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呀呀呀的;重读《资本论》 -- 渔儿漂漂

共:💬25 🌺81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转呀呀呀的;重读《资本论》

《资本论》必须要放在全球的角度来看。水往低处流,资本往高处走,资本的存在前提就是“增值”,不要求增值和不增值的就不是资本。其内在要求是“增值”,外在表现有两点,一寻找自然之物“资源”,二开拓内部和外部的消费空间。因此资本这个怪物是全球性的,其内在本性和外在表现决定了必将扩张到全球!也就是说,当资本出现了之后,全人类就已经被这个怪物连在了一起,整个人类世界就成为了资本所要扩张的封闭系统,而“国家”无论愿意与否,都已经无法再成为象靠天吃饭的农耕社会那样可以独立于地球一隅的封闭系统,成为了整个人类世界这个封闭系统内的子开放系统,谁不愿意,资本要求增值的本性和其内部人民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就会打到它愿意为止。这几百年的历史就是这么写的,苏联那个列宁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解体就更能证明这一切。

马克思没有错,正好相反,马克思对到不得了,今天有人说马克思过时了,俺只能说你整个人都过时了,马克思都还未过时!有人说《资本论》的价值理论有问题,俺只能说你脑子有问题!其实最大的问题是马克思太超前了,《资本论》必须要放在全球角度来看。自从资本出现了之后整个世界就通过全球产业链的分工纳入了资本的洪流里,就已经把全人类连系在了一起。国家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已经无法成为一个封闭系统,国家群体就已经被全人类群体所包含,整个人类世界才是《资本论》所论证的封闭系统,国家则是这个系统里的子开放系统!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者,首先就要正确地读懂《资本论》。据俺所知的,只有邓公真正从全球的角度来读《资本论》的。凭什么?就凭他对撒切尔夫人所说的一句话“南北矛盾不解决,你们的资本也找不到出路!”

首先别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化。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产方式,是生产方式,社会主义是马克思通过对这种生产方式的深刻揭示而推导出来的高于这种生产方式的生产方式!《资本论》的逻辑推导所指向的是一个封闭系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的全球性决定了,“国家”不是《资本论》所对应的封闭系统,只有整个人类世界才是其所对应的封闭系统,只有资本主义这种生产方式极尽了这个系统之后,也就是说整个人类世界都完全实现了资本主义这种生产方式之后,马克思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生产方式才有可能出现。而列宁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并不是马克思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而是国家资本主义,其所谓的“公有制”就算真的是全民所有,而不是现在实质性的官僚所有,也不是马克思意义上的“公有制”,而是人类这个封闭系统内的“个别群体私有制”!列宁所带出的影响整个人类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在九泉之下依然笑着,哈哈,都写在《资本论》里呢,不过只是以社会主义之名所实行的全球生产关系的一次大调整而已,人类对《资本论》还没有读完做完!

首先就是“产能”,然后就是“工业化”这些名词的内涵。“产能”其实就是指“生产力”,而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就是城市化率和劳动生产率,而且两者对立统一。工业社会其实就是“科技”堆砌出来的社会,而科技对劳动的促进作用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必要劳动时间”,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来,对资本者(这个东西也可以是国家)来说就是增加“相对剩余价值”。

我们不妨回顾下历史,工业化进程其实就是城市化的进程,英国真正完成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开端其实是瓦特蒸气动力所推动的,没有这个动力根本就不会有工业社会,而不是所谓的资本或黄金或白银所推动。

农耕社会的“城市”,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始终都很小,而且农耕社会最大的城市离产粮地都很近。从宋朝的《清明上河图》和今天信用货币的老祖宗“交子”可以看出当时宋朝其实已经比今天很多国家还要资本主义,可是为什么工业社会要今天才能出现呢?关键就是当时的运粮食的工具是畜力,其运动速度太慢,消耗太大,无法满足超大城市人口的生存须要,这一点反过来又影响了对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投入,又导致农业人口必须要多才能生产出满足全民的生存须要,反过来又导致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城市人口无法增加,进入了一个死循环。而蒸气动力正好解决了这个死循环的死结,于是进入了工业社会这个良性循环!而苏联之所以解体就因为已经完成了城市化,但把“生产”与“消费”这两个对立统一的互循环,执其一端,大哥,生产也是为了消费呀,搞生产那么年了,俺们都还未消费过呢。其实与秦始皇砌长城是同一道理,一个社会一个阶段的劳动力是固定的,劳动生产率也是固定的,秦始皇把过多的劳动力投入到当时不从事人生存基础的农业生产中去,去砌长城,导致过小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那么其农业产出就少了,人民就挨饿了,而且还要交税粮上去维持那些砌长城的劳动力的生存,秦二世而亡就好正常了(当然长城的作用是不容否定的)。苏联也是把过多的劳动力投入到了没有回报也就是当时,无法消费的神马军备竞赛中去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始终没有提高。毛时代也一样。(国民的忍耐力和不安全感,决定这种“生产”与“消费”隔离的期限,这也是为何八十年代西风一边倒的原因。)

生产与消费是辩证的关系,是个罗旋式循环关系。好了,“产能”“生产力”并不是并不是具体的工业生产产能,而是今天的城市化和劳动生产率(这个则指向从事农业生产满足全民生存须求所须要的人口多少,这个也决定了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城市人口比例),这些“产能”是无法消灭的,这些“产能”又是中国从事出口加工所发展出来的“产能”,没有理由在洋楼或厂房或高速公路或铁路里叫那些城市人口养鸡吧?金危后的中国与上世纪大萧条不但相似,直程就是同一个饼印,连救市措施都一样,罗斯福新正的翻版。当时美国商品的外部消费空间欧洲没有了,出现了城市人口大量的失业,于是罗斯福进行公共设施投资,就象中国的那十万人亿一样,把那些失业的劳动力吸收进去,有事干了,那么当时的“生产过剩”就消费掉了,同时建全福利制度,把那十万亿的投资在未来消费掉。这个过程就叫做开拓内部消费空间,也叫做扩大内须。

邓公那句话是从南北社会而不是地域而说的,资本的增值要从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中来,没有南方国家的工业化,也就没有劳动力的商品化,也就没有资本主义,也就没有资本的增值。

产业其实可以分两种一种是靠绝对剩余价值夺取才能生存的产业,中国的农民工所从事的就是这个,这些产品也是工业社会消费必须品,这个些必须品这些产业资本由于西方国家劳动力成本提高,都是被转移出去了,在中国改开之前都被转移到西方国家军力所能到达的地方。一种是可以不靠绝对剩余而靠相对剩余价值剥削的产业,西方工人所从事着的产业,也就是产业的产业,工业的工业,总之就是高科技产品啦,但是这个产业,随着科技的提高,进而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相对剩余价值会越来越大,所须要的劳动力会越来越少,相对的整体上劳动者所得到的“价值”就会越来越少,其实就是隐性失业,而西方国家又不把他们的命根,这些剩余价值出口给别人消费掉,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交换低级产业国家的产品,那么就只能是玩金融产品了(或以自己的强项比如农产品进行国际贸易交换,可惜这些却是发展中国国家的命根,所以乌拉回合的世贸谈判最终失败),这些东东到了一定时期要对债权国的债进行消灭,否则国际贸易将无法交换下去,达到这个首先就要有强大的暴力然后控制当前工业社会(日不落时期是煤碳)的血液石油。

其实资本主义社会重要的是产权,产权维护的前提就是暴力,正治侏儒日本和东南亚就是这样样玩残的,先在美国国内挖个资本坑克林顿时期的信息高速公路,然后要求日元大幅升值,吹引资本流入这个坑,水往低处流,资本只往高(那时美国这个坑是长远的高,日本那个坑太高过头了,会跌死)处走,这是共济会也控制不了的,反过来如果共济会真有那么神,最应该控制的是中国改开后不让世界的产业资本进入中国。于是日本被收割了。玩到最后这些债务大部分都落到了同样有独立的主干工业体系所堆积出来的暴力机器的中国身上。对中东控制的阿富汗之战争又失败了,金融产品资不抵债,无法与实物相连,价值与价格严重背离,爆了。西方国家的隐性失业显性化!奥黑今天也挖了一个坑叫做制造业复兴,就等着人民币急促地大幅地升值(缓慢可控制的升值是无效的,其资本增值率太低,不计灯油火蜡了,利息都未够,正治局那班老姜就看紧了这点)。

我们又回到中国吧!转基因(左派别骂我,看法不同而已)和中国的瓦特袁隆平先生的超级稻,十万亿,产业升级,提高国民福利,新能源电动汽车等等这些同步进行的东东都预示着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又将会再进一步,城市人口将会进一步加大。而国外的资源控制权的争夺,因为中国的产品不再出口西方,西方将会收紧其手中的控制权,于是中国的军事工业突飞猛进,科技研发也回复了毛时代的举国体制,在有核时代以军事科技(歼20对准的是F22,飞龙对准的是X37,北斗对准的是GPS等等)和演习跟西方玩隔山打牛,夺取与已相适应的部分资源控制权。而在未来中国产业升级后的低级产业的转移问题(只要中国选择了工业道路一切都是无可退缩的,步西方的后尘是肯定的)。都在中国周边,中国军力投放可以到达的地方,朝鲜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应该会是个首选之地。这也是从西方手中争夺势力范围!(这与卢麟元提倡的朝鲜马歇尔计划相同,亦与近段时间整合暹罗半岛战略思想相同)

工业社会就是技术堆砌出来的社会,技术对应着整个工业社会的产业分工,金字塔式的,尖锋就是军事技术,而这一切都来源于钢铁,石化,航空航天,煤炭,等等这些主干重工业,世界上拥有这些独立的主干重工业的国家只有中美俄英法德日几个流氓,未来世界将会出现以英法德为技术尖锋的地中海联盟,以俄国为核心的“苏联”,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自贸,以中国为核心(日本这个侏儒只能融入)东亚共同体(包含了东南亚,包含印巴),几大区域的竞争(技术进步的源泉依然存在),不过可能是本世界未才会完全成形,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又会再进一步,更多的城市人口,更多的人实现了劳动力商品化。

工业化其实就是城市化,城市化其实就是人对于自己生存的自然空间的自为化过程!亚欧高铁如果完成了又将会带来全球新一轮的工业化,人对自然生存空间的又一轮自为化。而能源,日不落时期的能源煤炭,有人说资源枯竭,今天也同样会有。《资本论》其实就是工业社会的《论语》,读懂《资本论》的社会学意义非常重大,这本书最难的其实是各个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一体两面关系,其基本架构经得起历史考验,但还须要后人在此基础上扩充很多东西,马克思主义最难的也是辩证法。

内部的产业升级,扩大内须,外部的势力范围,石油控制权,这四个东东统统都是连在一起的,对立统一的,四个东东的外化集中点就在“人民币”上。

“扩大内须”是神马东东呢?就是提高中国人民消费水平的另一种说法,生产与消费是辩证关系,没有“生产”这个前提提高消费水平当然就是就是吹水。现在的问题就是俺们生产的产品俺们没有那个消费水平去消费,都出口被别人消费掉了。而现在这个“别人”因为消费过度欠了一屁股债,也没有能力再消费俺们的产品了,而俺们又没有消费能力消费掉这些产品,于是生产过剩产品积压,俺们也失业了(零八年大批工厂倒闭,农民工返乡),好在上面的人搞了个十万亿俺们又有事做了,不用回家耕田了。但是那些出口企业的产能里重复性的部分已经被消灭,剩下的基础部分却是无法消灭的,你消灭了就等于又把大部分农民工推回乡下了,因为这些产业吞下了大部分的就业人口,于是“扩大内须”出口转内销的呼声就出来了,最好是马上建立全民医保老保,让俺们尽情消费而无后顾之忧。

这东东初听起来真的是挺吸引的,挺爽的,但是只要细想一下其实是不对头的!

首先俺们要搞清楚俺们现在的出口与进口都是些神马东东,大部分的进口都是些半成品(包括这个产品的核心部件)或原材料(包括工业社会的血液石油),经过俺们当代“最可爱的人”农民工之手改造成成品之后小部分在国内消费了,大部分出口被别人消费了。更重要的是整个世界贸易现阶段都是以美元为媒介的。在这个出口与进口的过程中俺们赚了点加工费,积存下了大批美债,而这批外汇储备的组成一部分是外来投资,一部分就是这些加工费。而进口依然须要美元,出口则是赚美元,也就是赚来的是贸易顺差。

试想一下,在现在这个产业结构出口进口模式不变的情况下,单单的“扩大内须”实行了之后(而且为了进口原料和半成品便宜,把人民币升了上去)会怎样呢?一段时期里面当然就是爽啦!那还用说。爽完一段时间之后问题就出来了,出口转内销之后,没有了出口加工费的美元收入,但还是要进口的,还是要用到美元,爽完之后中国的外汇储备就缩水了,缩之又缩,然后就变成贸易逆差了,这个时候除开外来投资进来的美元,而且这些美元随时都会被进入中国的投资用手中的人民币兑换掉,没有多余的美元进口原材料和半成品供俺们自己消费了,生活水平下降了,消费不足了,生产就跟着下降了,无利可图之下资本将会出逃,把手中的人民币在中国正苦手中换成美元跑了,一下子中国的外汇储备统统都变成了人民币,只是国际上谁认你的人民币呢?拿去当草纸人家还嫌阻地方呢,再来一次东南亚货币这样的急促跳水就是肯定的了。由于投资没有了,成批成批的人失业,那个时候就是真的爽了,这个爽对于中国来说可不是失去了十年那么简单的,再次失去一百年都只是等闲之事!

这就是那些阴谋论者所谓的“被美国佬收割”的第一层机理,其内部人民对提高消费水平的渴求很正常,但在没有改变进出口内容之前就进行了“扩大内须”,再加上其对外实行资本自由流动,大量的套利资本进入赌其币值升贬,到了外汇储备都被内须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消费市场也进入疲软阶段,与之相对的生产也疲软了,进而失业率升高,这个时候无论是套利资本还是产业资本都不是蒸发了就是逃跑了,整个社会进入了死循环。

因此在没有改变进出口内容之前就“扩大内须”是死路一条,“扩大内须”与“产业升级”是互为前提,谁也离不开谁的。高端产业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劳动者,而没有现在劳动者消费水平的提高,其素质也高不到那里去。三餐都不继,谁有心情跟你玩创新,信用体系都没有建立,谁有心情跟你玩道德,三亿多的农民工劳动者居无长定之所,连自己的身份究竟是神马都还未搞清,日日营营拘拘,对于未来的养老更是一片空白一片迷茫,谁有心情跟死一个企业一世,谁有心情跟你玩信用,谁有心情跟你玩道德,谁有心情跟你玩高素质。“有钱就是大爷,有钱就是高素质”这就是现状。扩大内须其本质其实就是在分配上公平一些,而不是现在这样严重的两极分化,首先就要把新三座大山削平,至小也不能象现在那么高。

产业升级和扩大内须!从进出口的内容来说就是俺们现在不再以低端产品的出口来赚美元,然后以美元去交换也就是进口全世界的物资了,而是换成了中高端的产品。当然这是以世界的贸易交换依然是以美元为媒介而说的,以中国人口体量很小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劳动者自由到一无所有,劳动力已经彻底商品化而说的,但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的。

关于美元白条

按资分配其实就是按货币分配,信用货币必须要以暴力为最底层的根基性支撑。

美国以世界最高的军事技术和世界最强的军事机器为支撑成为世界老大,美元也成为了世界货币,既然全世界都是按货币分配的,那么谁拥有的美元多,在全世界范围内所分配到的物资就越多,这个论断可以以代换成人民币在国内之于国民而感受之。吸引外资正策所带来的表面后果是赚了一大堆的美元白条,而实际的是赚到了,首先是中国的城市化率在改开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技术水平提高了。既然全世界是以美元来分配的,那么怎么赚到美元呢?中国首先提供一个好的投资空间对世界说,美元给我,然后我给你人民币,你来我这里建厂,我又给你廉价的劳动力,让你的资本增值率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世界五百强,这些在按美元分配的世界掌握了最多美元的家伙正在慨叹着生意越来越难做,产品销路越来越窄,资本增值率越来越低,人工越来越高,听到了这个消息后蜂涌而至。比如做汽车的日本本田给了中国正府十亿美元,然后换来六十亿人民币进入中国,用这六十亿人民币投资在广东搞了个广本,在这个过程中须要建厂房,须要做生产汽车的工具,须要原料等等然后就生产汽车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有事干了,这些劳动力成了汽车生产技工。所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在国内买到的就买,买不到的就在日本或世界进口,日本的货到了,广本就用手中的人民币向中国正府换成美元,然后付账,交易完成,生产出来的汽车则出口国外。整个过程其实就是全球低端产业转移到中国的过程,全球的物资进入中国经中国廉价劳工之手生产,然后一部分国内先富的人消费了,一部分出口到国外。中国这一方整体得到的是城市化率和劳动生产率(技术),连同中国廉价劳工这一方得到的是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商世界五百强得到的是资本的增值,消费了“中国制造”的消费者西方国家得到的是产品的消费。

美元确实是白条,任何货币都是白条,重要的其实不是白条,重要的是这些白条能够换来什么东西。军事技术是技术的尖锋,民用技术是技术的底座,呈金字塔形,这个金字塔就支撑起整个工业社会,石油和粮食就是工业社会得以运转的资源,所有工业社会里的人所消费的消费品都是通过这个金字塔的运转而产出的,而货币并不等价于这个金字塔,只等价于这个金字塔的运转所产出的消费品,因为货币本身就是由这个金字塔支撑起来的,也就是说完全的市场是没有的,货币什么都可以买到但就无法买到这个金字塔,因为货币就是建立于这个金字塔之上的。中国手中所掌握的美元在世界范围内能够买都买了,须要买的又无法买,比如中东石油你可以买,但这些石油的产权你多多的美元都不卖,至于中东石油的控制权就提你都别提,比如较为低级的民用技术你可以买,中级的你别提,高级的军事技术你就想都不要想。而最要命的是欧美又离不开中国的产品,自己本土这些产品的制造业统统都已经转移到中国了,中国制造仍然在输向全球换来美元,于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就越来越多了,但既然世界仍然以美元分配,那么问题就出来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美国怎么还债呢?(中国的角色之于美国其实就象中国国内掌握了大量货币的富豪一样,钱确实多,但买不到最高权力。所以强烈要求民煮,)对了,全面控制工业社会的血液石油,踩住中国制造的命脉,然后以此再以暴力威胁,对中国象日本和东南亚一样进行一次收割,于是阿富汗开片了,可惜失败了,而暴力,中国同样有,最后,资不抵债,你说金融危机会不来吗?

继续的危下去也在意料之中。中国救援,可以,也很简单,送些美元给你就行了,须要钱就出声嘛!但俺也有须要呢,要以高端民用技术来换,美欧都一样,中国缺的正是民用高端技术,用自己的军用技术转化又太费时间。美欧哪一家先这样做都会决定以后的世界格局!

关于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必须要升值,但这个过程必须是可控而逐步的。其实升值就是进口便宜出口贵,这个过程将是落后但国民必须的产业的国内淘汰,转移至国外,而这个国外就大有文章,必须是中国军力投放所及之地,保证这些产品的主要目的地是中国,让他们做农民工,国内的农民和农民工大部分变成高于这些产业的产业工人,提高福利就不必说了。亚太周边就是了,这一切将会与北斗系统和周边的高铁同步完成。第一个考虑对象当然是朝鲜啦,于是朝鲜半岛紧张了,紧接着中国周边也紧张了,很简单,中美之间争夺中国国内将要转移出去的产业所生产的产品的销售目的地的主导权,美国也须要下家,中国曾经和现在还在做他的下家,现在不做了,这怎么行,而且一时还找不到下家,而且你中国还要主导这些下家。而有人反对人民币升值,那么提高国民福利,促进内须,产业升级你就别提了,资本主义社会就是这样玩的,没有中国周边国家做农民工这个下家,哪就只能是自己人做下家!没有中国这三十年做西方人的农民工作下家,他们能够活得这么滋润,重读《资本论》吧!而且是从全球的角度来读!

关键词(Tags): #资本论 美元 人民币通宝推:土拨鼠yuanap,zuxia,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