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封神演义》西方教主考(zt) -- 掌门大师兄

共:💬2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封神演义》西方教主考(zt)

读大虾李靖岩文有感,忽对儿时看过的《封神演义》兴趣再起,

于网上搜得相关文章一篇,不敢独享,特发此帖

《封神演义》西方教主考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班

山下一夫

圆光佛学学报

第三期 (1999.02)

页241-259

页242

一、引言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描写人间的「商周革命」与神仙的两大势力――「阐教」和「截教」的斗争。但是,在《封神演义》的神仙世界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势力,他是以接引道人、准提道人为主的「西方教」。本文即对于此《封神演义》中西方教的来源进行探讨,分析《封神演义》作者[1]的构思,试探《封神演义》神仙世界之虚构。

二、西方教与接引

  《封神演义》中「西方教」一词最初出现在第六十一回,有一个叫「准提道人」的神仙出来,说「自己是西方教的门下」:

道人曰:「贫道乃西方教下准提道人是也,‘封神榜’上无马元名讳,此人根行且重,与吾西方有缘,待贫道把他带上西方,成为正果,亦是道兄慈悲,贫道不二门中之幸也。」广法天尊闻言,满面欢喜,大笑曰:「久仰大法,行教西方,莲花现相,舍利元光,真乃高明之客,贫道谨领尊命。」准提道人向前,摩顶受记曰:「道友,可惜五行修炼,枉费功夫,不如随我上西方,八德池边,谈讲三乘大法,七宝林下,任你自在逍遥。」马元连声喏喏。准提谢了广法天尊,又将打神鞭交与广法天尊,带与子牙。准提同马元回西方。(第六十一回「太极图殷洪绝命」)[2]

作品中的准提道人,如此有时出来帮助阐教,救济「封神榜上无名,与西方有缘」的神仙,如上引文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封神演义》作者的问题,目前大约有三种说法:一为鲁迅等之许仲琳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页170);二为孙楷第、柳存仁等之陆西星说(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页196-197; Liu, Ts'un-Yan (柳存仁), "Buddhist and Taoist Influences on Chinese Novels, volume 1, the Authorship of the Feng Shen Yan I (佛道教影响中国考)", Otto Harrassowitz, Wiesbaden, 1962);三为章培恒等之许仲琳与李云翔之合作说(章培恒,〈《封神演义》前言〉,收录《封神演义.新整理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页1-13;章培恒,〈《封神演义》作者补考〉,《复旦学报(社科版)》,1992-4,页90-98)。本文不讨论作者其人的问题,而仅试图从故事来源的分析,探讨作者的构思而已。在此所云「作者」,为取材《武王伐纣评话》、《列国志传》以及各种民间传说等写成《封神演义》之所谓的「改作者」。

2. 《封神演义》引用文依据日本内阁文库所藏明金阊舒载阳本,标点符号等亦参考江苏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页243

  西方教还有一个神仙叫「接引道人」,其地位比准提高,他就是「西方教主」。为了协助阐教,准提请接引出来参加「东土」的战斗。第七十八回:

准提道人辞了老子,往西方来请西方教主接引道人,共遇有缘。……且说准提来至西方,见了接引道人,打稽首坐下。接引道人曰:「道友往东土去,为何回来太速?」准提道人曰:吾见红光数百道,俱出阐截二教之门。今通天教主摆一诛仙阵,阵有四门,非四人不能破。如今有了三位,还少一位。贫道特来请道兄去走一遭,以完善果。」西方教主曰:「但我自未曾离清净之乡,恐不谙红尘之事,有误所委,反为不美。」准提曰:「道兄,我与你俱是自在无为,岂有不能破那有象之阵!道兄不必推辞,须当同往。」接引道人如准提道人之言,同往东土而来。(第七十八回「三教会破诛仙阵」)

  西方教与鸿钧道人为首的「东土」阐截二教,并无传授关系。第八十四回:

鸿钧道人……须至蓬上与西方教主相见。鸿钧道人称赞:「西方极乐世界,真是福地。」西方教主应曰:「不敢。」教主请鸿钧道人拜见,鸿钧曰:「吾与道友无有拘束,这三个是吾门下,当得如此。」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打稽首坐下,后面就是老子、元始过来拜见毕,又是十二代弟子并众门人俱来拜见毕。俱分两边侍立,通天教主也在一旁站立。鸿钧道人曰:「你三个过来。」老子、元始、通天三个走近前面。(第八十四回「子牙兵取临潼关」)

  此称「西方教」者究竟是什么?有些学者认为,西方教暗指佛教。[3]但是,在《封神演义》的世界里,因为小说中的「现在」就是「商周革命」的时代,释迦牟尼尚未出世,原本此时佛教尚未形成。而普贤、文殊、观音、韦驮天、惧留孙、?陈?佛、祗陀太子等,则本来都属于中国的神仙,其后才皈依佛教的。例如《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说:

狭龙山飞云洞惧留孙,后入释成佛。……五龙山云交洞文殊广法天尊,后成文殊菩萨。九功山白鹤洞普贤真人,后成普贤菩萨。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后成观世音大士。(第四十四回「子牙魂游昆仑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比如曾勤良,《台湾民间信仰与封神演义之比较研究》,台北:华正书局,1985,页49。

 

页244

而且在《封神演义》中,包括释迦牟尼的师父「燃灯古佛」,也是阐教的神仙:

只见空中来了一位道人,跨鹿乘云,香风袭袭。怎见得他相貌稀奇,形容古怪,真是仙人班首,佛祖源流。……众仙知是灵鹫山圆觉洞燃灯道人。(第四十五回「燃灯议破十绝阵」)

《封神演义》作者利用这样的虚构,企图佛教的「道教化」。也就是说,《封神演义》作者把许多佛教的如来菩萨等分配到阐教和截教中。由上观之,我们似乎并不能斩截地说「西方教就是佛教」。

  卫聚贤在《封神榜故事探源》[4]中说,西方教是佛教中喇嘛教的暗指,准提道人和接引道人系指西藏的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封神演义》的故事反映着清初时的政治情况,小说作者借着商周革命的故事描述吴三桂与满清的对立。卫聚贤将西方教拟定为佛教中之一宗派,似乎可说是一个卓见,但现存最早的刊本为明末金阊舒载阳本,其刊行早于满清入关以前,而且接引准提形象中又无喇嘛教的特征,所以此说似乎稍嫌武断。[5]

  那么,西方教到底是什么?《封神演义》第七十一回说:

孔宣见准提道人,问曰:「那道者通个名来!」道人曰:「我贫道与你有缘,特来同你享西方极乐世界,演讲三乘大法,无燎无碍,成就正果,完此金刚不坏之体,岂不美哉!」(第七十一回「姜子牙三路分兵」)

西方极乐世界是所谓的西方净土。那么,西方教大概是佛教中净土宗信仰之反映吧。如第六十五回,描写西方的风光说:

广成子又往西方极乐之乡来,纵金光,一日到了西方胜境,比昆仑山大不相同。怎见得,有赞为证。赞曰:宝焰金光映日明,异香奇彩更微精。七宝林中无穷景,八德池边落瑞璎。素品仙花人罕见,笙篁仙乐耳根清。西方胜界真堪羡,真乃莲花瓣里生。(第六十五回「殷郊岐山受犁锄」)

第八十三回又云:

话说白莲童子打开包裹,放出蚊虫。那蚊虫闻得血腥气,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香港:说文社,1960。

5. 见沈淑芳,《封神演义研究》,台北: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79,页11-15。

 

页245

叮在龟灵圣母头足之上。及至赶打,如何赶得彻。未曾赶得这里,那里又宿满了。不一时,把龟灵圣母吸成空壳。白莲童子急至收时,他已自四散飞去。一翅飞往西方,把十二品莲台食了三品。后来西方教主破了万仙阵回来,方能收住,已是少了三品莲台,追悔无及。正是:九品莲台登彼岸,千年之后有沙门。(第八十三回「慈航收伏狮象?辍梗?

以上「七宝林」、「八德池」和「九品莲台」等均是净土教的用语。七宝林和八德池都是阿弥陀净土中所具之物,九品莲台谓九品往生之行者所乘坐之莲台,俱见于《大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以及《阿弥陀经》等净土经典。

  西方教主接引道人正是西方净土的教主「阿弥陀如来」之暗指。此一说法,柳存仁在《佛道教影响中国考》已有指出[6],但书中似乎尚未说明其理由所在。今按「接引」一词,一般有教导、领导的意思,但其典故与原始义涵应是如下《观无量寿经》中的用法: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其光柔软,普照一切。以此宝手,接引众生。」

在此「接引」的主体为阿弥陀佛,所以笔者认为,《封神演义》作者也可能是根据这段文字暗指阿弥陀佛。不直接说「阿弥陀佛」,其实正是《封神演义》的特征,他不说「观音」而说「慈航道人」,不说「?成趁盘焱酢苟?说「托塔天王李靖」,这里隐藏着小说作者独特的创作意图。[7]

  从以上所述,我们可以推知,《封神演义》作者把佛教中净土信仰的部分,称为「西方教」。但是,据一般的了解,阿弥陀佛旁边侍奉的应是「观音」和「大势至」(所谓的「阿弥陀三尊」),而不是「准提」。那么,此准提道人是谁?《封神演义》作者为什么将他当做阿弥陀佛的伙伴呢?这成了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页129、页173、页189均说「接引道人是阿弥陀佛」。

7.关于这点,参看拙著〈《封神演义》作者神仙像改变――长耳定光仙燃灯道人中心〉,《艺文研究(庆应义塾大学艺文学会)》第七十二号,1997,页39-61。

 

页246

三、准提

  准提道人是谁?《封神演义》第七十回云:

准提菩萨产西方,道德根深妙莫量;荷叶有风生色相,莲花无雨立津梁。金弓银戟非防患,宝杵鱼肠另有方;漫道孔宣能变化,婆娑树下号明王。(第七十回「准提道人收孔宣」)

准提道人便是准提菩萨了。此尊的原形,可以追溯到印度教的女神 paarvatii。 cundii 为他的别名。后来佛教受到印度教的影响,cundii 也变成佛教的菩萨,汉译佛经作「准提」,又作「准提」、「准泥」。又称「准提佛母」,表示他还保留着印度教女神的特质。因为他是无数无量(梵文叫作「七俱胝」)菩萨的母亲,所以又有「七俱胝佛母」的别名。密宗「胎藏曼荼罗」中,他居「遍知院」的最左端。其根本经典为《准提经》,汉译佛经中现存有三种同本异译本: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一卷,唐‧金刚智译,大正藏No.1075;

《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一卷,唐‧不空译,大正藏No.1076;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一卷,唐‧地婆诃罗译,大正藏No.1077;

不空本的内容大致如下:首先揭示「娜莫飒多南 三藐三没驮 俱胝南 怛你人也 他 ??者礼主礼准泥娑?逗亍怪?准提真言以及其多种功德。接着概述「七俱胝准提陀罗尼念诵仪轨」,附加「布字法」以及「息灾增益敬爱调伏四种法」。卷末又有「准提佛母画像法」,详述准提三目十八臂之形象:

应画准提佛母像。身黄白色结跏趺坐。坐莲花上。身佩圆光着轻■[索*殳]。如十波罗蜜菩萨衣,上下皆作白色。复有天衣角络,璎络头冠,臂环皆着螺钏,檀慧着宝环。其像面有三目,十八臂。上二手作说法相,右第二手作施无畏,第三手执剑,第四手持宝粑,第五手掌俱缘果,第六手持钺斧,第七手执钩,第八手执金刚杵,第九手持念珠,左第二手执如意宝幢,第三手持开敷红莲花,第四手军持,第五手淋索,第六手持轮,第七手商?遥?第八手贤瓶,第九手掌般若梵夹。莲花下画水池,池中难陀龙王、坞波难陀龙王,拓莲花座。左边画持诵者,手执香炉瞻仰圣者,准提佛母矜愍持诵人,眼下顾视。上画二净居天子,一名俱素陀天子。手持花粑向下,承空而来供养圣者。画像已。

 

页247

金刚智本的内容大致相同,但其念诵仪轨稍微出入,又附有「准提求愿观想法」。此二本较为完整,而地婆诃罗本很简略,只有准提真言以及其多种功德之部分而已。

  此外,还有唐‧善无畏译《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法》一卷(大正藏No.1078),以及根据此经略作增删而成的《七俱胝独部法》一卷(大正藏No.1079)。这里介绍「每月十五日夜,供奉净镜,结印诵咒一百零八遍」等之准提法,与《准提经》之仪轨有所不同。其中有「作此法,不简在家出家,若在家人饮酒食肉有妻子不简净秽,但依我法无不成就」之语,此语在后述的准提忏法中影响很大。

  以上为唐代密宗的准提仪轨经典。除此之外,尚有《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四卷,宋‧天息灾译,大正藏No.1050),其中的准提形象也十分值得留意。此经为叙说观音的威力化现以及六字大明咒(「??么?v钵讷铭?恕梗┑墓Φ轮?密宗经典,其卷三出现准提菩萨:

听是六字大明王陀罗尼曰:??么?v钵讷铭?恕S谑怯氡送勇弈崾保?其地悉皆六种震动。……尔时世尊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告言:善男子知汝已有所得,如是世尊。而于是时有七十七俱胝如来应正等觉皆来集会,彼诸如来同陀罗尼曰:曩莫飒钵哆喃 三藐三讫三没驮 句致喃 怛你也 他 ??左肆祖隶 ?g祢 娑?逗亍S谑瞧呤?七俱胝如来应正等觉,说此陀罗尼时,彼观自在菩萨见有一毛孔,名日光明,是中有无数百千万俱胝那庾多菩萨。

释迦牟尼讲「六字大明咒」时,七十七俱胝如来就来说「准提真言」,于是从观音的所谓「日光明」的毛孔中,出现了无数的俱胝菩萨。也就是说,观音生出数百千万的准提,证明「六字大明咒」的正当。所以,从这段记载,至少我们可以肯定,准提确是和观音有关的菩萨。

  曾勤良在《台湾民间信仰与封神演义之比较研究》[8]云:

佛教禅宗是以准提为观音部之一尊。

柳存仁又在《佛道教影响中国考》中说[9]:准提本来是印度教的女神,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台北:华正书局,1985,页75。

9. 页183。

 

页248

来密宗输入此尊,他在密宗经典中常常被称为「佛母」,而观音也有「佛母」之称,所以后来准提变成与观音有关的菩萨。柳存仁也似乎主张准提为观音之属,但关于「观音佛母」之说法,柳存仁举的是明代小说《北游记》中的例子而已,所以两者的「关联」究竟从何而来,似乎尚有证据不足之感。

  两位学者犹称准提为「准提观音」,而丁福保之《佛学大辞典》[10]、《实用佛学辞典》[11]以及台湾出版的《佛光大辞典》[12]等不少佛教辞典也有「准提为观音之一」的解释。但准提真的是像「千手千眼观音」、「鱼蓝观音」那般是观音的变化之一吗?

  「准提观音」这一说法,实际上在日本佛教界是存在的。日本真言宗的文献《秘钞问答》(二十二卷,大正藏No.2536,日本‧赖瑜撰)卷第八末所收〈小野僧正注进文〉(治安三年,1023年)说「准提是六观音之一」:

六观音像事,注进:大慈观音者,正观音变也。……大悲观音者,千手变也。……师子无畏观音,马头变也。……大光普照观音,十一面变也。……天人丈夫观音者,准胝母也,救人道。身色绀青,右手取青莲花,左施无畏。大梵深远观音者,如意轮变也。……右六观音,名号及所变异名,出自《摩诃止观》。但形体色像取物等,依先师所传所注进如件。

将《摩诃止观》中的六个观音分别系连上密宗的菩萨,其中天人丈夫观音系连「俱胝母」(即准提),当做救人道(六道之中)的菩萨。

  大约在十二世纪成书的日本真言宗《厚造纸》(一卷,大正藏No.2483,定海述、元海记)又这样记载:

《准胝经》并仪轨等中,此尊不见观音。但《庄严宝王经》,彼经偏说观自在菩萨功德悲愿利益,不演他尊功力。说六字真言胜用了后,又有此说,七十七俱胝佛所说陀罗尼是准胝真言也。若如此说者,此陀罗尼方应观自在真言,若不尔者,何此中说之乎。真言既观自在咒者,准胝岂非观自在菩萨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上海:上海书局,1991(初版于1992),页2305。

11.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初版于1934),页503。

12. 台北: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页5515。

 

页249

这里根据《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断言「准提是观音」。

  经过上述的讨论,日本真言宗便把准提认为是观音了,但天台密宗等其它的宗派均未采用此说。那么,在中国呢?《准提焚修悉地忏悔玄文》(一卷,夷续藏2乙.2.1,清‧夏道人集)〈佛母准提修忏悔序〉中说:

独有观音,与准提之救世,最为灵应。而法界中,亦无一人不知有观音与准提者。正以准提,即观音之普门示现也。不见其咒,先以观音妙明王真言冠其首,以准提真言成其终。

此篇也是受到《大乘庄严宝王经》的影响,说「准提是观音的普门示现」。此说已经很接近于「准提观音说」。如柳存仁所述,在中国准提保留着原有的女神性质,而观音也变成女神(本来在印度观音是「非男非女」),所以若有两者混同的情况,也不足为奇。但是在中国,实际上并没有普遍存在「准提观音」的说法,准提一般还是称「准提菩萨」或者「准提佛母」。《佛学大辞典》等之所以有「准提观音」之说,乃是沿用日本出版的织田得能《佛教大辞典》以及望月信亨《佛教大辞典》中之记载而已。所以,曾勤良的分析也不能说丝毫没有过份武断的成分。(但准提观音说还是可考,后述。)

  《大乘庄严宝王经》中提到观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与准提菩萨的准提真言,它们在中国佛教史上的意义,并非是「准提是否为观音」的问题,而是在于两者的互补关系以及其功德之强调。到了辽代,在此影响之下出现了《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大正藏No.1955,二卷,辽‧道■[厄*殳]集),准提信仰发展出中国独特的面目。[13]

  道■[厄*殳]斟酌显教与密教,论述两者的精华之所在,企图融合圆通此二者,推荐显密双修。而在论密教时,以准提法为其修行之中心,据善无畏系统的仪轨而展开更详细的修法:

每日欲依法,持诵时,先须金刚正坐,手结大三昧印。澄定身心方入净法界三昧。谓想自身顶上有一梵书■[口*蓝]字。此字遍有光明,犹如明珠或如满月。想此字已,复以左手结金刚拳印,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参看多田孝正,〈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六字大明〉,东京《印度学佛教学研究》36-2,1988,页169-176。

 

页250

手持数珠,口诵净法界真言二十一遍。真言曰:??■[口*蓝]。……次诵护身真言二十一遍。真言曰:??齿■[口*临]。……次诵六字大明真言一百八遍。真言曰:??么?v钵讷铭?恕!?…说此六字大明竟,有七十七俱胝佛,一时现前同声说准提咒。既知此六字大明,与准提真言次第相须也。然后结准提印当于心上。以准提真言与一字大轮咒,一处同诵一百八遍竟,于顶上散其手印。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真言曰:南无飒哆喃 三藐三菩驮 俱胝喃 怛你也 他 ??折隶主隶准提娑婆诃部林。佛言此咒能灭十恶五逆一切罪障,成就一切白法功德。持此咒者,不问在家出家饮酒食肉有妻子,不拣净秽。但至心持诵,能使短命众生增寿无量。

如此推荐准提法的理论根据是:道■[厄*殳]所赋与准提真言的「神咒之王」的地位。卷上云:

谓:「准提真言总含诸部神咒。」问曰:「云何得知准提总含诸部神咒。」答谓:「一藏经中神咒,不出二十五部。一佛部谓诸佛咒,二莲华部谓诸菩萨咒,三金刚部谓诸金刚神咒,四宝部谓诸天咒,五羯磨部谓诸鬼神咒。此五部每部复各有五,即成二十五部。今准提总摄二十五部。故《准提经》云,独部别行总摄二十五部。又云,若欲召二十五部天魔等,专诵此咒随请必至。又云,五部金刚四天王,共结总持三昧界。又《大教王经》云,七俱胝如来三身,赞说准提菩萨真言,能度一切贤圣。若人持诵,一切所求悉得成就,不久证得大准提果。是知准提真言,密藏之中最为第一,是真言之母,神咒之王。

道■[厄*殳]赋与准提真言统摄佛部、莲花部、金刚部、宝部、羯磨部的地位,导致「准提是统摄密圆的最高神格」之解释。也就是说,在这里,准提变成密宗的教主了。此道■[厄*殳]之想法影响很深,创始了后世中国独特的准提信仰。

  又,在明清时,中国佛教呈现出以忏法为主的入世化局面。忏法是一种脱罪祈福的宗教仪式,南北朝时已有之,梁武帝作忏法之事较为著名,后来受到天台大师智??所重视,于是在唐宋之时颇为流行,到了明末,配合着居士佛教之潮流,又制造许多忏法书,推动了佛教的世俗化、民间化[14]。此潮流与宝卷的产生也有关连[15]。准提信仰亦受其影响,至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明末清初时忏法在民间的流行,参看张圣严,《明末中国佛教研究――特智旭中心》,东京:山喜房佛书林,1975。

15. 忏法与宝卷的关系,参看泽田瑞穗,《增补宝卷研究》,页30-34。

 

页251

清时,准提忏法之文献大量地出现,这些几乎都是以《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为蓝本,将其仪轨改变为忏法,称颂六字大明咒[16]与准提真言,褒扬准提菩萨的信仰。以下即介绍此类有关准提忏法的明清文献。[17]

  《准提心要》一卷(?d续藏2.9.5)[18],题「天运壬子岁长至日闽中佛弟子施尧挺熏沐拜撰」,又?d续藏目录题「明‧尧挺撰」,但此尧挺的生平已无可考。?d续藏本系以日本复刻本为底本,有「刻准提心要序」,题「宝永巳丑七月僧自恣日 天台山饭谷沙门慧昙谨序」,日本宝永巳丑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此书大概成书于明末清初[19]。卷头「准提心要序」云:

准提王虑其从之者少,去之者多也,印立一法,以诱之曰:尔能从吾教,吾听尔有妻子也,但勿邪淫足矣。尔能从吾教,吾听尔食肉以果腹也,但一月数斋戒足矣。尔能从吾教,吾听尔取旨酒而少尝之也,但令温克不沉湎焉亦足矣。……吾教不以饮酒食肉有妻子之故,而拒绝于尔也,亦见吾教之宽,而可从乎。

此书卷末又云:

此咒文所在,必有天龙八部拥护,最为灵应,即不能持诵者,亦当虔心奉祀,与家中佛神供养一处,获福无量,切不可混置亵慢,自取罪过,敬之敬之。

由此观之,此书应该不是出家僧侣所用,而是在家居士信奉的通俗信仰之书。卷末又有「福省南台后洲准提堂藏板」之刻记,此准提堂大抵是民间善堂之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六字大明咒在《西游记》等小说中也多次出现,可见其在民间流行的程度,但此又应与喇嘛教在中国的普及有关。

17.参看多田孝正,〈明代准提信仰〉(一)(二),《大正大学研究纪要》第七十四辑、第七十五辑,1990,页35-62、页1-29;多田孝正,〈明代清初福建宗教事情――准提信仰――〉收入《球阳丛论》(冲绳:社,1986),页597-618。

18.关于《准提净业》,参看多田孝正,〈明代准提信仰――特准提净业――〉收入《镰田茂雄博士还历纪念论文集‧中国佛教文化》(东京:大藏出版,1988),页539-565。

19.明末张普薇有僭号称天运,但无壬子年。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以前的壬子年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万历四十年(1612年)、康熙十一年(1672年)等。

 

页252

  在此介绍的准提法,基本上是依据《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卷上之记载而加以敷衍:

金刚正坐,手结大三昧印,想自身顶上有梵书■[口*蓝]字。此字遍有光明,如明珠如满月。然后诵咒。……次诵净法界真言二十一遍。左手握金刚拳,右手持念珠。诵真言曰:??■[口*蓝]。次诵护身真言二十一遍。真言曰:??啮■[口*临]。次诵六字大明真言一百八遍。真言曰:??么?v钵讷铭?恕K斜弦越鸶杖?印额上,次印左肩右肩,次印心上喉上,于顶上散之。印五处时,迎念五?俗郑?散时迎开五指,亦迎念五?俗帧4嗡凶继嵴嫜浴A绞纸嶙继嵊。?以准提真言与一字大轮咒,一次同诵一百八遍。……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真言曰:南无飒哆喃 三藐三菩驮 俱胝喃 怛你也 他 ??折隶主隶隶提娑婆诃 ??部林。诵竟于顶上散准提手印,或结印,诵得一千八十遍更好。或一百八遍外,但以左手作金刚印右手掐念珠持,或持三百遍,或五百遍,或七百遍,或千八十遍,或三五千遍,或无数无记随力以持皆可。但一百八遍外自??字以下持之。

此书的准提咒法,当时大概在民间广泛地流行。是以相类似之记载散见于其它通俗性的文献中。比如崇祯年间出版的话本小说《西湖二集》卷八「寿禅师两生符宿愿」,讲述明初的文人宋景濂和宗泐和尚之事:[20]

有个宗泐和尚,字季潭,生于台州,同是西方会上一尊古佛,也为世遭劫运,特特下来救世;又恐□□真人下降,不信佛法,灭除了这一教,故意下来阐扬佛法,簸弄神通,共扶佛教,在径山修行。遂到浦江来见宋景濂,果然一见如故,日日与他谈论佛法。宗泐和尚遂授宋景持七俱胝准提佛母咒之法道:「若持之久久,其功德灵验,不可胜言。」

而此宗泐和尚将「准提法」传授与宋景濂,云:

那准提咒法道:每日依法持诵。先须金刚正坐,手结大三昧印。澄定身心,想顶上有一梵书■[口*蓝]字。此字遍有光明,犹如明珠,或如满月。想此字已,复以左手结金刚拳印,右手持数珠,口诵净法界真言二十一遍:??■[口*蓝]。次诵护身真言二十一遍:??啮■[口*临]。次诵六字大明真言一百八遍:??么?v钵讷铭?恕K斜希?以金刚拳印五处。各念?俗直希?于顶上散之。然后结准提印,当于心上,以准提真言,诵一百八遍,竟于顶上,散其手印。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真言:南无飒哆喃 三藐三菩驮 俱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引用文据《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崇肚刊本,标点符号等亦参考江苏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页253

喃 怛你也 他 ?? 折隶主隶准提娑婆诃 ?? 部林。持此咒者,不拘在家出家,饮酒食肉,有妻子,不拣净秽,但至心持诵,求佛得佛,求仙得仙,求长寿得长寿,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官得官,求财得财,求无疾病,得无疾病。所出言教,人皆信受,凡有所求,无不如意,似如意珠,一切遂心。现世获轮王福,须诵满五百万遍。自有效验,万无一失矣。

此准提法与《准提心要》中记载大致相同。此宗泐和尚的事迹见于《补续高僧传》卷十四「泐季泐传」(明‧明河撰,?d续藏2乙.7.2)、《续灯正统》(清‧性统编集,?d续藏2乙.17.3-5、嘉兴藏续437)卷十五「江宁府天界善世全室宗泐禅师」等,但均不见宗泐持诵准提真言之事,故可能系小说作者之假托而已,此应是崇祯年间流行之反映。

  明末著名思想家袁了凡也似乎有准提信仰。《准提焚修悉地忏悔玄文》〈佛母准提焚修悉地仪文宝忏序〉中有袁了凡信奉准提法之逸闻:

部郎袁了凡先生黄,难于科第,自记云:先求乡举,立愿满三千善,次求进贤,立愿满一万善,究竟取效准提,以见灵验。则知非立志行善,省身改过,习行方便之人,不得谓佛菩萨有虚语也。

袁了凡的〈刻藏发愿文〉[21]中便有他念诵准提咒之事:

恳求满愿,日诵佛母准提咒,惟愿准提菩萨摩诃萨,慈悲摄授。

关于袁了凡持诵的准提法,在他的《祈嗣真诠》[22]中有详细的记述。其「祈祷第十」说:

准提咒 每日持诵时,先须金刚正坐,手结大三昧印,澄定身心,方入净法界,三昧静想,自身顶上有一梵书■[口*蓝]字,此字偏有光明,犹如宝珠,或如满月。想此字已,复以左手结金刚拳印,右手持数珠,口诵净法界真言二十一遍。真言曰:??啮■[口*临]。次诵大明六字真言一百八遍。真言曰:??么?v钵讷铭?恕H缓蠼嶙继嵊 5贝有纳弦宰继嵴嫜杂胍蛔执舐种洌?一处同诵一百八遍,竟于顶上散其手印。真言曰:南无飒哆喃 三藐三菩驮 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此篇为万历十七年(1589),《嘉兴大藏经》要出版时写的发愿文,现录在《密藏开禅师遗稿》(二卷,明‧道开着,嘉兴藏续118)卷头〈刻大藏愿文〉中。

22. 此据《丛书集成》所收本。参看酒井忠夫,《中国善书研究》,东京:国书刊行会,1960,页341。

 

页254

胝喃 怛你也 他??折隶主隶准提娑婆诃 部林。言此咒能灭十恶五逆,一切罪障,成就一切功德。持此咒者,不问在家出家,饮酒食肉,不拣净秽,但至心持诵,求男女者便得男女,若求智慧,得大智慧。能使短命众生,增寿无量。所求官位,无不称遂。

此准提法又与《准提心要》、《西湖二集》中记载相同,可见此准提法流行之广泛。

  又泽田瑞穗〈宝卷提要〉[23]录泽田瑞穗藏明刻本《佛说准提复生宝卷》。此书仅存上卷十四品一册,但据本文中记载,全本应是二卷二十八品。又题《销释准提复生宝卷》、《销释准提菩萨度生宝卷》。其故事情节如下:山东东昌府临清州的秀才刘玉之妻李宝瓶,心地善良,坚守每月十天[24]的准提斋。明‧成化元年的某月,不意忘记二十三、二十四日的斋日,忽而得病。那时山东济南府常清县刘志之妻李翠瓶十恶不善,命数已尽,阎罗殿派鬼卒抓住,但鬼卒误捉李宝瓶。点名时发现拿错人,李宝瓶得释放,游地狱。下卷大概描述李宝瓶回阳间的情节。由此观之,可见准提咒法从墨客文人到民间妇女广泛的普及。

  明末清初时出现的准提忏法之文献,不仅如此,以下更举例说明:

  明末时,藕益智旭着有《准提持法》一卷[25],今佚。现存智旭所著的只有崇祯二年(1629)写的〈持准提咒愿文〉[26]。又有《准提焚修悉地忏悔玄文》一卷(?d续藏2乙.2.1嘉兴藏续58),清‧夏道人集,顺治九年(1652)成书。其「佛母准提焚修悉地仪文宝忏序」中列举许多准提信仰的文献:

明万历间,有净居洁大师辑《显密要言》一卷,天启间,古虔青莲居士谢于教编辑《准提净业》三卷,序谓所编即《显密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收入其《增补宝卷研究》,东京:国书刊行会,1975,页101-260。

24. 准提斋为每月十天: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七俱胝独部法》、《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以及各类准提忏法之文献中有记载。

25.见《灵峰藕益大师宗论》(嘉兴藏续348)卷首之著作目录以及《诸宗章疏录》(日本‧谦顺集,大日本佛教全书71)卷二「智旭」项。参看张圣严,《明末中国佛教研究――特智旭中心》,页298。

26.《灵峰藕益大师宗论》(嘉兴藏续348)卷一之一所收。参看张圣严,《明末中国佛教研究――特智旭中心》,页332。

 

页255

通》之旨,而首及布字法,先持诵而后观行。……余畴昔所序刻准提,亦既数数矣。一为吴门圣恩寺沙门弘壁,作〈准提忏愿仪梵本跋〉。一为同籍瑞安林太史任先增志,作〈准提集说序〉。一为蜀绵刘信净宇烈,《准提缘》,亦名《净因集》,苕上闵学宪弘复度所梓序。一为同籍会稽张太史受庵星,所分辑《准提掌果》,宣城梅中翰生生士生所梓序。一为素华旭大师,作〈准提持法序〉。一为四明周邦台,所辑《简易持诵法》,箬庵问禅师所定,冯总镇子渊源淮所梓序。一为中原周中丞元亮亮工、弟亮节,作〈准提经三译兼行序〉。大抵诸刻,皆原本于《显密圆通》,而加意损益之。

在此提及的文献中,现存的只有《准提净业》而已,其它如《显密要言》、《准提忏愿仪梵本》、《准提集说》、《准提缘》、《准提掌果》、《准提持法》、《简易持诵法》、《准提经三译兼行》等,今已无从觅得。又有《准提三昧行法》一卷(?d续藏2乙.2.1、嘉兴藏续374),题「天溪比丘受登集」。按照卷头之「沙门明源」和「行纯范骧」的二种序文,此书内容是天台忏法系统之准提法,成书于康熙四年(1665)以前,作者受登又名天溪景??。受登又着有《药师三昧行法》一卷(?d续藏2乙.2.1、嘉兴藏续373)。此外又有《持诵准提真言法要》一卷(?d续藏2.9.5、嘉兴藏续334),题「广州宝象林沙门 弘赞在?鸭?」。康熙十三年(1674)成书。弘赞另有《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会释》三卷(?d续藏1.37.3,嘉兴藏续328),此书为不空译准提经之会释,而卷下附有「五悔仪」忏法。由此可知,明末清初时,在浙闽粤一带各种准提法之广泛流行。

  又有《准提净业》三卷(?d续藏2.9.4,嘉兴藏续69),明‧谢于教着,天启三年(1623)成书[27]。此书内容几乎都由引用文组成,其中引自《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者最多,而其卷二之准提法又与《准提心要》等相似。此外,书中多引净土宗文献,大力宣扬「修准提法得往生」之教理。也就是说,此书中准提形象带有净土信仰的性质。其卷一之偈文云:[28]

我今持诵大准提 即发菩提广大愿

愿我定慧速圆明 愿我功德皆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其卷头「重刻准提净业序」末有「天启癸亥中元之吉 古虔青莲居士谢于教沐手焚香书」之语。参看多田孝正,〈明代准提信仰――特准提净业――〉,页541。

28. 此偈文又见卷二。

 

页256

愿我胜福遍庄严 愿共众生成佛道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我临欲命终时 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 即得往生安乐?x

在这里,将修行准提法视作往生阿弥陀净土之方法。又卷三「净业圆修说」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明中叶以后,净土宗广为普及,呈现了几乎所有的佛教宗派都带有净土信仰的局面。出自密宗仪轨的准提法也不例外,随着准提法在民间的流行,与当时之净土信仰结合,《准提净业》反映的正是这类情况,而《封神演义》中的准提道人也理应是如此。《准提净业》虽是天启年间成书,此书中之准提净土信仰部分,也应是承袭其它典籍而成,所以其成说时代应该较成书时间更早。[29]

  准提与净土信仰的结合,清初的《历代神仙通鉴》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如其二集卷十二第一节:[30]

西方四老者,……琉璃光本愿深能为世延寿消灾,所乘白牛有乳,与北海石头之鱼,凡比丘有难,往告即与之食,是为「阿迦云药师佛」。身如金色,相好光明,度众生以四十八愿,化菩萨以众亿无边,每于冬至后二日,化度下方,是为「清静无量寿接引大师阿弥陀佛」。心惟慈悲,广垂加护,尝变现法身,三头十八臂,一名「苏悉帝」,是为「大准提」。发喜舍心,施威猛力,十方护法,随处感通,是为「摩诃那钵大势至」也。

在此准提为「西方四老」之一,与《封神演义》一样做「接引大师」阿弥陀佛的伙伴。其它的大势至和药师佛也与净土信仰有关。大势至便是所谓的阿弥陀三尊之一,而药师如来则是「东方净琉璃净土的教主」。《历代神仙通鉴》系采用通俗小说的体制而编着的一部神仙故事总集,其成书晚于《封神演义》。[31]所以,此处准提、接引或是受到《封神演义》之影响而成立,但其武王伐纣故事的部分与《封神演义》的情节则毫不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如上所述,《准提焚修悉地忏悔玄文》序文已有提到,准提法之书万历年间已有净居洁大师的《显密要言》。多田孝正估计《准提净业》依据的大概是此类资料。参看其〈明代准提信仰――特准提净业――〉,页554。

30. 《中国民间信仰资料汇边第一辑》(王秋桂‧李丰??主编,台北:学生书局,1989)所收。

31. 此书顺治二年(1645)时徐道开始写作,十九卷后程毓奇续写,直到康熙三十九年(1700)才得出版。

 

页257

似[32],所以两者也可说不具传承关系,而其准提形象之接近,可能只是各自采用了民间的准提净土信仰说而已。因为数据尚缺,所以未敢断言。

四、《封神演义》中的准提

  《封神演义》中的准提道人基本上是继承汉译佛经中准提菩萨之形象而来。如《准提经》中准提菩萨是三头十八臂,《封神演义》中的准提道人也具十八臂:

准提同孔雀明王在阵中现二十四头,十八只手,执定璎珞、伞盖、花贯、鱼肠、金弓、银戟、白钺、幡幢、加持神杵、宝锉、银瓶等物,来战通天教主。(八十四回「子牙兵取临潼关」)

但在明末之际,民间较通俗化的准提咒法广为流行,如前所述也有准提与净土结合的倾向,大抵《封神演义》作者是依据此类信仰,创作、虚构了「西方教下准提道人」。

  如前所述,《封神演义》中,印度的碉陀太子也是与其它的如来菩萨一样,其前身为中国的神仙。第七十九回「穿云关四将被擒」:

准提道人曰:「不必进营。贫道有一言奉告:法戒虽然违天阻逆元帅,理宜正法,但封神榜上无名,与吾西方有缘。贫道特为此而来,望子牙公慈悲。」……话说准提道人道罢西方景致,法戒只得皈依,同准提辞了众人,回西方去了。后来法戒在舍卫国化祁陀太子,得成正果,归于佛教。

佛经中,碉陀太子是碉树给孤独园原来的持有者,他捐献自己的园林供养释迦牟尼,而《封神演义》中,截教的神仙法戒便是后来的碉陀太子。比起观音、文殊、普贤等其它取材于佛教的神仙,碉陀太子只是一个小人物而已,所以其出现令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柳存仁认为《封神演义》取材于《贤愚经‧降六师品》(元魏‧慧觉等译,大正藏No.202)以及敦煌本《降魔变文》,[33]但碉陀太子之事,似乎不必追溯到此类资料,因为碉树给孤独园系《准提经》中世尊说法之场所,而且嘉兴续藏本《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参看戴不凡,〈小说见闻录‧历代神仙通鉴〉,收入其《小说见闻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页267-269。

33. 柳存仁,《佛道教影响中国考》,页168。

 

页258

提净业》首页「佛说准提」图中,有「碉陀」、「给孤」等三个人在释迦牟尼佛之前听经的图像,这暗示着碉陀太子之事与通俗准提信仰有关,而《封神演义》作者应是受到其影响。

  《封神演义》既然受到当时净土宗流行之影响,那么,与其成书时期较接近的小说《西游记》的情况又是如何?《西游记》中,住在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如来佛祖」。如第七回:

大圣也收了法象,现出原身近前,怒气昂昂,厉声高叫道:「你是那方善士,敢来止住刀兵问我?」如来笑道:「我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南无阿弥陀佛。今闻你猖狂村野,屡反天宫,不知是何方生长,何年得道,为何这等暴横?」(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在《西游记》中释迦牟尼的形象有点与阿弥陀佛混乱,这正是当时民间信仰受到净土宗影响的反映[34],也可说是明代小说反映民间社会、宗教信仰的常态。但《封神演义》对佛教的处理不是如此,采取另外一条铺陈路线,将释迦牟尼的系统与净土信仰的系统故意分开。前者按照作品世界的时间叙述,当做「还未形成」的东西,而将其从属如观音、文殊、普贤等视作中国的神仙。这一方面反映着明代时此等菩萨增添了中国神仙特质的情况。如他们在中国有属于自己的「圣地」:文殊据山西省五台山,普贤居四川省峨眉山,观音则是浙江省普陀山,这殆是他们皆被「中国地域神化」。《封神演义》作者有意逆向操作地,把他们说成本来是中国的神仙,其后皈依佛教。但此构思并不适用于阿弥陀佛,因为其根据地就在所谓的「西方」,是故《封神演义》作者创造了「西方教」,与观音、文殊、普贤等分开,将「阿弥陀佛」更名为「接引道人」,做为教主,而按照当时准提净土信仰的情况,将「准提道人」当做其伙伴。这便是《封神演义》作者根据其对神仙来源的自觉,而创立的西方教之构思。

  但笔者推测,准提做为阿弥陀佛的伙伴,尚有另外一个理由。虽然在中国没成立「准提观音说」,可是准提还是与观音的关连,已如上述。《封神演义》作者当是知道这点,故而利用两者的关系,以建立自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郑志明,〈西游记的鬼神崇拜〉(收录其《神明的由来――中国篇》,嘉义:南华管理学院,1997),页259-260。

 

页259

虚构。也就是说,本来观音可以当做接引的伙伴,但他已经做了阐教神仙慈航道人,所以与他较接近的准提,便替代了观音的职务。

五、结语

  历来学者对《封神演义》中的神仙形象评价不高。比如,宗力‧刘群二氏在《中国民间诸神》「三清」项说:[35]

《封神演义》则又杜撰出洪钧老祖有三弟子,长为太上老君,次为元始天尊,再次为通天教主,三弟子分为两派,太上与元始助周武王,通天助殷纣王,互相斗法,打得一塌糊涂。

郑志明又在〈封神演义的多重至上神观〉说:[36]

《封神演义》更离谱,几乎是道听途说,随意捏了二个名号,即为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作为西方教主,是将佛教道教化,接引道人来自接引佛的概念,还是有佛教的色彩,企图将佛教东来的现象合理化。

相较于《三国演义》、《西游记》或着《水浒传》,《封神演义》的文学成就或者并不算高,这是文学史上的事实,但如果说其中的神仙都是作者任意编造的,那恐怕就有失公允。因为《封神演义》中的神仙构成均有其根据,而且作者是利用自己对宗教的知识奠立其虚构的基础。我们可以由之进一步理解,明代的民间信仰,作者的构思既受到当时民间信仰的影响,成书畅销后,《封神演义》又反过来影响民间的宗教活动,这是颇值得文化、宗教、社会研究者玩味的三个面向。据此,《封神演义》似乎还留有许多值得研究的余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页7。

36. 郑志明,〈封神演义的多重至上神观〉(收录于《神明的由来――中国篇》),页30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2
    • 【文摘】《封神演义》西方教主考(zt) O

      • 怀念啊 李靖岩 字17 2005-04-06 01:11:53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