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小金去了 -- szbd

共:💬103 🌺943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先送花,再说几句

但这种力量并不完全是一种政治操纵或者中情局阴谋的这样一种假设,因为这股力量是非常阴柔的,是逐渐深入人心的,是从社会绝大部分人的内心深处发生改变,然后再借机再一瞬间放大出来。

这段论述很精彩。但是以此来解释中东波为代表的世界变局还显得有些不足。

以埃及为例,早在05年埃及总统大选期间,就爆发过自“面包骚乱”后规模最大的社会运动,“受够了”运动,其组织人是埃及社会的知识精英阶层。运动的动员埃及全国大部分阶层,在全国绝大部分省区成立了运动机构。但是这场运动在07年左右就渐趋衰落。

这场运动和导致穆巴拉克下台的运动,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有很多相似之处,为何一者失败,一者成功。不进行相关学科的细腻分析,而仅从政治腐败,人心思变,网络动员等角度来解释,终归落为皮相之谈。从研究社会运动的常用理论模型之一的资源动员理论来看,你的解释只是描述了运动的某种资源形态,而这种资源形态缺乏社会网络的支撑是比较无力的。05年的埃及运动在其巅峰时期人数不过三万,而一二五运动,领导者登高一呼,十万之众顷刻云集。就这一呼,是怎么传到十万人的耳中,就很值得研究了。从埃及当政者的角度,他们对镇压运动也并非毫无章法,事实上他们在05年的事件后已经聘请了专业机构研究如何应对群众运动。比如说断网。但是却无法彻底切断运动的资源运做网络。从镇压/动员的理论模型来看,如果说不存在组织完善能抗衡镇压者的社会组织结构,社会运动可能会流于消亡,也可能会变得更加极端。

从宏观层面上看,中东波特征是伊斯兰革命的兴起和早先在民族革命中成立的世俗政权的消亡。从泛阿拉伯运动到泛伊斯兰运动,这可以看成是应对现代性挑战时,中东人民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不必做评判。但是以中东波为模型预测朝鲜的未来,我个人感觉还是不大靠谱。

通宝推:鳕鱼邪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