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孤舟飘盘20111126 -- 孤舟一叶飘

共:💬70 🌺291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回顾一下“建行贱卖”的历史真相

  比如,最新一轮“贱卖论”代表作《“建行贱卖论”说明了什么》一文中提到,“像所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一样,建行注资上市之初眼光向外,以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为能事。目的是为了中国金融机构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国际化,但由此付出的代价是无法形成公开的竞争市场。对外部分开放(因为外资持股比例受到刚性限制)、对内不开放市场的结果就是,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金融机构丧失定价权,外资一致看空中国金融股价格,必须给予外资汇率折价。”

  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至少该文在这个问题上有诸多没弄明白之处。

  第一,“像所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一样,建行注资上市之初眼光向外,以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为能事”。这不是建行自己能决定的——且不论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是否应该。这是银行业监管机构要求商业银行股改所必须的,当时,银监会为保证建行引进较为合适的战投,还提出了引进战投的四大原则。银监会之所以让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海外战投也是有历史背景的。其后的2006年初,银监会颁布《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下称“《办法》”),《办法》要求,新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人股东中应当包括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同年末,银监会删除“境外”两字。

  第二,海外战投是从中央汇金公司收购建行股权,汇金公司是海外战投的谈判主要对象,建行只是受汇金委托参与谈判。

  第三,“对内不开放市场的结果就是,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金融机构丧失定价权”,这一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符。

  最近,建行高层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透露,建行在2005年股改的时候,并非“对内资不开放市场”,恰恰相反,而是部分内资对建行能否成功上市并卖个好价钱没底。

  建行高层说,当时寻找国内投资人的过程颇为艰难。建行试图引进发起人股东,向国家电网、宝钢、长江电力(6.51,-0.11,-1.66%)、中海油、中国人寿(17.13,-0.60,-3.38%)等发出参股要约。后来,部分国有大公司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退出了

  这也恰恰证明,美国银行是一家有远见的银行,其收益(如果有的话)也是与其承担的风险成比例的。

  批评应该正视历史

  有人提出,建行当初为何不在A股上市,让美银和海外投资者赚钱了。2005年的时候,上证综指跌破1000点,说是大熊市不为过。如果那时在上海上市,能成功么?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那时候的中资银行不仅被海内外媒体描绘成“技术性破产”的“病猫”,海外上市成功后则被境内媒体反口说“贱卖”了。

  如果说现在讨论“贱卖论”还有什么剩余价值的话,只有一点意义:现在是农行股改的关键时期,国内媒体如果真的接受教训,就别跟着外资机构和媒体把农行说得一文不值,恶意贬低其市场价值。以避免再过两三年,当农行成为一个好银行股价上涨之际,再引发农行被“贱卖”的大讨论。(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农行上市时的市场反应。农行卖的应该不贵吧?可市场欢迎过农行吗?)

  正如财经评论员李若愚所指出的那样,“三四年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潜力和前景被严重地低估,在人云亦云的唱空声中,外资机构买了个好价钱。平心而论,在整个市场都唱空的大背景下,当时即使中方没有迷失自我,主观上想卖个高价,恐怕也难以找到买家。”

  曾记否,3年前,每当建行、中行和工行股改前总有些自以为中国第一财经的某媒体总是要翻出这些银行的陈年旧案,把这些银行描绘得一无是处。

  李在文中说,回顾工、中、建等银行的前车之鉴,农行对于自身的价值应有全面的认识。虽然历史包袱沉重,但农行新增贷款的不良率正在降低,同时经营业绩出现爆发性的增长。工、中、建等银行已经显示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价值,而农行则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中唯一的外资“处女地”,具备资源的稀缺性,理应在谈判桌上谈个好价钱,不再留下低估自身价值的“贱卖”遗憾。

  这样的思考,才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珍贵经验。

  专家们:放下你那个不会拐弯的计算器,到建行的网点转转,回想一下3年前它是个什么样子,歇歇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