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建筑业的人均效率看保障房政策 -- 陈经

共:💬176 🌺855 🌵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的看法基本与“常识主义者”一致

陈经在这篇文章中,对因果关系本末倒置了。

到底是商品房政策导致居民有极大的购房意愿;地方政府有极大的更新城市基础设施的动力,从而导致一个兴旺的房地产市场,从而导致钢铁和水泥的产量猛增?还是先有钢铁和水泥的产量猛增从而导致房地产市场的兴旺呢?显然应该是前者。

现在的保障房政策只是在用限购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快上涨的条件下,保钢铁和水泥产能从而保就业的一种做法。

如果陈经认为保障房政策应该从一开始就着手的话,并且应该由中央制定主导的话,不妨让我们回到90年代初的上海,以人均住房3平方起,(用上海只是作一个比较明显得例子)回顾一下历史。

先问一下,当时上海的住房是不是在政府统管下几十年?上海居民极其窘迫的居住条件是不是因为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措施不力或者根本无视人民的实际困难造成的?

第二个问题,商品房政策的出台到底是中央政府关心百姓的生活而推出还是在住房困难积重难返的情况下中央政府甩包袱的做法(可以参考大势至网友的帖子)

第三问,商品房政策由于结合了地方政府政绩的表现,结合了地方经济的改善,地方基础建设的改善和当地人民居住条件的改善而在地方上搞得轰轰烈烈。中央政府的税收连年来有很大一块的增长得益于全国性的商品房热潮。可是这么多年,除了空喊调控,骗取民望以外,中央出过多少钱在地方上建保障房?

我以为,把这个三个问题的答案弄清楚,是探讨现在的保障房政策的合法性,有效性的前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