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说说关羽的长相 -- 萝伏

共:💬19 🌺3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说说张飞的长相

张飞在认识刘备和关羽之前,可能跟猪打交道的时间比跟人还多。张飞应该是一位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固执己见,不易受外界影响。前一篇说关羽长相时,曾提到一个人会和与自己长期接近的物体互相影响发生转化的观点,拿关羽来说,他长期卖枣,脸就慢慢转变成红枣色。但这个说法用在张飞身上显得有点不合适,因他不易受外界影响,尽管他每天与猪群同吃同住同劳动,仍然长得豹头环眼,燕颌虎须,没有一处被形容得象猪。就连提到气势,也说他是“势如奔马”,而没有说“势如突豕”。有一句话叫“只看见猪黑,看不见己黑”,虽然张飞很黑,但他养的猪不见得都是黑猪,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句话不是特意针对张飞而言的。

张飞并不象我们看到画上的那样长着大脸盘。他既然脑袋象豹头,豹头小且圆,但颈项极粗壮,所以张飞应是脑袋极小,脖子与脑袋一样粗,犹如拳手麦克泰山一般。张飞还长着燕子般的浑圆下颌,嘴边横向有几根稀疏可见的粗长龇须,而不是传说中的满脸络腮胡须。和他二哥相反,张飞毛发不多,发型应该也只是在头顶上绾一个松软的小卷,有点象水浒里的刘唐或牛二。

上面提到张飞长期与猪为伴,但相貌并未受猪影响,说明他自主性很强,换个角度也可以理解成可塑性不强。张飞半生随刘玄德飘泊在外,可塑性不强造成的一个显见结果是,他的乡音始终难以改变,不像刘大关二那样,到哪都能很容易的学会当地乡谈。他始终操着浓重的涿州口音跟人交谈,不惟他听不懂人家,人家也听不懂他。慢慢的,他对周围的南腔北调的口音不再感兴趣,后来会常常达到听而不闻的境界。有过类似经历的碰油都有这样感觉,长期置身与陌生的语言环境,别人唠唠叨叨,自己听不懂也懒得去听,时间长了会影响一部分听力。所以这个观点提出来大概还靠得住:张飞的听力不是很好。

张飞自己听力不好,自己说的话也担心别人听不清,这就是随着衍生出的另一毛病:说话声音大,说好听点叫“声若巨雷”。说话声音大,是毛病也有好处。上文说关羽长相时提到,关羽因为长期吃枣,吃坏了牙齿,导致部分牙齿脱落,说话漏风。跟孙权的特使说话时,本来说的是温情脉脉的“吾女愿肯嫁权子”,被人误听成“虎女焉肯嫁犬子”,从而造成重大外交纠纷。张飞则不会惹上这样的麻烦,他的一声“三姓家奴休走”和“身是燕人张翼德,谁敢决一死战”,每一字都说得清清楚楚,明白无误,闻者该迎战的迎战,该跑路的跑路,大家有条不紊,各不耽误。

张飞声若巨雷,胸腹之间大概有一台共鸣风箱。从外表体态上看,应该象意大利歌手怕瓦落地,至少肚腹很大。但大家不要担心这成为他做超一流选手的障碍。三国有个规定说,超一流选手身高必须达到八尺以上,但没有针对腰围尺寸的相关条文。许褚腰大十围,都肥成那样了,不也当上了超一流了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