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歪评《汉武大帝》中的几个人物(七)-几个不太合情理的情节及后记 -- meteorite

共:💬12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歪评《汉武大帝》中的几个人物(七)-几个不太合情理的情节及后记

一,张骞出使归朝

张骞奉命出使西域,途遭匈奴留难,前后十余载,历经磨难,最后不辱使命,得归汉朝。当张骞衣衫褴褛,手持使节节仗,走过长安街头,入宫面上,多少人为之赞叹,为此感动,甚至流泪。连一贯不怎么表露的汉武帝,也似乎有些把持不住。然而,如此煽情的场景,显然是编导有意安排,以突出张骞历经磨难,不辱使命的精神,现实中是决不可能的。试想,当日张骞归汉,为逃避匈奴的追杀,绕沙漠,穿戈壁,最终到达汉朝边关时,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是有可能的。然而,长安城离边关即使没有千里,也有数百里。依当时的交通条件,怎么也得十天半月才能回到京城,难道他老兄其间既不洗澡,也不换衣?况且,各城的守官,均知张骞曾为武帝侍读,乃皇帝的近臣,此次出使归来,皇上自然少不了要封赏,焉有不一路讨好之理?任凭他老兄,衣不蔽体,招摇过市,脏兮兮的去见皇上?不怕慢怠之罪?除非张骞有意做秀,好让众人看到他是如何历经磨难,忠心耿耿。否则,我实在想不出合理的解释。而且,想当年汉武帝送张骞出使之时,其形容何其俊雅也,服饰何其鲜艳也?及至归朝,蓬头垢面,形容枯槁,衣衫褴褛。这哪是不辱使命?简直如丧家之犬而归,真真有辱大汉天威。

二, 田袜串通刘陵谋反

这也是有悖常理。田袜何许人也?他是汉武帝的亲舅舅,其时已是当朝丞相,可以说位及人臣,而且又有王太后这个强有力的靠山,即使为非作歹一二,也绝无性命之忧。位已至此,夫复何求?想做皇帝,量他也没这个胆。做为精明透顶的一个商人,论理是最懂得权衡利弊,他怎么可能串通一个藩王的女儿,去谋反自己的外甥?即使政变成功了,又怎样?他田袜能当上皇帝吗?如不能,充其量,不过还是当丞相。而那时他已经是丞相了,干吗还需通过谋反去当丞相?而且外甥当皇帝总比淮南王亲吧,假如淮南王刘安真当了皇帝,他的靠山总不会比王太后更牢靠。就算他田袜贪图女色,一时利令智昏,帮刘安政变成功,娶了刘陵,焉知刘陵那时不会抛弃他?他不过是刘陵姘夫中的一个罢了。而且那个朝代,就是正式夫妻,感情也是很浅的。“老婆如衣服”刘皇叔如是说。要不然,景帝,武帝连续废了好几个皇后?最后还把那么个绝色佳人-钩弋夫人赐死。史书上说,田袜曾经接受过淮南王的贿赂,这是有可能的,他本来就是个重利忘义,贪财好色之人。但要说他昏庸到串通淮南王谋反,甚至买通刺客去行刺汉武帝?实在令我难以置信。

三, 郭解行刺汉武帝

郭解何许人也?号称游侠,实际上就是无业游民,地痞流氓是也。因为有身功夫,故而得到淮南王之女刘陵的眷顾,曾为其马夫兼情夫。剧中看起来,刘陵和田袜串通,请郭解出手行刺汉武帝,似乎合情合理。然郭解刺杀汉武帝这一段,着实令我费解。何处此言?

第一, 郭解为什么要亲自出马,行刺刘彻?根据剧情,似乎是因为出于两方面考虑:一,士为知己者死。刘陵对他也算是有知遇之恩,况且又是情妇。刘陵请他出手,情面难却。二,更重要的是,从刘陵口中,他已获知汉武帝迟早也要收拾他。因为汉武帝觉得,一个地痞流氓居然能找到太后为他求情,可见此人能耐不小。既然不为己用,便不可不除。为了自保,所以愿意挺而走险。从剧情上分析,其动机不可谓不合理。然古时候的刺客,大多是四海为家,无牵无挂的亡命之徒象专诸,要离,还有荆轲都是这号人。郭解是吗?非也。何以见得?其一,黄河泛滥,窦婴受命,开堤泄洪,淹没了许多达官贵人的良田。其中左边一千亩是王太后的,右边五千亩是田袜的,那中间五六千亩是谁的?开始说是平民百姓的,武帝不信,后来查清楚是他郭解的。一个有如此多家产的游侠,怎么会无牵无挂?其二,汉武帝下令各县迁一些富豪去茂陵。郭解若是一个来无影去无踪,了无牵挂的游侠,怎么会赫然榜上有名?他又怎么需要去贿赂田袜,以求免迁?可见那时的郭解哪还是什么游侠,完全是一个门徒众多,家大业大,称霸一方的土豪,其地位就有点象今天的某黑社会老大。他亲自出马,去皇宫刺杀汉武帝,且不论是否成功,其结局只有一个,就是象荆轲刺秦一样,立即被皇帝卫队剁为肉泥。他可不是古龙小说里的陆小凤,或者盗帅楚留香,轻功绝世,皇宫里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他郭解决定前去皇宫刺杀前,是否已抱定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必死决心?我看不见得,要不然,他要那么多的家产地产干什么?况且他既已成为地方一霸,起码有百十口人靠着他吃饭呢。皇帝要收拾他,毕竟是以后的事,其实他要是投靠汉武帝,没准也会受到重用,毕竟他还是有一身武艺。他要是入宫去行刺皇上,就是立马把自己和整个族人的性命去送死。此等浅显的道理,他郭解会不懂?

第二, 剧中描写的是,郭解冒充阳陵侯,借入宫为皇后阿娇祝寿时,行刺汉武帝。这里的破绽就更大了。既为皇后祝寿,王太后决定请百官前来助势,焉能只请百官,而不请那些封了诰命的夫人?试想卫子夫晋封皇后的时候,文武百官及其受了诰命的夫人,不都要前去朝贺?为何皇后的寿礼,连面都不露?其实古时候的那些诰命夫人,不就是这种场合才能派上用场。还有,郭解及其门徒杀死阳陵侯后,居然把他的尸体拖回阳陵侯的府弟。简直是,stupid透顶。试想,偌大的一个侯爷府,哪个门无人看守?而且哪个侯爷府没有上百号人,你把他的尸体放在哪个房间,不会很快被发现?你哪怕是弃尸荒野,或投入枯井,依当时的刑侦水平,怎么也得十天半月,才能搞明白死者的身份。其时,郭解要么刺杀武帝已经成功,要么自己搭进去了,但至少卫青救驾已经来不及了,行刺起来至少没那么多阻碍。更加离谱的是,就算那些诰命夫人们没有被邀情,这些被邀请的侯爷,都应该是有头有脸,彼此相识已久,很多可能是世交。(古时能够被封侯不容易吧,李广南征北战那么多年,也没能够封侯,就是官至丞相象田袜,也只是被封了武安侯。)怎么就没有一个人认出阳陵候是假冒的?又不是开什么武林大会?各门各派鱼龙混杂。

其实编导要描写一场,郭解行刺汉武帝的戏,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入皇宫行刺,可能性实在太小。将军们上朝尚且需要解剑,何况进入后宫?看过《英雄》的人恐怕都还记得,其检查的严格程度,连发髻都不放过,行刺?可能吗?好像历史上还没有哪个皇帝,是在后宫被刺客刺杀而亡的(武侠小说除外)。其实我觉得,编导可以安排郭解率领其门徒,在汉武帝狩猎时(三国时小霸王孙策被刺模式),或出游时(张良在博浪沙伏击秦始皇模式)行刺,似乎更加符合情节。

后记

余幼好看史剧兮,年既长而不衰。稀里糊涂地看完了《汉武大帝》,开始头脑发热,歪评其中的人物。有道是:“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古人不曾见今月,今月却曾照古人。”“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我本无他能,偏好论古今。信口而开河,胡说之八道。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东拉西扯,南腔北调。野史轶闻,信手拈来;旁经杂典,随笔而出。有理无理,孰是孰非?一家之言,片面之词。匆忙之稿,涂鸦之作。是褒是贬,非我所虑也。其实历史就是如此,是是非非,曲曲直直,又有几人能说的清,道的明?所谓担当生前事,功过后人评。今我评先人,他日人评我。我心既如此,君心何复似?

兵戈铁马烟未消,古时沙场忆前朝。

七国生乱民涂炭,匈奴猖獗汉边扰。

南征北战名将死,东声西讨万户萧。

莫道景武功勋著,荒冢一堆草没了。

Meteorite

April 3, 2005

Manhattan,New York

元宝推荐:雪个,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