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青天白日旗下- 国民党海军逸闻 -- 萨苏

共:💬206 🌺2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二.是谁被土八路打了靶?

前几年,在《舰船知识》刊登了一篇关于中国海军导弹靶场的文章,提到中国海军第一次导弹发射试验的时候,用“慈禧太后的御舰”当了靶舰,内容非常精彩。

下面就是这段有关的文字。

[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曾有一艘名为“宜川”号的巡洋舰,它是清朝政府花200万两白银在英国订购的军舰,准备建立北洋水师时,由英国政府送给慈禧的“友好”礼物。但这艘“宜川”号巡洋舰在甲午战争中一点也没有派上用场,仅仅只是作为“老佛爷”海上兜风用的“御舰”而已。

  由于“宜川”号巡洋舰的特殊身份,所以它不仅从不参加对敌人作战,相反,它无论驶到哪里,都要其他舰去护航保“驾”。虽然中国海军经历过无数次的战火洗礼,慈禧太后也早已寿终正寝,清政府也被推翻,但“宜川”号一直一直得以苟且偷安到20世纪50年代末。

  1958年,新中国创建海防导弹试验靶场时,早已破烂不堪的“宜川”号被中国海军从抚顺港的废船堆里拖了出来。当时有许多人觉得这是历史的见证,应作为历史文物保存下来,并作为反面的典型材料教育后代。但是,有许多海军将领看到“宜川”号的破烂模样就不顺眼,一致认为它是腐朽的旧事物,应当与慈禧太后、清政府一样同葬坟墓。1959年,这个老古董被内定为我军海防导弹试验的第一靶。由于我国当时尚处在海防导弹研制的初期,导弹技术还不够成熟,因而使得“宜川”号巡洋舰幸运地躲过了两次劫难。

  1959年6月12日这天,“宜川”号首次被五花大绑地固定在渤海某海区的海面上,并由前苏联派人亲自操弹“执法”,但结果却让前苏联人感到尴尬。12时30分,小飞机似的导弹狂啸着飞向“宜川”号靶舰,但只是在距“宜川”号280米处落水爆炸,“宜川”号安然无恙。在场的前苏联总顾问因没有看到靶舰被炸成碎片的辉煌场面,觉得大失脸面。

  “宜川”号第二次被作为靶舰时,前苏联专家因中苏关系恶化已全部撤走,必须由中国人亲自操弹“执法”。1964年7月11日这天,导弹起飞52秒的时候,竟无视靶舰目标的存在,摇摇晃晃地撞在沿海某村落旁的礁石上。

  虽然前后两次的打靶都没有命中靶舰,但不管怎样,慈禧的“御舰”必须打沉,这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15天后,第三枚导弹又呼啸着飞向海空,在导弹发射现场的首长、工作人员及广大官兵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消息,他们就是不信“宜川”号的命真的那么硬。不一会儿,只听见一声巨响,传来了导弹直接命中并击沉了“宜川”号的喜讯。消息传来,发射现场的人们禁不住内心的喜悦,流出了激动的眼泪。而所有的这些连同沉入海底的“宜川”号一起,都被写进了历史。]

文章精彩,而且还配了一张“宜川”号靶舰的图片(可惜现在手头没有此图,无法贴出,颇为遗憾),精彩是精彩,却在海峡两岸的海军爱好者中引发了轩然大波。

原因很简单,中国海军从来就没有过一艘叫做宜川号的巡洋舰阿!

如果那几天去国民党海军扇子们的网页看看,最热的话题就是 ?C “到底是谁让八路给打了靶?”

难怪他们关心,大清朝1911年灭亡,它的舰艇全部被民国政府继承,这艘幸存到五十年代末的军舰如果真的是大清朝留下来的,那么,它肯定曾经在国民党海军中服役过!

这艘军舰究竟是谁呢?

首先可以肯定,这篇报道并不是完全属实的,作者应该是军工战线的高手,而并不十分熟悉历史。

对于慈禧太后,是没有所谓御舰一说的,原因是老太太一生也没有到海军作过视察,大清朝的“御舰”直到慈禧归天以后才开始有人提出,并在1911年下水,这艘军舰的名字叫作“联鲸”,是一艘排水量六百吨,造型优美的中型炮舰,并有豪华的内装修和服务设施。可惜,这一年发生了辛亥革命,清朝的皇帝是没机会坐它了,真正把它作为座舰使用的历史人物是孙中山和黎元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联鲸舰

那么,被打了靶的是不是这艘联鲸舰呢?

不是,联鲸舰的结局要光荣得多。

这艘联鲸舰曾经参加过护法运动,在三十年代早期被国民党海军改造为测量舰,重新命名为“檄日”舰。1937年抗战军兴,国民党海军在江阴布设阻塞线抗击日军沿江进犯,这时中国大型舰艇都在封锁线上,而测量队的三艘测量舰青天,甘露,檄日则奉陈绍宽部长令强行下驶,破坏下游灯标。8月23日,檄日舰在南通江面破坏航标时和日舰八重山号等三艘遭遇,双方展开炮战。因为檄日舰吨位小,火力弱,抵挡不住,舰长谢为良乃取曲折航线带伤撤退,吃水深的日舰不知是计,跟踪追击,结果被引上浅滩搁浅。但日舰随即呼叫飞机助战,终将檄日击中焚毁。该舰是国民党海军江阴抗战牺牲的第一艘军舰。

所以,被打靶的是“御舰”的说法,应该是一种讹传。

然而,那艘靶舰确实存在清代舰艇比较典型的特征,比如笔直没有外张的舰首。这时,有日本的舰船“专家”看过照片后,根据其舰型认为,这应该是日本为清朝建造的两艘海防炮舰之一。

这两艘海防炮舰,一艘叫做永丰,一艘叫作永翔,是清朝末代海军司令官萨镇冰1910年向日本三菱厂定购的,但是,1912年它们完工的时候,清王朝已经灭亡了,而当时中国海军因为大型舰只奇缺,这两艘排水量不足一千吨的炮舰正是被称作“巡洋舰”!

不过,细细究起,日本人毕竟对中国海军的历史不了解,这两艘舰,哪一艘都不可能是被打靶的“宜川”。

原因呢?因为这两艘军舰的归宿都很明确。

永丰舰,这个名字也许不太响亮,但它另一个名字就如雷贯耳了 ?C “中山舰”。1922年,陈炯明炮击总统府,孙中山正是在这艘军舰上指挥平叛和突围。此后,该舰成为广东海军陈策部下的主力战舰。孙中山逝世后,为了纪念中山先生,陈策将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并入中央海军序列。在该舰上,还发生过著名的“中山舰”事件。抗战中,中山舰作为部长陈绍宽的座舰巡防长江,1938年10月14日,在长江金口实施布雷作战时被日军飞机炸沉。1997年,因为该舰特殊的历史意义,中山舰被打捞出水,并得到了修复,作为纪念舰保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孙中山和宋庆龄在永丰舰上

鲜为人知的是,中山舰还有一次为中国担任过炮舰外交的任务,1920年,澳门的葡萄牙总督围海造地,与广东省地方当局发生冲突,中山舰奉命驶往澳门,生火亮械,炫耀武力,葡方当时没有可以抗衡的海军舰艇,只得让步了事。

还有一艘永翔呢?

它的境遇更是坎坷,该舰参加过护法战争,但是温树德叛变的时候带走该舰前往北方投靠了直系,以后永翔舰成为东北海军的一员,抗战爆发后,韩复渠不战放弃济南,致使日军切断胶济铁路,中国被迫撤守青岛,因港外日军舰艇云集,无力突围,永翔舰被迫自沉于青岛大港,但它的105毫米主炮被沈鸿烈的陆战队拆卸带走,成为伏击日军铁甲列车之战中的功勋炮。日军占领青岛后,将其打捞后送给了汪精卫伪政府,改名海祥舰,作为汪伪海军的练习舰使用。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海军重新接收该舰,恢复永翔旧名,不过,该舰寿命很长,大陆易手之际逃到了台湾,在台湾海峡多次出没,直到1959年的时候还在使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57年的永翔舰,依然活跃在台湾海峡

永翔舰也有光彩的时候,1917年,段祺瑞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在华的德国舰艇实施缴械,永翔舰就是执行的军舰之一,它迫住了德国海军的浅水炮舰青岛号,德军料敌挡不住,炸船自沉。

所以,这艘被打靶的不可能是永丰舰,也不可能是永翔舰。

但是,这个意见却有一定道理,那就是这艘舰的形态,很象永丰或者永翔。

这就给破解这个谜团提供了线索,因为国民党海军中,确实还有和永丰舰很相似的两艘军舰。

在永丰舰建造中,中国方面已经意识到该舰的设计相当出色,很适于中国海军当时近海长江一带活动的需要,因此决定自己也仿照它的设计,再建造两艘,这就是1911年在江南造船厂开工的永健号和永绩号炮舰。因为辛亥革命的影响,两舰拖到1918年才竣工。

它们的造型和永丰舰如出一辙,吨位,武器也基本一致,所以,如果被打靶的那条“宜川”舰形态和永丰相似,会不会是这两艘中的之一呢?

然而,这其中的永健号,也不可能是“宜川”。

永健号炮舰,是抗战爆发时国民党海军在上海留下的唯一战舰,当时中国海军以普安号运输舰沉于董家渡水道,防止日军大型舰艇接近江南造船厂,而以永健号泊于江南造船厂前,阻击日军轻型舰艇的渗透。1937年8月25日,日军轰炸机击中永健号,将其炸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被日军击沉的永健

中国军队从上海撤退后,日军打捞永健号(捞上来后据说又被中国工人弄沉了一次),最终改造为飞鸟号通报舰使用,1945年盟军空袭上海,将该舰再次炸沉在黄浦江。

那么,唯一可能被八路拉出去打了靶的,只能是永绩舰了。

如果真是永绩舰,那这条船可真是命运坎坷。

永绩舰,早期默默无闻,抗战军兴,该舰在长江上屡次执行任务,抗击日军,使江阴失陷后幸存的少数大中型舰艇之一,但1938年10月21日,在为军委会执行运输任务时,终于被日机炸中舰首,搁浅湖北新堤。武汉撤退的时候,因该舰受伤太重无法行动,国民党海军被迫将其焚毁,但日本鬼子的确很“顽强”,又炸又烧的依然将其修复,并在两年后转交给汪伪海军使用,命名为海兴舰,算是汪精卫的旗舰(汪逆本人兼任海军部长)。

抗战结束后,该舰编入国民党海军,恢复永绩之名,隶属海防第二舰队。1949年4月,林遵帅海防第二舰队起义,永绩舰本来准备参加,却因为被下驶的永嘉舰上司令旗误导,跟随向下行驶突围,结果被解放军炮兵击中,重伤搁浅。

这样一条老舰,又是几经风霜,这回应该死定了吧?

没有,共产党新建的海军急需战舰,将这艘老舰捞了起来,重新武装,改为巡逻炮舰使用,命名为 --- 延安舰。

看到这里,不禁会心微笑,宜川和延安,不都是在陕北么?莫非那篇打靶文章的作者,有意在暗示什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抗战胜利后,重归中国海军的永绩舰

根据纪录,延安舰最后的活动,是1954年和兴国舰一起,与大陈列岛与国民党海军太和号,永字号炮舰进行炮战,此后,该舰就销声匿迹了。直到70年代,人们才发现她已经不在人民海军的序列中。

那么,延安舰/永绩舰被拉出去打靶的概率就比较高了。

一个旁证是永字号的四兄弟中,永绩号有一个独特的地方,那就是它的尾部比其他三舰高一层,以便把备用舵轮保护起来,其他三舰的备用舵轮都是暴露在外的,而那艘被打靶的“宜川”,正好尾部高一层!另外,其他报道中提到第一次导弹试验的时候,该舰虽然没有中弹,但是导弹落下的点离军舰不远,使其水下部分变形受伤,这也符合永绩舰的特点,因为它有1英寸的装甲,被击伤的时候生命力比较顽强,如果换了没有装甲的军舰,只怕冲击波就给开罐头了。

有的朋友认为,按照人民海军的习惯,很多国民党海军的老舰都被用了很多年,永绩号如果是被打靶的,似乎退役稍早。实际上,永绩号用到1959年,已经40高龄,不算夭寿。此外,该舰的材料比其他三艘舰稍差(因为造价原因),永健是钢壳舰,而永绩是铁壳舰,再经过两次沉没打捞的折腾,它的舰况应该是比较差的,这时退役,也不算奇怪。

如果真是这样,这条老舰的命运不免有些遗憾,用了四十年,挂过五色旗,青天白日旗,膏药旗,黄三角旗,八一军旗。。。如此奇特的经历,留下来做个展览馆,多好。

[待续]

元宝推荐:老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