解决的,不是简单的集中耕种就能化解的,18亿亩地让3600户耕种就富裕出近4亿的农村人口,如果继续集中化真的向美国那样都是几千亩的家庭农场那会有更多的富裕劳动力需要解决就业。而且最重要的是集中化耕种是另一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化,极容易形成腐败和不公,如果假设把18亿亩耕地按照户均几百亩集中耕种,那么分到耕地的农户就能轻易的取得10多万元的收入,那么对于剩下几亿多的农户不是实实在在的剥削,因为这些富裕劳动人口一旦涌向城镇将大幅度拉低城镇职工的收入标准,更不能达到10万以上的收入。

以上,俺的观点是中国的农业问题很复杂,即便是能保证几亿农民的家庭收入能达到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都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就不要讲假设实现农民户均收入3到5万元后的继续增收问题了。让富裕的农村劳动力进城提高中国的城镇化是符合趋势的,但是在当前外有国际经济不景气,内有国内阶级矛盾深化的基础上,这条道路会很波折很漫长。

PS:俺把主贴编辑了一下,大家就别在纠结虎林的问题了,谢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