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郑必坚等中国高层智囊与【西方情报机构的傀儡】 -- wayofflying

共:💬17 🌺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0、长期受福特基金会资助: 林毅夫

10、长期受福特基金会资助: 林毅夫

http://business.sohu.com/20040916/n222072332.shtml

1993年福特基金会开始帮助中心发展的时候,在北京的项目官员是史蒂夫。正如林教授说的,80年代林毅夫跟他见过面,想回北京,促进中国经济教学的发展。后来1993年林毅夫回来了,正好他在北京做福特基金会的项目官员,林毅夫去找他,希望成立这么一个中心,校长也已经同意了。目的是一方面进行最高水平的经济研究与教学。另一方面,跟国外最好的高校经济学中心保持很密切的关系,他认为这个梦想很好,马上同意资助。中心1994年就成立了,开始的时候发展计划并不宏伟。没有想到两年之后就已经成为名气越来越大的经济学中心,教的学生多起来了。新来的学者专家云集,著作累累。

11、福特基金会长期资助樊纲

http://renwu.hexun.com/figure_352.shtml

国民经济研究所

西方发达国家一致认为樊纲是中国最优秀的经济学家,其领导的国民经济研究所一直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

12、胡鞍钢

http://jjckb.xinhuanet.com/gnyw/2009-09/30/content_183872.htm

1995年初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5年经美国华盛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评选,获福特基金会“中国经济研究资助”。

13、吴晓波:为中国的企业立传

http://sh.xinmin.cn/minsheng/2009/10/23/2788919.html

2003年左右,吴晓波陷入了焦虑之中。

  两年前,他写了一本研究中国企业失败案例的《大败局》,一经出版,短时间内销售达20万册,创下了财经类图书销售的奇迹,之后6年内重印28次。随后,企业竞争寓言《穿越玉米地》和分析案例的《非常营销》,虽然都保持了稳定的销量,还是未能企及《大败局》到达的高度。

  就好像一个侠客拿着一把刀,走到大街上,却找不到一个可以砍杀的目标。吴晓波为找不到一个好的题材而苦恼。

  2004年,在福特基金会的邀请下,吴晓波到哈佛大学做民营企业的课题。在那里,他惊诧于美国学者对中国经济生活的一无所知,即使是来自台湾、香港的学者,对大陆的认识都是“概念性的、意识形态的,带着许多想象”。此时,吴晓波已经写了六七本财经类书籍,内容涉及中国的乡村经济、国有企业等。

14、张军: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的程度还“浅”

http://www.qstheory.cn/jj/jjyj/201110/t20111022_118737.htm

 张军教授,现任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他是当今中国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的经济转型、增长和发展政策有深厚的研究。他兼任多个地方政府的咨询顾问,曾参与世界银行、福特基金会、英国文化委员会以及欧盟、南非等研究与咨询项目,是国际上十分活跃的中国经济学家。过去十年间,他是Wilton Park Conference、The Chatham House、The Chicago Society、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The Brenthurst Foundation、The Forum Asia(CASA)、Mizuho Global Forum、财富论坛、福布斯论坛等特邀演讲嘉宾。他新近出版的著作包括《不为公众所知的改革》、《改革、转型与增长:观察与解释》、《这样的故事最中国》,以及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Cengage Learning,2009)和Economic Transi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irty Years ofReform and Opening Up(McGill-Queen University Press,2008)等。

15、邹至庄、杨小凯、许小年

http://old.jfdaily.com/gb/node2/node142/node144/userobject1ai1395546.html

为了帮助中国学生出国留学,邹至庄热心联系,牵线搭桥。1985年、1986年、1987年三年,由他主持、联系,福特基金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办了三届“福特班”(邹至庄在美国汽车业界影响力极大,著名的“邹测评”即是对汽车产业的预测,该论文在美国实证经济学方面是引用率最高的),每年有若干来自欧美的著名经济学家和在西方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经济学精英人物前来执教,“福特班”实际上成了中国现代经济学教育的摇篮,为中国经济学的教学发展、为推动中外经济学学者之间的交流开辟了一条重要渠道。福特基金会还每年资助60名学生去美国留学,选拔考试由邹至庄亲自出卷,国家教委出面组织,命名为“邹至庄经济学留学计划”,在全国重点高校中选拔佼佼者。如今已成为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的周林,当年是第一届的第一名,他说,那是美国学校了解中国学生的开端,为后来大批中国学生留美搭了桥。

杨小凯经历坎坷,在文革中因直言坐过10年牢,没有上过大学却写出了高水准的教材《经济控制理论》和《数理经济学基础》。1983年,邹至庄在武汉讲学,见到了杨小凯,惊喜于他的才华,很快为他联系到福特基金会的奖学金。杨小凯于2004年不幸因癌症逝世,他的遗孀吴小娟在回忆文章中写到,当时由于杨小凯的政治背景,出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邹至庄教授亲自给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写信,希望能够给予帮助,此信后转到武汉大学刘道玉校长办公室。在刘校长的协助下,杨小凯带着仅有的30美元,一个人去了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有幸师从国际贸易方面的顶尖高手迪克西特、格罗斯曼。在普林斯顿博士考试很难,邹至庄常常打电话告诉杨小凯考试成绩,给他鼓励。

经邹至庄如此“间接”培养的英才,有谢丹阳、陈松年、许小年等等。李稻葵1985年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不巧错过了“邹至庄经济学留学计划”的申请日期,就和另外几个获得留学资格的同学一起作为访问学者,去了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那时候访问学者年龄普遍偏大,被称为“老访”,20岁出头的李稻葵就成了哈佛校园里最年轻的“老访”。

徐滇庆:悼念杨小凯

http://finance.sina.com.cn/jingjixueren/20040719/0948878597.shtml

不久小凯和我先后来到美国。小凯在普林斯顿,我在匹兹堡。1985年夏天,我接到小凯的电话,他和钱颖一、于大海正在筹备一个关于中国经济的研讨会,还从福特基金会申请到了5000美元的经费。当时对于一个穷学生来说,5000美元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我很佩服他们三个的本事,当即表示一定如期来纽约赴会。这次研讨会在纽约总领事馆召开,会议开得非常成功。邹至庄和茅于轼老师都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林毅夫、海闻、田国强、左学今、汤敏、左小蕾、杨文艳、王辉进、文贯中、张欣等人。正是杨小凯在这次会议上发起成立了中国留美经济学会。

16、“福特班”

http://news.163.com/09/1024/08/5MCKE4N6000120GR.html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办的三届“福特班”,被喻为中国现代经济学教育的摇篮,其资助就来自美国福特基金会,当时该基金会每年还资助60名学生去美国留学,不少人现在都已成为中国经济界的知名人物。

许小年、胡祖六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0829/23072400532.shtml

因为中方原因,“邹至庄留学计划”只举办了三期,但是影响深远,堪称经济学界的“幼童留美计划”:一方面这些学生几乎人人都成就斐然,杨小凯、李稻葵、周林等著名经济学家均受益于此,方星海、许小年、胡祖六、李山等财经名人亦系出此间;另一方面,示范作用使得经济学从此成为显学,“只要给予机会,中国的学者和学生会如饥似渴地学习现代经济学”。

福特项目培养出了数百个经济学博士、一流经济学家

http://www.p5w.net/news/xwpl/200912/t2714411.htm

在经济学教育方面,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取得了一个重要的进展――现代西方经济学开始被引入到中国的大学课程中。在教育部和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我们建立了两个经济学研究生培养中心――中国人民大学(1985年至1995年),复旦大学(1988年至1993年)。培养中心会邀请一些国外知名经济学家来教授现代经济学课程。同时通过与教育部的合作,我们设立了一个项目旨在选派研究生去美国和加拿大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这些项目培养出了数百个经济学博士,其中有一些已经成为中国和北美地区的一流经济学家,也有在顶尖的经济学院担任领导职务的。中国的顶尖学校都很有经济实力,它们提供的薪酬在国际市场上也很有竞争力,并且能够在每年1月份的美国经济学年会上招聘有能力的青年研究人员。

中国教育部与美国福特基金会1984年达成中美经济学教育交流项目

http://www.chinanews.com/edu/edu-zcdt/news/2010/06-23/2359038.shtml

2010年06月23日 17: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 马海燕)

  中国教育部与美国福特基金会1984年达成中美经济学教育交流项目,当时成立了由黄达教授担任主席的中美经济学教育交流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成为该项目的首批实施者。自1985年起连续十年举办了10届培训班,共有417名优秀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参加了培训。罗伯特蒙代尔、尼古拉斯斯特恩等六十多位经济学家都曾为该班学生授课,教材也采用的是当时美国最新经济学教程。

  纪宝成说,该项目的25年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也曾受到国际政治的影响,但在邹至庄、帕金斯、黄达等经济学者的推动下,该项目即使在最困难时期也没有放弃。1989年8月23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到访的美中经济学教育与研究委员会主席邹至庄、帕金斯教授一行,成为当时中国领导人接见的首批外国代表团。这也为中美交流开辟了重要渠道。

  时至今日,培训班学员都已成为中美两国高校、研究机构、政府和知名企业中的骨干力量,在提高中国经济学教学和研究水平,缓解国内高校优秀当代经济学师资短缺问题,促进中美经济学教育与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完)

福特基金会设立的一个经济学家培训项目 美国财长盖特纳:中美要建全新双边关系

http://old.jfdaily.com/news/xwgj/200906/t20090601_657426.htm

www.jfdaily.com 2009-06-01 14:03 稿件来源:新闻晚报

 在北大期间,盖特纳还将与之前的老师碰面,并参观福特基金会设立的一个经济学家培训项目,这一项目正是在他父亲老盖特纳担任福特基金会亚洲事务负责人时设立的。

17、赵人伟

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xuejie/20090904/1196255.shtml

198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开始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并计划资助国内的一些经济研究。福特基金会与时任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的赵人伟达成了合作协议。福特基金会赞助了20万美元,赵人伟等人因此开始了中国研究机构最大的一次付费入户调查。

18、刘小玄与董辅礽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824/18086657405.shtml

刘小玄曾经参与董辅礽领导的课题组的工作,她回忆说:“董老非常重视经验数据搜集和实证调查的研究方法,也不断吸纳西方的先进方法为己所用。他经常为青年学者创造出国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让他们把学到的国外先进方法和理论带回国内生根发芽,为了推进研究方法的更新,他力争到了福特基金会的研究经费,为所里购置电脑,建立计算机房,进行调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在我印象里,他是一个充满活力、思想不老的学者。

19、哈继铭

http://news.hexun.com/2008-03-20/104623790.html

学历:

  经济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大学,1993年

  经济学博士生,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1987-88年

  管理学硕士,复旦大学管理系,1987年

  福特基金会经济学培训中心,人民大学,1985-86年

  管理学学士,复旦大学管理系,1984年

20、胡舒立

http://liweiao.blog.hexun.com/19826024_d.html

http://finance.dayoo.com/gb/content/2006-08/15/content_2601069.htm

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任《工人日报》记者;1985年,美国“民间机构”--世界新闻研究所”,破格邀请她到美国“访问”5个月,1992年任中国第一家民营报纸《中华工商时报》的国际部主任;1993年,胡舒立赴美国接受美国国务院下属的华盛顿外国记者中心(C0FJ)的专业培训;1994年胡舒立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一年发展经济学,1995年,美国国务院下属的华盛顿外国记者中心颁发给她“杰出新闻记者奖”;1998年胡舒立回国创办《财经》杂志。  

21、福特基金会与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杨、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陈佳贵

社科院李杨批张宏良--谁给了他们裸体做“俯卧伸”的勇气?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388598.shtml

俞飞龙 2008-7-8

昨天晚上,一个朋友给我发来7月6日社科院“银行改革开放热点问题研讨会”长达5万余字的全文记录,仔细阅完不禁拍案而起——我能够想象中国精英为了利益可能无耻,但我没想到某些精英今天竟会无耻到这种程度!当世界各主要国家,尤其是美国都在不停地修改政策,限制其他国家参与本国战略领域投资的时候,中国精英们竟依然在不断地把中华民族的战略产业贱价出售——“继续扩大金融领域的开放”,荒唐程度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清朝战败后与列强签订的、直到今天仍被我们视为耻辱的所有卖国条款——今天上午我特意查了下,当初清朝被迫签订的《南京条约》、《厦门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天津条约》、《中俄密约》等等,都只是割地赔款,开埠贸易,还没涉及到允许外国势力参与可以影响甚至控制本国经济的金融行业。甚至在国内舆论对此一片哗然之后,竟还敢于公然在人民网上全程直播他们几乎赤裸裸的卖国主张。在这个几乎汇聚了当前金融界大腕的学术会上,一干人把“引进经验”与“分享利益、分享权力”混为一谈,把“规避金融风险”的道路定向为必须“邀请外国资本参与”,把“账面溢价”(回避了金融在经济领域的战略本质)变成“开放有功”的依据……谁给了他们如此大的胆量?谁让他们如此飞扬跋扈、敢于公然与中华民族的利益为敌?谁让他们能玩弄中国未来于股掌之间?请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记住这群公然在“银行改革开放热点问题研讨会”上做“俯卧伸”的“学者”——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国刚、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全国人大常委辜胜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宋逢明、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建设银行研究部总经理郭世坤。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杨因卖国有功,被升为社科院副院长。

李扬副院长会见美国福特基金会副会长约翰·柯本一行

http://sspress.cass.cn/news/19403.htm

作者:夏萌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网发布时间:2011-3-29 14:04:00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 175 期社科院专刊头版文章之一。

  本报讯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扬在我院贵宾厅会见到访的美国福特基金会副会长约翰·柯本一行。约翰·柯本此行旨在深入扩展科研领域、双方学者互访等事宜,加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合作。

  李扬首先对约翰·柯本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对福特基金会向中国社会科学院提供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的资金支持表示感谢,并对双方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表示赞同。他说,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福特基金会的学术合作获得了很大成效,相信此次访问对双方今后的合作与发展将起到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扬说,今年“两会”期间,我国土地制度、住房制度、收入分配和通货膨胀问题成为讨论焦点。这些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深入了解和分析研究国外现行相关制度如何运行,有助于推进我国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当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美学者应加强在国际货币体系、汇率、衡量全球经济失衡指标等问题上的交流与研究,有助于双方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在很多领域,中美合作不断加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福特基金会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在展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我们将全面推进研究方式与组织方式改革,深化与国际组织、科研机构的合作,聘请国外专家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担任客座教授甚至任职。将来双方的合作领域更广泛、合作方式更多样化。中国社会科学院愿为双方进一步的合作给予全面支持。

  约翰·柯本对中国社会科学院长期以来给予的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此外,约翰·柯本还介绍了福特基金会近年来的科研调整、人事变动以及基金会资助项目调整结果等相关情况。希望在现有合作基础之上,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继续深入开展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张友云、局长助理周云帆等陪同会见。福特基金会方面随行的有副会长兼财务总监尼古拉斯·加布里埃尔、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费约翰、代表助理牛彩霞。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夏萌)

社科院副院长陈佳贵会见福特基金会副会长

http://www.cass.net.cn/file/2005040535019.html

本报讯3月22日,陈佳贵副院长会见了来华访问的福特基金会副会长贝瑞·哥博曼先生。

陈佳贵对客人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说,我院与福特基金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许多研究课题都得到了福特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我院是一个社科研究单位。现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随着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国家要求我院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希望双方今后能继续保持并拓展合作关系和合作领域。

贝瑞·哥博曼对中国社科院多年来对福特基金会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福特基金会今后将一如既往地加强与中国社科院的合作。双方还就我国“三农”问题、经济发展以及区域发展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国际合作局局长黄平和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华安德先生等参加了会见。(国美)

陈佳贵主导中国社科院增选学部委员,马列专家难入选,李泽厚可能成“院士”

史元

有着“亚洲第一智库”之称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自2010年下半年来一直在“悄悄”地搞着一个“大动作”——增选学部委员。作为中共党中央的思想库、智囊团,中国意识形态的重地,这次增选所透露出的一些信息,很值得玩味。

第一,最后的时限和耐人寻味的低调——增选背后的矛盾。

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产生首批学部委员的同时,亦规定学部委员的增选每2至4年进行一次。那么,根据这个规定,增选期的底限是2010年,也就是说2010年应完成增选,但据社科院网站信息,2010年10月以后,社科院才开始启动学部委员增选工作,至今仅公布了14名正式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