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也说说温州 -- peggydw

共:💬20 🌺160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讨论】也说说温州

温州老板跑路为哪般?

曾几何时,温州作为先富起来的代表进入大家的视野。这些靠小企业起家的人,在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之后,不断的在房地产、日用品、金融等一系列我们看得到的领域,掀起了无数的大风大浪,似乎没有一个行业能离得开他们的身影。抱团、前瞻性、胆大敢干成了这些人的代名词,会赚钱、敢赚钱似乎是大家对温州人的一贯共识。随着积累的完成,一些不好的声音,也随之而传开来,炒房、炒蒜、炒米、炒面……似乎跟炒拉上关系,大家又都第一时间想起了温州,想起了曾经脚踏实地、辛苦积累的他们。

不可否认,温州一点点变味道了,当一切从实体经济转变开始,大家变了……的确,当能够更快、更多的赚钱时,谁还会守着那些完成了原始积累的实业呢?何况,有相当一部分恐怕已经沦为落后和过剩产能了。当民间金融开始盛行起,今天的故事就注定了。

只是一直而来缺少一个爆发点,就像查尔斯·旁齐在波斯顿售卖欧洲票据一样,夏天总是火热的,而从夏天到冬天,总需要有点什么来捅破那层纸。洽洽温州就是一个善于营造夏天神话的地方,还记得不久以前的抬会么?也是发迹于温州。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而冬天总会像我们熟悉的那样,过去再回来。

于是,我们看到,风向变了,跑路开始了……由小变大,由少及多……

马克思说,资本是魔鬼,每个毛孔都留着血,为了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为了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马克思没错,资本永远是逐利的,会自动从低利润行业转向高利润。至于是红还是黑,关键看我们如何去引导它。

一切的一切还要从资本转型的夏天开始说起,那是一个出口旺盛,世界兴旺发达的年代。美国人还活在消费未来的日子里,温州和沿海的相当多城市都在外向型主导的环境里享受着世界工厂的童话。那是个加工打火机、制造橡皮泥、电池的年代,那是一个仿冒和劣质品称雄的年代,那是一个资本原始积累的年代。当然也是个一去不反的年代。这个年代的历史很相似,曾记得日本、德国?还记得四小龙?没错,战后的很多快速发展的经济体都经历过这一时期。

但相似也有些许不同。熟悉历史的人知道,我想说什么,虽然都历经了冲击,但在洗礼中依然成长的,毕竟有其可取之处。在这之中,技术进步和制度导向的作用尤其明显。你可以不迷信西方经济学,不了解索洛模型,不论你支持学说中的哪一派,但你不得不承认,技术进步和合理的制度,是长胜之道。

温州发生了什么?在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后,温州的民间资本很少流向科技和新兴产业,一部分流向了产生快钱的小额金融、地产领域,一部分进入赌场、资源炒作,一部分还维持在原有的低技术含量和仿制及加工作坊……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真正进行了产业革新和升级。这不能不说是温州的遗憾。

温州官方的多项调查显示,2011年前三个月,温州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35家主要出口导向型企业利润同比下降约30%,亏损面占1/4多;全市企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认为当前资金吃紧的企业占到42.9%。

让我们回头看看倒掉的企业,看看走过的路。如果把温州企业的倒掉归结于国进民退,是不厚道的,温州本不是个国企兴旺的所在。而把温州跑路的原因怪罪于融资困难和流动性不足,就不能放在道德的立场上来评述了。所谓的温州问题,起因正是源于两年前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换言之,借钱太容易了,甚至容易到无需信用。这正像贝尔斯登和雷曼的华尔街次贷游戏,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曾经不太正常的市场行为,催生了资本的逐利本性。君曾记得,炒楼、炒股、炒煤、炒蒜……一切源于流动过剩。翘起地壳的支点,那是来自银行的钱。

终于,通胀了,政策紧缩了,房地产暂时不太赚钱了,曾经投进去的钱没有去处了。于是乎,似乎流动不足了。白来的馅饼没了,还要搭上多年的地主余粮,于是高利贷了,于是想借钱圈钱了……不幸的是,以往的做法失效了,于是老板们跑了……

无需妖魔化温州,这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和结果,只是恰巧发生在温州而已。资本逐利,市场有自动校正作用。这是客观规律,每个人都需要为自身的行为买单。正所谓因果循环,市场要求对行为负责,这也只是风险收益组合最为平衡的选择,是市场进行一切资源配置能力的基础。说的直白一点,300%的利益需要血的代价,炒卖资源、赌场游戏、甚至高利贷,都不是刀架在脖子上的选择,每个选择,都需要有一个公正和客观的结果。只有代价在,选择才能完善,市场才能发挥其应有的能力。

突然,我又想起了房地产。又是一个充满故事的10月,每当房价出现恍惚之际,总是充满了维权的故事。世上没有只涨不跌的东西,投资品风险尤甚。当价格下降时,受损的投资者理应为自己的投资失误买单,而没有向商家索赔的道理。这个问题不能在大额商品上变样,也不能因为弱势就出现偏袒。其实从某个角度上说,没买房的人才更弱势,只是他们拥有较少的话语权。换而言之,有时候开发商也是弱势的,如果资金瓶颈不解决,开发商也有跑路的危险,商家谁真的原因降价呢?这真的算作剥夺了购买者的权利么?我看并不见得。不能让其他人来买自己的风险单,这是市场经济的起码常识。

美国人很聪明,没有救雷曼。救雷曼等于鼓励为不正常的市场行为买单。而洽洽不断变化的政策,让我们买了房地产的单。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坚信房价不降的敢死队,在过去几年拼命的投资,不正是一些错误政策的倒影么。叫我判断,房地产在未来也不会有啥大问题,为啥我这么判断?除掉官面上的城市化和人口红利,其他你也懂的。

不知为何,我们总是不希望市场的惩罚机制发挥作用,于是我们又去救温州了,就像我们曾经去救楼市。其实我们不救又如何?仍然会有一大批房产企业活下来,历经犀利,更了解市场。仍然也会有温州企业活下来,那些坚持实业,而没有为了300%的利润选择赌博的稳健型和朝阳型企业。我们去救了什么?没人知道。但可以预料的是,给了紧缩中的政策一个宽松的信号,给了一个钻营漏洞的口子,给了更多金钱流向非实体经济的机会,当然,给了善于钻营的敢死队一个更大的胆子。有钱我来赚,买单纳税人来,这真的是一个洗劫隔壁老奶奶的好办法,可怜老奶奶们幸苦一辈子,还要以铸币税的代价为温州人买单。

我很不情愿居然看到了这一点。当然,对于我们这个行业的老板来说,这是个天大的利好消息,行业么,大家猜猜看吧。冬天将过,春天还会远么?

说回起点,为啥跑路的是温州老板?其实这事全国多着呢,江苏、广东……甚至内蒙,只要是高利贷横行的地方都见得到。前段日子看锵锵,叶檀说了句挺对的话,这些高利贷普遍流向了两个领域:房产、赌场……

记得江苏的贫困宝马村么?记得上吊的鄂尔多斯老板么?为啥跑的不是他们?资本不够国际化而已。温州比起这些地方的优势就是,很多老板都完成了资本转移。这就和过去的跑路一个概念,本事大的跑远点,本事小的就只能躲隔壁村了……

至于为啥救温州的?没听说过,哭声大的孩子有奶吃么!我只是在想,救了温州其他的地方咋办?为啥不是各家孩子各家抱呢,这真遗憾。

至于温州应该咋办?嘿嘿,咋办都不要紧,关键是能办……

补:似乎是为了印证大家的观点,今天一早在新闻上看到有说法:新增救助温州的贷款160亿好像,还有排名前40位的温州企业都有涉足房产。

其实对于很大一部分大作坊型的原始温州实业来说,现金流是不需要很多的,大部分都是来单生产。而洽洽这种定单生产还是很容易融到钱的,并且需要的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如此之大……

温州喝到奶了,其他的孩子抓紧哭吧,不然就要赶不上这波咸带鱼了,嘿嘿

通宝推:方恨少,愚弟,新手爱学习,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