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布尔战争 10 -- 橡树村

共:💬70 🌺36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煤液化耗水问题

在国内一直被误解,甚至在国际会议上也被媒体引用。

从工艺本身来讲,煤液化需要消耗一些水,具体的可以看我的萨索故事里面给出的质量平衡,不过这个耗水量很少的,一吨产品可能不足一吨水,这个数字完全可以接受。这个角度来看耗水量,煤液化耗水要比甲醇、二甲醚、甲烷啥的都好。

问题出在其他耗水的地方。水是化工厂的血液,绝大多数的热循环都依靠水的温度变化来实现,水的主要损失也就在这里。损失掉的水绝大多数都是在使用冷却塔冷却水的时候造成的,在这个过程里面,温度较高的冷却水被空气冷却,同时有不少水分挥发,造成水的损失。

所以说,这个冷却塔的设计实际上就决定了整个工艺的耗水量。不同水平的设计,耗水量相差很多,这就涉及到你愿意为了节水花多少投资,愿意为了节水消耗多少能源的问题。所以说,根本不存在某个工艺路线耗水多少的说法,要看具体的项目设计。这个具体的设计方法,与所生产的什么产品,关系真不大。

最极端的,在极端缺水地区,还可以直接使用空冷来减少循环冷却水的使用,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在以能源来交换水。对于煤炭价格低廉,水资源稀缺的地区,适合采用这个做法。

所以任何列出几条煤炭工艺路线水耗比较的,包括已经被国内同行引用很广的十二五规划里面的数据,都是错误的。这里面可以看出国内煤炭化工的决策层对一些基本概念完全不了解,其所做出的决策水平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现在没有找到这套数字的可靠出处,比如是哪篇经过了同行评议的杂志上发表的,只看到在不给出数据出处的报告里面给出这些数字。如果真的是在同行评议文章发表的,我找到后会专门写文章批判的。不过我估计这类数字根本不会在同行评议的杂志上发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