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TPP和反制手段(1) -- 井底望天

共:💬262 🌺2555 🌵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未必,这个时候才是外交人才大秀的大舞台。

楚国八年内七次伐郑,晋国四年内四次伐郑。所以所谓小国的选边,没什么意义。春天楚国的军队来,攻克郑国的首都,于是郑国成为楚国的“盟友”,秋天晋国的军队就来攻克郑国的国都,然后郑国再成为晋国的盟友。

在这种时候,小国没什么选的权利,那个大国的军队来了,他就必须臣服。而大国之间轻易并不开战。郑国,宋国被晋楚都打了很多次,但晋楚双方真正交手次数很少。前632年为了宋国打了城濮之战(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晋国大胜),前597年为了郑国打了邲之战,楚庄王胜,前575年,还是为了郑国打了鄢陵之战,晋国胜。

在这种实力对比不断变化,相互差距又没有很大的时候。国家的外交决策和优秀的外交人员,甚至商人的作用反而很大,甚至可以临阵改变形势。因为这种形势下,实力对比不断在变化,对阵的大国,夹在中间的小国,任何一方的少许改变,都可能改变结局。在鄢陵之战前,大国楚国不惜割让汝阴给小国郑国,把郑国拉到自己阵营。

外交人员烛之武通过利害分析就拆散了秦晋之好,让秦晋联军临阵破产,秦国反而帮着郑国守城。而后来郑国的商人弦高在做买卖的路遇到偷袭的秦军,敏锐的意识到这关乎郑国存亡。冒充郑国使节用四张牛皮和12头牛慰问秦军,让秦国将领误以为偷袭策略已经暴露,错过了偷袭灭郑的时机。吴国柏举之战后近乎灭楚,申包胥在秦王王宫外哭了七天七夜,最终感动秦国君臣,愣是让本来不愿意与孙武统领下的吴军交锋的秦国派出大军援救楚国。

实力是决定性的基础,但让别人相信自己的实力,让别的国家相信自己的策略,并不容易。当双方都不具备压倒性实力的时候,外交人员的成败,甚至直接会改变对阵双方的胜败天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