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钱学森八卦之一:童养媳钱学英 -- 黄河故人

共:💬241 🌺3060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样不为名利也是民国的功劳啦

春夏之交的北京,阳光明媚。那是 1986 年的6 月,北京航空学院的一辆小 轿车驶进了协和医院的停车场,我陪同清 华大学副校长张维先生下车后走进了住 院部病房,来看望正在住院进行肾透析治 疗的陆士嘉教授。作为陆教授相濡以沫的 丈夫,张维先生几乎每天都要来探视;而 这次我是代表北航校长办公室来看望陆 士嘉教授的。那时,陆先生的病情还比较 稳定,但频繁的肾透析已经使她身体非常 虚弱。在我转达了办公室同志们的问候之 后,陆先生微笑着说:“谢谢你们,我大概 还能坚持一下,争取不辜负大家的希望。” 然而,事与愿违,1986 年8 月29 日,陆士 嘉教授走完了她的一生,终年75 岁。但 是,这位伟大的女学者走完的是非凡的灿 烂人生,留给我们的是永志不忘的光辉榜 样。今年适逢她诞辰100 周年,我们怀着 无限崇敬的心情来回忆和纪念她。

  在她病逝之后,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 的“纪念陆士嘉教授逝世一周年学术报告 会”上,钱学森先生饱含深情地致辞说: “陆士嘉教授是我所尊敬的一位女科学 家。今天纪念她,使我想起66 年前的事。 她幼年住在北京的堂姐家里,是寄人篱下 吧。她心里受到压抑,再加时逢国家内忧 外患,但她不屈服于环境,锻炼成一位意 志刚强的女性……我认得陆士嘉同志是 在少年时代。在20 年代初,我们是当时的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北京师范大 学附属小学)的学生,那时我们敬爱的邓 颖超同志在这个小学校当老师。这也就是 故事影片《城南旧事》所寄托的那个学校。 当时陆士嘉同志和我同班,还有张维同 志,我们那时天天见面。后来我们都进了 北师大附中……有一个时期我们都在国 外,但她和张维同志在大西洋东边,我在 大西洋西边,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 因,没有往来,就在1945 年5 月,我见到 她的老师普朗特教授的时候也没能知道 还有这位坚强的来自中国的陆士嘉当他 的第一个女博士生。1955 年秋,我终于归 回祖国,自然同张维同志和陆士嘉同志重 续少年友谊……我知道陆士嘉教授的译 著,那是她老师的名作《流体力学理论》, 知道她在国内培养了好多流体力学、空气 动力学的人才……人民感谢陆士嘉同志、 党和国家感谢陆士嘉同志!陆士嘉同志是 值得我们学习的学者、科学技术工作者、 社会活动家。”

  钱学森先生的讲话引起了与会者对 陆士嘉教授更加深切的缅怀;而且对于钱 学森、陆士嘉和张维这三位同时出自北师 大附小和附中的相伴六年的同窗学友在 力学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与会者表示 了崇高的敬意。他们的传奇经历、灿烂人 生和光辉榜样,确实令后学者无限景仰和 深受启发。特别是钱学森先生为开创中国 航天事业所作出的辉煌贡献,更令世人瞩 目和尊敬。

  北师大附小当时有邓颖超这样的教 师,北师大附中有著名的教育家林砺儒先 生担任校长,当时他制订了启发学生兴趣 和智力的教学方案。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教 育部副部长。可以想象,在这类高水平师 资和高水平校长的学校中接受了基础教 育的钱学森、陆士嘉和张维等学子们,后 来的成长和发展是多么势在必然。事实证 明,正是基础教育培养了他们为科学献身 的精神、攀登高峰的意志和矢志不渝的爱 国热诚。怀抱工业救国的理想,他们先后 走上了留学报国的征途。钱学森于1935 年考取庚子赔款赴美留学,在 MIT获硕 士学位后,于1936 年入 CIT师从著名流 体力学专家冯·卡门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张维于1937 年考取庚子赔款赴英留学, 在伦敦的帝国理工院获硕士学位后,于 1938 年入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校师从著 名壳体力学专家特尔克教授攻读博士学 位;而陆士嘉则在舅舅施今墨名医的资助 下,于1937 年自费赴德留学,初入德国柏 林高工,1938 年经过严格考试后,成了现 代流体力学奠基人普朗特教授的博士生。 陆士嘉优异的考试成绩使普朗特深感意 外,于是他破例地接收了这名中国女博士 生,并且是普朗特唯一的女弟子,而且是 这位著名教授的关门弟子。普朗特教授是 一位正直的德国学者,他从来不赞成纳 粹。在指导陆士嘉博士学位论文期间,他 被陆士嘉的爱国思想和刻苦顽强的学习 精神所感动。他们之间几十年来一直保持 着良好的友谊。

  1942 年初,陆士嘉以《圆柱射流遇垂 直气流时的上卷》的精彩论文完成博士学 位,获得德国哲学博士学位,并被普朗特 教授推荐而获得洪堡奖学金。从此,陆士 嘉结束了长期依靠舅舅的经济拮据状态, 开始了自己经济独立的生活。不久之后, 陆士嘉与老同学张维结婚,时年31 岁。在 航空救国理念的支持下,在艰难求学深造 的过程中,体现出了陆士嘉的坚强意志和 奋斗精神。

  应该特别提到的是,钱学森先生的导 师冯·卡门就是普朗特早期培养的博士学 位获得者。因此,在普朗特→冯·卡门→钱 学森这三代流体力学大师系列中,陆士嘉 应该属于第二代专家。就这一点,钱先生 是后来才知道的。因为钱学森早于1935 年赴美留学,当时的信息不通,他并不知 道后来陆士嘉和张维的具体情况。钱先生 说:“就在1945 年5 月,我见到她的老师 普朗特教授的时候也没有能知道还有这 位坚强的来自中国的陆士嘉当他的第一 个女博士生。”那时德国在二次大战中的 失败已成定局,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派遣 “美国科学谘询团”去德国探索军事机密, 在团长冯·卡门教授(少将军衔)带领下, 钱学森担任火箭组的主任(上校军衔)。到 了德国后,这师徒二人 (冯·卡门和钱学 森)不得不代表美国和盟军讯问普朗特教 授,了解德国的火箭导弹技术。流体力学 的三代杰出大师居然是在这种令人尴尬 的场合见面,这是战争在人类历史上造成 的悲剧。显然,那时关注的是德国的军事 机密,没有问起普朗特教授曾经指导的博 士生。于是,钱学森与陆士嘉、张维在德国 就失之交臂,错过了见面的机会。但是,陆 士嘉已经听说前来接收德国空气动力研 究所的美国军方代表是自己小学时的同 学钱学森。当时,陆张二人正急于要离开 德国返回祖国中国去,但是回国去谈何容 易?不仅战乱之中交通瘫痪,而且在盟军 进攻之下人们是不能离开德国的。于是, 陆士嘉想到要去找老同学钱学森帮忙,还 跟张维开玩笑说:“钱学森应该叫我师叔, 因为他的导师冯·卡门与我都是普朗特的 学生呀!如果请他帮忙应该没有问题。”但 这也只是设想而已,陆张二人不想给老同 学添麻烦,最终选择了先到中立国瑞士, 后到法国,从马赛搭上轮船,跨地中海、出 大西洋、绕好望角、过印度洋、到越南西贡 登陆、辗转香港,于1946 年回到中国上 海。阔别9 年之后,陆士嘉和张维终于回 到了祖国,他们踌躇满志地开始了他们报 效祖国的新篇章。

  在此,必须提及陆士嘉和张维回国前 的一段插曲。那是1945 年新年过后,他们 在德国哥廷根,临时租住在著名物理学家 波尔教授的家里,筹划着回国事宜。听说 他们回国的事有了眉目,波尔教授夫妇邀 请陆士嘉夫妇共进晚餐。波尔教授夫妇为 人正直,痛恨纳粹。餐后,波尔郑重地对陆 士嘉夫妇说:“我这里有一些白金(1.75 公 斤),那是我毕生的积蓄,请你们把它带回 中国去。如果以后德国平安无事,你再想 办法还给我。德国要是灭亡了,我要它也 没用了,就算送给你们了吧!”陆士嘉夫妇 听了后,顿时目瞪口呆,如此重托,如此信 任,如何能承担啊,但是也不能拒绝啊。于 是答应道:“好吧,我们以后一定想尽一切 办法把它还给你。”波尔教授很感激地说: “我相信我没有看错人,谢谢你们,谢谢你 们。”陆士嘉夫妇拿上这1.75 公斤的白金 包裹,像是肩负千斤重担。这包裹跟着他 们漂洋过海,从欧洲到亚洲,从中国的南 方到北方,带回到了北平家中。直到1956 年,陆士嘉教授在接待来中国访问的德国 教授霍夫曼时,问起他是否认识波尔教 授。霍夫曼教授说他们很熟,经常一起开 会。于是就托他将白金带给了波尔教授, 了却了他们俩多年来的一件心事。事后就 收到了波尔教授收到白金后的感谢信。从 这个11 年后的“完璧归赵”故事,不仅看 到了“白金见真情”,尤其看到了陆士嘉和 张维教授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

  陆士嘉和张维回到上海后,应同济大 学之聘,张维在那里教了半年书。此时,清 华大学的钱伟长教授来信邀请,说是全校 的力学课程就他一个人教,非常吃力,请 他们尽快来任教。于是,他们夫妇就启程 乘船北上。但是,当船到天津港时,意外地 看到北洋大学的校长李书田先生正在岸 上等着他们。李校长笑眯眯地说:“欢迎你 们到北洋大学来工作。”陆张俩摸不着头 脑:“我们是去清华的,没有说过到北洋大 学任教呀!”但李校长消息灵通,得知陆士 嘉夫妇北上清华路过天津的行踪,半道来 了个“强行”聘请,坚持把他们迎进了北洋 大学的校门。真盛情难却,既然是报效祖 国,也可以改变计划。于是,张维被聘任为 土木系的教授,陆士嘉被聘任为航空系教 授。李书田校长爱惜人才、求贤若渴的佳 话,令后人传诵不已。

  但是,事情有时难免变化莫测。在北 洋大学任教一年之后,1947 年秋天,清华 大学的钱伟长教授来信紧急催促,他一人 实在担当不了全校的力学课程,务必请张 维和陆士嘉立即去清华任教。张陆二位左 右为难,在北洋大学的教学工作成绩卓 著、深得师生赞许;而老朋友钱伟长先生 十万火急、任务艰巨。最后,陆张二位万分 不好意思地辞别了一再挽留他们的李校 长,回到了阔别10 年的北平。按照清华大 学“夫妇俩不能同为教授”的歧视性规定, 陆士嘉不能当教授,只安排到水力实验室 当工程师。但是,不久以后,北平和平解 放,清华大学废除了“夫妇俩不能同为教 授”的不合理规定,陆士嘉终于以博士衔 教授的身份被清华大学航空系聘任,登上 了航空系教授的讲台。紧接着,国家为了 加速航空工业的发展和航空专业人才的 培养,决定于1952 年将清华大学、北洋大 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 空系合并起来,成立“北京航空学院”。陆 士嘉教授理所当然地被任命为北航建校 筹备委员会委员。她不仅参与了学院的全 面建设规划,而且承担了建立“空气动力 学专业”的任务,成为这个专业教研室的 主任。北京航空学院于1961 任命陆士嘉 教授为数学力学系副主任。陆士嘉是我国 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的创办者,她的一 生就一直辛勤耕耘在这个学科领域的教 学和科研第一线,从建立风动实验室、开 设空气动力学课程、编写教材、指导本科 生毕业设计、精心指导硕士研究生和博士 研究生等。直到1986 年8 月病逝前不久, 她还在病榻前对博士生的研究工作提出 指导意见。正如钱学森先生所说的:“人民 感谢陆士嘉同志、党和国家感谢陆士嘉同 志!”从1954 年开始,她就被选为第一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后第二届、第 三届人大代表。1956 年她加入了中国共 产党。1983-1986 年任全国政协常务委 员。1984 年任民盟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 中央常务委员。回顾陆士嘉教授在我国航 空教育事业中的光辉业绩,我们看到她开 拓创新、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体会到她 严谨治学、丹心育人的崇高品格;学习到 她严以律己、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崇尚 她不慕虚荣、胸怀坦荡的优良作风。陆士 嘉教授的伟大品格和奋斗精神至今还在 北航校园内外流淌和延续。她是北航宝贵 的精神财富和学习的光辉榜样,也是所有 留学报国者学习的楷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