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关于齐重一台出口德国的机床引发的一篇口水 -- 所以我才飞好远

共:💬318 🌺4057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继续

先得说明,其实我是不懂机床制造的,还是因为自己其实只是修修机床,所以,应该说我是站在用户角度来说机床,而不是这个行业的内部人士,这个和楼主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说的偏颇就请谅解下,只是随感而发,不要过分当真。

上会说到把铁疙瘩沉到海里,这个我们也好奇过,大家吹牛下来主要感觉是因为10年乃至更早以前,对于材料内部的情况没有好办法能知道,只能依靠经验和最经济的手段使其达到要求。就算现在,无论是通过超声波还是x光或者声纳都不能真正说掌握其内部真实情况,更何况工业生产中还要讲究投入产出比。譬如热处理的工件,最好检验方法还是抽取出来做切割这样的破坏性检验才能真正的知道这批工件热处理的效果如何。说到锈蚀,那个潮湿环境其实影响更大,你看泰坦尼克到现在,那薄薄的船身还是没有怎么着,再说还要你考虑余量,谁脑子有病把成品直接扔下去。

我对前沿和国脉所系的东西不了解,我接触的都是普通数控机床,车铣刨磨钻,还有加工中心以及特殊设备哟一点,但是由于我们也算汽车类的大厂,买的设备要求很高,基本代表现在世界发展的前沿,所以也胡乱说几句。

机床这玩意,硬件来说50年前已经基本定型了,譬如我上文说的大连机床厂的车床,其实还是德国某企业在二战前那著名型号的子孙代,和坦克什么的其实一样,就是里子经常更新,尤其是控制系统,由于运算和功能的日益强大,所以其能力也有了很大发展。譬如10多年前我单位引进的一台这家德国企业的车床衍生品车—车拉机床,就是如此。当年上海第三机床厂来参观,仔细看了以后就说其实机床本身他们也能造,就是这个系统式没有办法的,当时我是很同情的,因为他们当时已经破产边缘的,还和他们一起痛骂。。。呵呵呵也曾经愤青过。后来明白了,你就是造出床身又如何,人家不给你软件控制,你能在车床上面做出这个拉的动作?你要想开发这样软件,没个十年八年,能编的出来?还是觉得要说这么一句话,机床行业是个成熟产业,我们是后进者,所以能很快的学到东西,而且有跨越式发展,但是你要说乐观,那是远远谈不上的。从小学生到高中生容易,到本科乃至做自己东西就不一样了。

现在机床的各个组成中,最核心的就算系统了,无论西门子还是发那科或者三菱,对于我们都只是开放底层代码,尤其是日本人,甚至以前是2轴和某精度以上坚决不卖的,这点,还是西方人大方点。

我上文举的2个例子,是2个典型,一个利润率极低,威胁到发展再投入和自我完善,一个利润率很高,比同类型厂家高了很多,却是行业内部不知名的小弟弟。楼主是业内人士,比我清楚,已经把其中奥秘和缘由说的明白,所以我就不献丑了。

术业有专攻,其实一部数控机床,包括了很多,液压,气动,丝杠,密封,夹具,刀具,主轴,电机,驱动,功率,床身,阀门,电缆,各种传感器。。。每个部件都又能发展出一系列的产品,机械电气产品那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上海北京路的经济效益可是一直比南京路还要好啊。

这么多的子子孙孙,我们落后的是很多的,因为我们一直是在追赶,可是人家也在进步啊。德国人6到8年左右机床就新一代的出来了。譬如以前加工中心,我这个面要打18个孔,那么一般就是靠模板,然后定位,然后分批钻头,铰刀从预留孔中伸出,进行加工,现在直接就是电子主轴,哗哗的,那个叫快,修起来也方便,一般只是调整而已。

字好多,差不多跟上楼主了,不好意思哈,我抗铁牛去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