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常记洛阳行(上) -- 间谍

共:💬31 🌺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常记洛阳行(上)

(一)出游

大四那年夏天,不知道怎么搞的,心情烦闷,很想出去走走。毕业生在学校是惹不起的一群,好歹都要出点规矩,特别是如我这般一直供老师耳提面命的好学生。于是约了朋友,逃课来到火车站,计划是一直西行,先到洛阳,再去西安爬山,若还有时间还有钱就去敦煌,打算得挺好,买了最便宜的票,上了一列去洛阳的火车。

那时玩仙剑奇侠传玩得厉害,上了车还跟朋友一路讨论李逍遥在酒馆该去哪里讨钥匙。车行至河南,上来一个女子坐在斜对面,银盘脸,大眼睛,穿很短的裙子,露出长腿,我觉得她好看的不得了,忍不住轻声提醒朋友,他飘了她一眼,颇不以为然地说:眼线描得太厉害。

车行了几个钟头,我忍不住睡过去,醒来时发现已经天黑,朋友在旁边坐得笔直,原来我一直靠在他肩头,搞的他很不好意思。

到了洛阳是凌晨,大概四五点钟的样子,火车站一片清冷。我先买了份地图,然后商量去哪里落脚。初春的洛阳依然寒冷,我穿短裤已经有点吃不消,在地上来回跺脚,朋友很果断地说,去洛阳工学院吧。那个时候最便宜最安全的旅店就是学校招待所了。

洛阳工学院在城市的另一端,坐了公共汽车好一顿颠簸才到。下来车发现脚下竟然是土路,后来才知道,偏远有偏远的好处,去龙门石窟的车从这里首发,有位子坐。

旅店分男女间,每间八个床铺,象大学里的宿舍。坐了一个晚上的车,骨头几乎要散了,刚刚躺下,碰到一帮学生住店,两男两女,因为天亮了,男生就坐在女生宿舍里聊天,我睡不着,碍于男生在场又不敢起,胶滞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用被子包着身子冲一个面善的女生喊:喂!同学,喂!同学。

终于请男生出去,起床后,看见外边的天气甚好,决定不睡了,跑到男生宿舍去喊朋友,发现心灵默契似的,他穿戴整齐坐在床沿跟周围人聊天儿。算了,既然都不睡,今天就去龙门吧。

(二)龙门石窟

出得门来,早餐的茶点还没辙,外头一溜的小桌子,挑了个马扎坐下,要了一碗豆腐脑,收拾干净的大嫂问,要甜的还是咸的?豆腐脑儿还有甜的?我大喜,一叠声地说甜的甜的!

从工学院到龙门并不远,但已是郊外,车好一顿颠簸,中间碰到两个人吵嘴,说的土语,一快了就听不懂,但表情丰富,情绪激动,我饶有兴趣地看了半天,连晕车都忘了。倒是朋友一个劲儿地往后拉我,大概怕动起手来伤及无辜。

一到龙门热气扑面而来,洛阳的温差很大,才刚刚上午,太阳就大得象锅盖,龙门没树,四处是阳光,我无处可逃,戴一顶帽子,但全无用处,于是找了个厕所,把捂汗的衣服脱了一件,马上感觉身轻如燕,几乎跳着进去看石窟。

进门之前看到一个卖罗盘的,铜的,刻着阴阳五行,想起一个学兄专门以此泡妞,决定买一个送他,讨论了半天价钱,未果,最后买了一个纸的,礼轻情义重。

交了门票,直行,游人如龙,再转弯,豁然开朗,一条伊水白哗哗的,天地为之一凉。自从进了河南最深的感慨是无水,土地若无水,便仿佛缺了灵魂。没成想此处有水,且深澈浩荡,河床深,周围有栏杆,所以游人只得远处望水,水不急,但颇大方,河对岸望过去是小山,栏杆处碰到老人讲古,说当初为挖此水,积土成山,名之香山。水上起风,靠着栏杆颇为舒服,于是待了一阵,跟老人聊天儿。

紧跟着水走的是龙门山,石窟全凿在山的一面,并不依仗山势,直接斧子砍下去做成天然屏风,佛像满满地排开,互相挤在一起,因为修建历时五百多年,所以不讲究布局,风格重迭而上。

山尽处水穷,一山一水携手慢行,水的灵气只为这山,让人感叹造物者真不浪费。太阳很强烈,仰头看石像未免累眼,幸好有水衬着,看一会儿石头就去看水,来来回回之间,舒服之极。

龙门石窟起始于魏,兴盛于唐,佛像个个表情宽厚,珠圆玉润,望之而生亲近之意。但石像大多残缺不全,文化大革命给砸的,战争年代也被砸过,但文革的破坏最严重,偷偷听了几个导游,全是这么说的,文革的反思无处不在啊。看了那些没手没脚的石像,情绪不大好,最高的卢舍那佛,因为太大不好砸,革命群众是爬到山上,从上头滚石头下来砸的。我仰头看山,峭壁啊,真佩服群众的革命精神。卢舍那佛据说是按照则天皇帝的样子做的,手指给砸没了,手腕的样子依然妩媚,面容也祥和,母仪天下的样子,则天皇帝性子刚烈,容貌这么委婉动人吗?我怀疑了一下。

整个石窟大大小小的石像几千个,完完整整,全须全尾的大概只有一个。孤零零站在路旁,披衣拖钵,面目不清,不知道怎么逃过劫难,想是工匠做他时漫不经心,浑圆一体不做雕刻,以至后人想砸无处下手?太精致的东西容易留不住,存下的这个不知道是谁人手笔。我跟他拍了很多照,后来洗出来,发现自己目光深邃,神情忧郁,不大相信自己能思古忧今,大概是给太阳晒得。

整个石窟仿佛一个巨大的扇面,立在水边,风流尽收。我们边看边走,一会儿走到头,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倒走回去再看,跟游人一路逆行,被人撞了好几次肩膀。走了一会走累了,靠着栏杆坐在石凳上,前头是山佛无言,后头是水鼓有声,我立于之间,竟见禅意,好一阵激动,但说不清楚,只好愣了会儿神。

走了两趟,太阳越发大,于是踱出来,钻到小卖部里乘凉,见到石像画册,还有魏碑的拓片册子,世称龙门十二品,当地的旅游局印的,挺有趣,买了两本,在门外的大伞下看魏碑照片,沉甸甸的,很耐看。魏碑体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字形古直奔放,看得久了,仿佛心意合拍,一笔一划在心里走了半天,喝了两瓶酸奶,正恍惚,朋友打听回来,原来河的对岸是白居易故居,于是收拾好画册,恰好有马车路过,讲好了价钱,跳上去,被马晃晃悠悠地拉过了桥。

白园没什么看头,总不过是个花园宅子,因为是建在小山上,所以错落有致,修有台阶,前后分明。那山唤做琵琶峰,可是根据白居易的琵琶行来的?不得而知,只是这名字有妖气,让人担心莫要碰上琵琶精。

白园中树多,茂密成荫,布局讲究曲径通幽,与对面坦诚裸露的石窟风格不同,走了一趟差点忘了对面就是龙门。长安居不易,洛阳居有声,白居易很会选地方,这里有山有水,出而万古长风,入而小楼天下,且天天对着佛像,心灵早晚要被洗涤地不染片尘。

院子有回廊,里面挂的全是诗碑,多时历代文人到此一游。我一面一面看下来,看看哪个字认得哪个字不认得,考自己学问。以前去曲阜也喜欢看碑,不明就里,只会跟人比认字儿。石碑看到最后,眼睛莫明其妙的舒服,想回头再看,才发现回廊尽处就是出口,脚随路走,不必回头,索性就此别过吧。临别时留影,找不到景致,只好站在白居易的坟前拍了一张。

走出香山故居,迎面是一溜渔家民居,简易小楼,一半在水里做码头,一半在地上做小型餐馆。随便进了一家,主人是个安静汉子,婆娘在后头忙活饭菜。地上摆着矮脚小桌,我挑了最里面一桌坐下,守着窗户,脚下就是伊水,从窗户往外望去,正是那面石窟拔地而起,宝相庄严,于我面面相对,愣了一下,差点儿找不到自己。水面有风,吹面不寒,主人家端上凉粉,用粗大的瓷器,旁边竹篮里摆着刚摘的黄瓜,女主人善解人意,递一根过来,我接住,怕人家笑话娇气,张嘴就咬,香气四溢,从口到腹好一阵惬意。

发现这样看佛别有风味,于是在那家坐了很久。

元宝推荐:雪个,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