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话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兼与于丹共商榷 -- 九霄环珮

共:💬35 🌺14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两个例子援用得好!

我原本其实只是从自己的直觉上说说,但嘉木援引微生借醋和父子相为隐这两个例子就把这个问题往更深的地步去讨论了。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微生借醋这个事情的具体情况,我只了解到孔子这句话。他说:谁说微生高直?有人(设为甲)向他要点醋,他却从邻居(设为乙)要点醋给那人(甲)。

就是这么点事,孔夫子给他的一个评语是“微生不直”。这里有个背景,就是这个微生在当时估计也是个“名人”,而且很可能有些好名声,比如“正直”、“乐于助人”等等。在这个背景下,孔子一句话把这个微生的档次生生给降低了。孔子对微生的“攻击”基于的就是“借醋”这个事情。

那么这个借醋之事有可能有几种情况,孔子之语可以有几种理解,我们现代人对微生的评价也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

1 微生没有告知甲自己家没有醋,同时微生从邻居乙那里搞到醋这个事情有意或无意瞒过了甲。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估计孔子对微生的批评要点在于微生的“隐瞒”,即有意或无意的说谎,不直率。

我们现代人对微生的人品怎样评价呢?

1.1) 微生借助别人的物品卖人情,把别人的功德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是个欺名盗世的伪君子。

1.2) 微生不嫌麻烦替他人解决困难,反而淡化了其中的麻烦和曲折,反让他人误以为事情是轻而易举办成的,所以在客观上淡化了自己对别人的帮助,所以微生是个真君子。

以上两种评价都不全面,1.1 注重的是物品(醋)的价值,1.2 注重的是劳动(微生向邻居要醋这个行为)的价值,由于物不属于微生,而劳动属于微生付出,两者的隐瞒引出对微生人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也就不奇怪了。

2 微生实则告知了甲自己甲没有醋,同时替甲向乙要醋这个行为也为甲所知。

对于这种情况,孔子也可能是对微生有批评的,那么他批评的不是微生“说”谎,不是微生言语上的不直,而是做事方面的曲。可能孔子认为微生可以让乙直接向邻居借醋,而不必自己代劳。内在的原因,我估计孔子可能认为“微生代劳”这种行为实际上非微生所本愿,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曲心所为,所以存在着这样的一种“曲”。

其实情况2还可以细分,比如甲和乙不太熟悉,甚至有点不对付,也有可能甲和乙也是熟人,大家彼此都是邻居。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很难说了,但是考虑到微生这个人在当时在四邻“名声”比较好,估计微生替甲向乙借醋 要比 甲自己向乙借醋 要更容易办到——但这样认为也只是一种猜测了。

对于情况2,我们现代人怎么看?

2.1 微生这么积极主动地献殷勤,非奸即盗。

2.2 微生只不过是乐于助人,是个单纯的好人。

那么到底事实是怎样,我们恐怕难以下定论,而我们恐怕也不能简单地对微生下结论。我们比较确定的是孔子告诉我们有这样的一个事实:有人向微生要点醋,微生却向邻居替这人要了点醋。我们也比较确定的是孔子认为微生不“直”。

从这个事例出发,我个人的感想是,对于一件事情的裁判,最好多做调查研究进行事实认定,如果条件无法允许,那么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比如概率论等等数学模型)进行可信度分析,无奈的情况下就只能存疑了。

而对一个人的人品评价,我们如果要下结论,最好是在全面了解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对于复杂情况,不免要一分为二,不搞非黑即白。对于一般人的一般情况,恐怕还是以宽容为底线。就我个人而言,对于微生这个例子,我觉得微生是个有些与众不同的人,对这样的人,对他可取的地方应当承认,对别的方面在其对他人不产生危害的前提下,可以在“人群多样性”的框架里面进行适度地宽容和接纳。

那么对于孔子的思想怎么看待,这就更复杂了,超出了此贴的讨论范围,实际上也超出了我个人的能力范围。

对于另外一个例子,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这个例子我觉得更深刻,稍后再说吧,倒是有点想结合《石壕吏》说说。如果说的话,我恐怕要多做点功课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