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论股市的救赎 -- 清湖渔夫

共:💬5 🌺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论股市的救赎

论股市的救赎

——再透视A股的市场机制

清湖渔夫

今年以来,随着A股市场的不断下跌,股市的广大参与者们的股市账户市值缩水也越来越大,市场上哀鸿遍野并怨声载道,因此“救市”的呼声也在蔓延;与此相应的是,证券市场监管当局也发表讲话或者推出所谓进一步的监管措施试图提振市场信心,从目前的实际效果看,这些讲话或者措施均收效甚微。勤于思索的人们对在执着的“救市”行动失败中蕴含的意义进行了诸多解答或者解释,但是笔者认为这些解释远未深入到市场过程本身及其实质,因而救市行动也就陷入了盲目的“试错”实验之中,老问题因为错误的对策实施而不断衍生出新问题,从而使局面更加复杂化并且更难于找到解决之道。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市场过程和市场机制本身,相应的市场干预措施只能会再次“失灵”。

以大众行为为基础的市场机制

很显然,反复的救市行动没有意识到市场机制实际上是怎么回事。笔者认为,市场是一种相互作用的人群的集合,是一种通过人的行为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利益流转过程和财富转移过程。在大众行为的市场机制当中,存在三个必要的要件:1、起主导作用的资本,我们这里称为主导资本。在相对简单或者初级的市场阶段,就是商人资本,商人资本在这里有两个特征:一是因为投机的需要和以资本作为基础,成为大量的市场参与者的交易对手;二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念或者与私欲有关的林林种种的想法和构思,利用自己在市场的交易中建立的联系,向广大的市场参与者传递或者灌输。在其它种类或者历史阶段的市场上,只要具备这两个条件,我们都界定为主导资本。2、市场价值,这是一种趋同的理念或者观念体系,形成于商品交换或者交易过程之中并且存在于一组价格当中。它是在主导资本和市场大众的互动或者博弈中形成的。市场价值是市场中的资本和人群的社会联系的基础。3、市场大众,也就是在交换中形成和与主导资本相对的大量的市场参与者。他们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在市场中居于被动地位,因为时间、空间和信息限制,在交换过程中只能接受被市场中主导资本和市场大众自身互动或者博弈所“证明”的市场理念和价值,因为自利和自我保护的动机,构成市场中追涨杀跌的群体行为或者大众行为,这也是羊群行为或者羊群现象在市场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

市场中的人的行为有多种方式,羊群行为是最普遍和最常见的一种。羊群行为指动物(牛、羊等畜类)成群移动觅食。后来这个概念被引申来描述人类社会现象,指与大多数人一样思考、感觉、行动,与大多数人在一起并保持一致。按照既有的理论对羊群行为的解释,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非组织化群体行为,它是指市场参与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影响,模仿他人从众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即市场中压倒性的观念)盲从的行为。羊群行为也称为群体心理、社会压力、传染等。

与西方的研究不同的是,我们在这里将羊群行为作为市场机制的一个正常的必然的要件。市场中活动是人的活动,是参与到市场中人的行为的总和,市场从而成为主导资本的财富聚敛来源;脱离人的行为的市场分析也就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我们知道,资本的利润通过投机从市场中产生,亦即最朴素和最常见的低买高卖行为。主导资本的这种低买高卖行为,因为以市场中参与羊群行为的人们为交易对手,产生的主导资本的利润,也就来源于这些人们的高买低卖及其损失,市场总体上呈现零和特征。

在市场中的零和博弈是在市场主导资本和参与羊群行为的人们的资本之间展开的,我们将参与羊群行为的的人们的资本集合称为羊群资本。羊群资本和羊群行为常常充斥人们的视野和经验,主导资本则作为市场机制的另一个要件而被人们忽视和否认;尽管人们不愿意相信和承认市场主导资本的存在,但是我们在这里只需要指出,在股市波动的底部,作为羊群行为的一方,出现了一致的或者倾向性的卖出行为,那么作为他们交易对手的买方又是谁?在股市波动的顶部,作为羊群行为的一方,出现了一致的或者说倾向性的买入行为,那么在几乎每个人都在买进的同时又是谁在卖给他们?股票的交易,永远需要交易对手,缺乏对手显然无法成交。从交易的成立我们能够推导出市场被掩盖的一面;因此我们也就找到了在市场人人亏损的背后,参与市场羊群行为的人们的损失究竟流向了何方!很显然,伴随着羊群行为的市场下跌,成就了主导资本的低价买进,在发生必要的低价买进之后,伴随着羊群行为的市场上涨,在涨势的末期又成就了主导资本的高价卖出;市场如此反复不已,从而成就了主导资本的利润和羊群资本的亏损,投机过程也就以此种方式演绎。

偶尔的羊群行为过程对于市场的利益流转和资本分配而言,可能是随机的;而反复的羊群行为按主导资本的愿望演绎,从而达成市场过程中定向的利益流转和财富转移,从而成为一种固定的市场模式,显然就需要羊群行为按照主导资本的意愿或者说利润企图发生,而这种羊群行为也就必然会受到主导资本的控制。对羊群行为的控制和操纵,又是通过对参与羊群行为的人的观念的引导和塑造来完成的。这个市场运行方式也就是题材价格模式。市场观念或者说市场价值将市场中的所有参与者组织起来,通过交易行为融合到一个市场当中,他们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构成市场的一般过程。

跨国资本推动的市场过程

“跟着外资走”,现在已经成了不少股民的经验之谈。外资大举撤资,意味着股市当中的大量卖出行为,也就是外资在股市找到了它们需要的交易对手,完成股票向现金的转换,兑现他们的利润,随后的股市寒冬就会到来,市场下跌过程也就不可避免。下跌达到外资认可的适当程度就又会引发外资大举入市,说明股市的底部已现。这也是以高盛为代表的跨国投行和跨国资本机构每次都能把握中国股市的先机的根本原因。“跟着外资走”的一个意义也就是要占到市场先机,努力地使自己居于主导资本阵营;如果是个人的精明的早期卡位行为,当然有可能利用随后发展的羊群行为获利;如果不幸赶上了羊群行为的热潮和高峰,与过多的人一起行动,那么就可能在汹涌的人潮中迷失而掉入陷阱。“跟着外资走”的另一个意义也在于,意识到了外资在中国股市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去年11月份,高盛一份唱空A股的报告引发了沪指162点的暴跌还让人记忆犹新。这份高盛发布的被人民日报含蓄批评的阴阳脸报告,当然是高盛为代表的外资控制和主导中国股市的又一个例证。给予国内市场人们的是看涨的报告,而向高盛的相关客户或者说外资机构发布的是看空的报告,两个方向的行动在市场会合,国内的股市参与者成了外资在股市高位的接盘人,外资利用国内的羊群行为大规模卖出。高盛在公开而无顾忌地操纵着中国股市,通过发布两种报告,从而推动两种相互矛盾或冲突的市场分歧和市场行为,引导并形成市场交易,创造着一个市场的重大转折点。

汇金的例子或许更能证明以高盛为首的外资在中国股市的主导地位。2011年11月11日,根据四大行发布的公告显示,汇金公司当日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已增持工行1458万股A股,增持农行3906万股A股,增持建行738万股,增持中行351万股,按照四大行当日的收盘价粗略计算,汇金增持资金近2亿元。当时这一举措被认为是股市的重大利好消息,如果能够对市场的人们的行动产生足够的影响,引发随后的羊群行为,那么就能够产生一个可期望的市场上升运动。然而中国国有资本“救市”的企图被几乎同时进行的外资减持银行股的行动所扼杀。10月底,高盛还看好中国概念股,其中工行H股正是其最为看好的股票之一。高盛在报告中预测,工行H股潜在升幅将达50%。而就在近一个月内,工行H股涨幅超过了30%,而高盛也由此多赚了近3亿美元。到了11月10日,高盛计划在场外减持工行H股的文件曝光,高盛拟以最低4.88港元的价格出售24亿工行H股,套现120港元;14日联交所文件显示,高盛最终出售17.52亿股工行H股,套现85.49亿港元。期间推动更多的市场买盘的羊群出现,以对自己更有利的价格卖出套现,随后推动向下的市场过程。也就是高盛减持消息曝光的当日,工行股价暴跌2.75%,中行、农行也有近2%的跌幅。紧随高盛,11月14日晚间美国银行官网发布公告,将以私人交易方式出售104亿股建行股份,涉资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9.66亿元)。交易完成后,美国银行持有的建行股份将降至1%。此时距美国银行承诺继续保持战略投资者身份(持股比例不低于5%)之后不足三个月,变脸速度之快同样令人震惊。11月15日,IMF发布了 “金融部门评估计划”(FSAP)报告,指出中国金融部门近期面临几大风险:快速的信贷扩张导致贷款质量恶化;影子银行和表外活动导致银行脱媒(金融非中介化)现象加剧;房价下跌;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11月16日,在银行股的带头下,A股应声下跌。建设银行跌1.86%,工行跌0.93%,当日上证综指暴跌62点,最多时跌去72点,跌幅达2.48%。

很显然,国有资本和外国资本在这里才展开了一轮较量,汇金的增持被高盛和美银等跨国资本认为是对其市场主导权的威胁,因为市场或许还没有跌到跨国资本认可的低价区,这从高盛、美银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恰合时宜”的中国银行业看空报告可以看到,跨国资本认为市场还应该跌下去。市场继续看跌的“报告和理由”又反过来印证了这样一点:汇金公司虽然具有能够短期影响股市价格的资本实力,但是在市场观念的推广和交锋中落了下风,汇金关于支持买进行动的理由未见公布,而支持跨国投行报告及其观点的媒体舆论可谓盛极一时,成为看空中国的一部分,推动着市场羊群的杀跌行为。市场仍然按照跨国资本主导的方向运行。尽管高盛和美国银行都声称减持乃是出于自身需要,并非看空中国银行股乃至经济前景,但是IMF的上述报告提出的中国银行业值得警惕的观点,显然有其减持背书的意味。工行行长杨凯生曾对此做出回应,称高盛减持是出于自身资产配置的需要,工行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营能力没有问题。前者是对跨国资本主导中国股市的现实的掩饰,后者则是对市场主导权问题的漠视和无视;忽悠和愿意被忽悠可谓在此相映成趣。

在汇金增持消息披露次日,沪深两市A股共有43只股票登上交易信息公开平台,其中机构、券商总部、券商交易单元等代表机构资金的席位共出现了66次,其中买入12次,卖出54次,而从机构买卖席位对比看:中小板是4:8,深市主板是4:20,沪市是2:19,从当日盘面上看,机构借汇金增持利好大举砸盘的意图显露无遗;每一次的利好都是一次出逃机会。与此同时,作为市场上的公募基金,其所持的重仓股也遭到了机构的“大甩卖”。10月12日,鹏华基金旗下鹏华盛世创新持有160万股的张化机遭到5家机构的同时甩卖;金鹰基金旗下3只基金持有的中环股份也在10月11日遭到5家机构席位联合卖出。一些机构的分析师说看好的行业,往往却是被大举抛售的。散户所能做的只有空仓、等待和观望。

国际投行联手做空A股在历史上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是连续发生。外资做空A股的“原因”很多,但是看空舆论的制造,既可能是在期指上布局做空谋利,也可能为了在更低位置把股票买回去。三季度的财报统计显示,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流通股本比例最多的前十位中,银行股占据半数。根据上市公司三季报公布十大流通股东对A股的持有情况看,遭到QFII抛弃或者减持的公司明显多于增持和新进的公司,数量上也呈现出明显净减持的态势。根据有关机构统计,QFII三季度仅新进A股38只,且多数买入股数占流通A股比例都较小,相对于二季度,三季度末在A股十大流通股东中QFII消失的个股达到了65家,其中10家QFII中期仍持有超千万流通A股公司在三季度尽数遭到了抛售。比如瑞士银行三季度抛售了农业银行A股25740.92万股和中信证券5095.84万股,减持了万科1124.47万股。强生控股则同时遭遇瑞士银行、挪威中央银行、荷兰安智银行和东方汇理银行的减持。一项统计显示,QFII三季度投资股票的市值为540.84亿元,较二季度的648.56亿元减少107.72亿元,若剔除因限售股解禁的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华夏银行等,QFII三季度持股市值189.58亿元,较二季度减少75.09亿元,减幅达到28.37%。

浑水公司做空分众传媒或许成为市场运作过程的一个缩影或者无数的市场操纵案例之一。像浑水这类公司通常的做法是寻找“问题公司”,卖出该公司股票,建立仓位,然后发布做空报告,在公司的股价下跌中获得盈利。在整个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条脉络清晰的利益链,包括律师事务所、审计机构、会计事务所、研究机构和对冲基金等。一旦做空机构确定了对象,便开始着手分析“猎物”的财报,最后利用社交网络放出报告,企图以负面报告让目标公司股价跳水,从而对其做空并获取暴利。做空机构一般和对冲基金保持紧密关系,例如浑水公司就与华尔街机构投资者、对冲基金紧紧联系,向部分机构有偿提供其研究报告。对冲基金在收到报告后,一般会暗中收购股票,等报告发布后配合打压股价,如果成功的话,双方获得的暴利将极为可观。浑水等做空机构发展这些中国公司的内部人、竞争对手乃至中介公司等成为其可能信息举报者,也会雇佣中国民间的一些调查机构,进行调查取证;如站在中国企业的门口,看你这个企业一车拉料的多少,来判断这个企业公司业务的真假,或者直接找公司的客户、竞争对手们的高管和及第三方中介机构的高管去做调查。浑水在质疑另一家上市企业中国高速频道时,曾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报告称,这家公司实际所拥有的巴士数量比他们所宣称的一半还少,是通过电话咨询中国高速频道的销售人员和媒体购买者来印证这个事实。据分众事后回忆,曾经有可疑人员不断找公司业务人员索要很多资料和数据说要谈合作,然后不了了之。针对浑水公司出具的分众传媒长达79页的报告,分众传媒副总裁嵇海荣坦陈:我们一点防备都没有。很显然,一方面浑水公司会参与做空阵营,与其他国际做空机构一起成为主导资本集团,另一方面,浑水公司又是一个信息收集者和发布者,竭力寻找和精心挑选加工的市场报告,误导所有参与分众传媒股票市场的人群,启动可预期的市场下跌过程,使得它们的做空仓位盈利。

跨国资本的市场交易行为和它们对市场观念发展的引导和操控是浑然一体的。从去年11月份以来,特别是今年4月份以来,伴随着跨国投行、评级机构和西方资本控制的国际组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唱空浪潮,对中国银行业和房地产业的诸多质疑,A股市场出现了反复杀跌的羊群行为和下跌趋势,为了控制市场下跌过程持续,不惜在中途采取针对性卖出行动,炮制和抛出进一步看空的各种报告和操纵选择性市场舆论浪潮,民族资本的市场买进行为不仅遭到打压,而且国家层面的各种对经济的研究意见也被淹没。参与A股市场羊群行为的人们,因为无法认识这个市场过程的实质,对这些跨国资本和相关机构的所谓“中立性、科学性”仍然笃信不已,彼此推动的羊群行为也加深了自己陷进去的陷阱深度。市场不公的感觉和判断来自于账户市值的巨大缩水以及个人无过错,而账户市值的巨大缩水却是根源于跨国资本推动的市场运行机制,这种市场机制的财富流动本来就是跨国资本对市场大众的财富聚敛过程。

挽回市场信心的救市行动

作为强力的救市举措,汇金公司的的市场行动不过是诸多救市举措中的一个,与监管部门的其它举措一起,意在提振市场信心,推动市场回暖。11月9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出面解答四大市场热点问题,拟进一步采取措施提升上市公司对股东的回报,酝酿多项措施完善新股发行体制,同时还解答了股市扩容和资本市场诚信等问题。证监会有关负责人18日又表示,将推进债券市场制度规范统一和监管审核统一;多管齐下逐步改变高市盈率发行股票的局面;完善退市制度,坚决遏制恶炒绩差公司的投机行为,先在创业板探索试行退市制度改革;将启动创业板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债券工作;坚定不移地打击内幕交易行为;在国务院领导下,协调有关方面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这些措施从实际的市场情况来看,基本上没什么效果。就提高市场信心的层面而言,这些措施并没有带来市场的决定性转折,也就是启发向上的市场过程或者说足够规模的羊群行为,即使存在规模有限的短线买入。就这些措施本身而言,显然无视股市的基本的资本主导的大众行为机制,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满足于在根本性架构之外市场细则的修修补补,尽管这种修补也有必要;而就市场干预的政策目标而言,这些措施是无法对既有的市场过程发生根本性作用和有效改变的。措施无效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措施所代表的背后的观念,与作为市场主导资本的跨国资本的企图相悖,被跨国资本主导的市场下跌过程能够无视这些举措的市场观念意义;换言之,就是我们的监管当局还没有足够的市场的话语权;这一点可以从西方国家六大央行30日宣布向全球市场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而导致西方市场大幅上扬得到佐证;而我们的股市对自己国家的监管当局的举措反应平平,而对六大央行的政策举措却与西方市场的反应惊人的一致。西方资本主导着金融市场的运行,相应的监管机构是配合资本的利益动作的;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国股市的话语权已经被跨国资本掌控。

对于郭树清担任新一届证监会主席,我们的股市的人们也给予了过高的不切实际的希望。郭树清的建树,取决于中国证监会对市场的实际话语权,在跨国资本操控我国股市运行的情况下,新的证监会主席的历史功绩,要么来自于协助国有资本重新掌控市场运行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从而由国有资本在市场较低位置买入,强行启动市场的再次上升过程和羊群行为,改变市场趋势;要么郭大主席得去和高盛等跨国投行协商,要求这些跨国金融机构改弦更张,放弃做空中国。后一种结果,要么就是政策对跨国投行让利,以足够的利益引诱他们或者以新规制裁威胁损害他们的利益,迫使他们用大笔资金进场买入;要么就是这些跨国投行看到美好“钱景”做多,开始新一轮剪羊毛过程;这对亿万股民而言是饮鸩止渴,从而在未来的更高位置套住更大的一群人。从郭主席要求证券市场更加国际化和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思路来看,跨国资本的股市主导权不会是他考虑的问题,留给我们的可能是后一种结果的可能性;届时我们的股市和国际市场也就进一步联动了,郭主席的种种经济理念在跨国资本的利益认可的前提下也能流行起来。

很显然我们的政界和金融界尽管天天在高喊市场化,但是对市场究竟是如何运行的这一点尚不清楚;而在这种不知其所以然的“自由化和市场化”的喧嚣中,他们已经迷失,政策措施屡试无效还不肯放弃和改弦更张,仍然不知道最重要和最应该做的究竟是什么!

股市提款机

IPO近期以来成为社会舆论和情绪攻击的靶子,中国股市的发行制度饱受人们诟病。近期成为舆论漩涡中心的是中国水电的上市和过去一年来11家银行的上市。其实单就功能而言,股市本身是一个长期投资和长期信用市场,如果失去其融资功能,那么股市对经济发展而言也就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市场设置;通过股市将社会闲散资本加以集中,使得资源被更有效充分利用,是IPO机制的应有之义。人们应该真正诟病的应该是IPO的高定价机制。IPO的高定价机制的形成实际上是与目前的投机性市场机制密切相关,因为股票价格的被刻意操控和大幅起落,作为股票的发行者而言,在更高价格发行股票,一方面可以在尽量减少上市公司控制权分散的前提下筹集足够的资金,另一方面从制度设计上而言IPO的定价依然吸收了投机性市场价格的历史经验数据,比如以同行业公司的产生于这个股市的市价作为参考。我们不可忽视的还有一点,因为既有市场运行机制中人们的观念逻辑的特点和IPO发行后即下跌的市场经验,人们也就习惯性地将IPO上市与股市下跌相联系,而且一些媒体和评论者又出于对国有企业的成见或者自身的认识局限,将两者联系起来炒作,从而加深这种成见的社会普及,有“将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嫌疑。

被人们称为股市提款机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的造富现象,IPO机制的高价圈钱尽管因为市场机制不合理而呈现出怪异特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钱是走向实体经济。而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股东和高管们将股市作为提款机,表面上是所谓的投资行为,实际上是在兑现投机利润,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与我们的股东制度有关,比如股权激励机制,这些公司财富分配的制度实际上在造富,偏向这些股东和高管们的利益,加剧社会不公平;另一方面股市成为这些股东和高管们的提款机,他们能够兑现投机利润,只能是依赖于现有的市场机制及其炒作性质,仅就他们的个人而言,利用这种市场高价套现纯属正常。无视市场机制的不合理而诿过于这些股东和高管,对这些人也是不公平的。

人们在论及股市提款机这个方面,也有抓小放大的误区。因为没有认识当前市场机制的本质,也就无法清晰地认识到这种市场机制本身的提款机特征;在这个市场上,因为市场主导资本的聚敛财富,市场大众的财富一方面流向了国内的既有利益集团,造成了他们的暴富现象,如上市公司大股东、董事和高管的高薪和市场收益;另一方面流向了跨国投行和跨国公司,比如高盛、美银和QFII的暴利,这种财富流动更加恐怖,因为是从国内流向了国外。

国际板

关于国际板的新闻近期又成为股市的利空消息。不过这至少已经说明人们对国际板的本质有所认识,这种市场观念当然也包含了国际板成为新的“圈钱板”或者中国股市成为跨国公司提款机的觉悟。国际板当然意味着我们的资本市场走向更加开放,与国际市场更加并轨,因为目前中国股市既有的市场机制架构,国际板市场运行方式和我们目前的A股市场并无不同。这种变化唯一的方面在于,赌场只是换了筹码的颜色和式样,但是参赌的庄家和赌客依然如故。因为跨国公司的国际惯例运作,跨国资本对中国市场的掌控将要求股市与国际更加接轨,因为跨国公司内部资料的公开的定向性,跨国资本在这个市场更容易炮制报告和操纵市场舆论,包装出“全球优质”的跨国公司,因为跨国资本本身的全球运作和逃避中国法律监管,这些公司对中国市场大众的伤害将不会受到制裁。因而,国际板也就使跨国资本操纵中国市场更加得心应手,中国股市市场大众的财富更顺畅地流往境外。当然在目前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那些类似于美国航空、德国曼罗兰的跨国公司经过包装,在各种“会计和规则魔术”下在中国市场就有了融资续命的机会。“科学和中立”各种研究报告和信息在市场利益面前不过是擦手纸!我们的股市大众说不定还会热情踊跃地去填这些公司的黑窟窿。

股市的救赎

当前关于救市的呼声不绝于耳,关于救市的举措也可谓连绵不断,而对于我们到底应该从股市中救赎什么和怎样去救人们往往见解不一。最常见的当然是恢复股市的信心,然而多种恢复股市信心的举措似乎脱离了市场大众利益受损的现实;离开了对现行市场机制本身的投机和财富聚敛特点,不从根本的市场机制架构上寻求改变,而只是在市场非主要和非关键环节修修补补,如同对一个千疮百孔的信心气球打气一样,市场信心永远不会因为卖力的充气行动而鼓起膨胀。一轮又一轮的市场大幅波动,一轮又一轮的市场大众的财富被剪羊毛,一轮又一轮的“救市”使得问题依然故我,因为市场大众的利益不断受损而使他们越来越清醒和深入地认识到市场的恐怖性和欺诈性,市场公平如同一个梦想般遥不可及,这个市场的参与者会越来越少,最后归于沉寂和瓦解。监管当局徒劳的救市也就越来越丧失自己的公信力,被人们等同于谎言的制造所。

因为跨国资本已经事实上掌控了我国股市运行的主导权,使得我们面临一种两难困境。一方面,如果股市按照跨国资本的意愿下跌到跨国资本认可的程度,将会导致跨国资本的低价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在西方国家具有普遍量化宽松态势的情况下,用印刷货币来收购我国的优质公司和龙头企业是合算的买卖,从而进一步加强对我国的产业控制力。另一方面,如果市场由此转入一个迅猛短促的上升过程,比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股市指数翻番,市场信心恢复,引发新的大规模羊群行为,跨国资本就有可能在不丧失对中国产业控制力的前提下大量减持套现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权,兑现他们的投机暴利,再次套住一批股市的高位接盘者,同时对我们的股市融资规模进行挤压;并且在套现基本结束后再次推动市场下跌过程,从我国抽逃资本,对我国经济釜底抽薪。这是我们所谓救市的现实困境,这种有利于外国资本的市场状态出现将使我们的股市存在和发展意义越来越小。

要救赎的是市场本身,而不是所谓的信心。股市的救赎的唯一成功的可能只会在于重新创造一个对所有参与者而不是部分参与者更公平的利益流传机制的市场,也就是对目前的市场机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或者重构。由此我们要着力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摒弃目前以西方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市场观念,首先要认识到以供求关系为基础的所谓市场机制是一种欺骗性幻象。供求理论遮掩了资本主导市场的实质,而以所谓的供求关系取而代之,因而其中的利益流转过程也被掩盖。现实的市场是资本主导的以大众行为为基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供求关系的“调节”是因主导资本的利益需要进行的,主导资本对供求双方进行控制和匹配,在市场中的供求只有经过主导资本的匹配之后才能进入市场过程而具有意义,供求的相对关系不是此消彼长,而是同向发展,在不同的交易行为和价格水平上对应,成为交易行为的两个对立方面。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股市的成交量随价格的涨跌而循环性地扩张和收缩而得到明证。

其二,要恢复我们的市场主权,限制和设法驱逐跨国资本势力,民族资本重新获得股市运行的主导权,从而开展国内资本(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的市场竞争,完善跨国资本进入股市的准入壁垒和行为规则,在利用的前提下严格监管。

其三,针对主导资本在市场的财富聚敛特点,开征超额累进资本利得税。超额累进税尽管针对的是市场分配的不公平,但是实际意义不在于税收获取,而在于限制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结合市场机制的整体设计,完善这种税收的细则。将该项税收收入用于社会保障来源,回馈市场大众。

其四,广大市场大众应对市场运行及其实质保持理智和清醒地认识,市场行为独立而客观,努力避免羊群行为的危害性发展,防止自身的财富被社会机制性洗劫,与其要求届时救市,不如先行自救。在国内资本竞争的条件下加强经济理论建设,重塑我们的股市价值观,从而推动股市机制的根本变革。

参考文献:

《论金融市场的题材价格模式》,清湖渔夫,

http://blog.people.com.cn/open/articleFine.do?articleId=1319703024664&sT=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02e4d80100t0s1.html

《论市场机制和市场重构》,清湖渔夫,

http://blog.people.com.cn/open/articleFine.do?articleId=1319703024851&sT=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02e4d80100tkq0.html

《消息的市场效应》,清湖渔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02e4d80100u86y.html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