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往事忆趣”的故事 —— 往事忆趣之楔子 -- 习之

共:💬144 🌺658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互助会的故事 —— 往事忆趣之三

互助会的故事

—— 往事忆趣之三

习 之

一九七0年,那时我刚进工厂没多久,还没有提干,在生产班组当工人。由于我是属于“根正苗红”的那种,很快就当上了班组的“二把手”——班组的政治宣传员,并兼管班组的“财经大权”——班组“互助会”的管理员。

班组“互助会”这种经济现象,在现今工厂的班组,由于没有它的经济基础了,早已不复存在。但在当时那种“低工资、多就业”①的经济形势下,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所谓班组的“互助会”就是该组织刚成立时,小组成员每人每月上缴2元钱(相当于存钱)到“互助会”,到收缴的钱达到一定的数额时就不再收缴了。这时如果小组成员谁遇到了金钱上的暂时短缺,就可以到班组的“互助会”短借个十元,甚至几十元的不等,然后在下几次发工资时分月陆续归还。那时工人的工资水平就是在每月二十元(学徒工)到八十多元(工人技师)之间。绝大多数人都是“月光族”,一般人是不可能去银行存款的。能有这么一个经济组织“接济”一下,确实解决了不少人的暂时困难。

我记得我们班组的“互助会”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当时,有一个从设计部门长时间下放到我们班组来劳动的技术干部叫李工,他向我提出要借二十元钱。我告诉班长,准备去银行取钱。班长说:“不行!他每月工资八九十元钱,还要借钱,那我们这些每月工资只有三四十元钱的人怎么办?”

我正左右为难之时,班里那位年龄最大的老朱说话了:“班长,你别看李工每月的工资比我们要多许多,但他实际上比我们还缺钱呀!”。

班长一听老朱竟然帮李工说话,这气不知打哪儿来:“你是得了李工的什么好处,还是阶级立场有问题?”那时干部下放到基层班组劳动,相当于一种变相的“劳动改造”,是来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所以班长才这样对老朱说。

老朱是一位家庭出身“苦大仇深”老工人,不怕班长这种带有政治压力的讥讽,还是继续慢条斯理地说:“我跟你掰开手指算一算:你们每月的工资是三四十元钱,李工是八九十元钱,他的工资是你们的二倍多不到三倍,这不假。但你却谁没有算过他的开支帐:在食堂吃饭,你们吃的是五分,一毛的菜②。李工呢,吃的是二毛、三毛的菜,花的钱是你们的三倍到四倍吧;你们抽烟抽的是八分钱一包的经济牌、一毛钱一包的南瓜牌,李工呢,抽的是二毛八的飞马牌或飞鹤牌,花的钱也是你们的三倍到四倍吧;你们现在都还只有一个孩子,而李工呢,是三个孩子,而且都在念初、高中,这花的钱也该是你们的三四倍吧!所以李工应该是比你们更缺钱用才对呢!”

班长无语了。

我也立即去银行为李工取钱去了。

——————

注释: ① 低工资,多就业 是对当时的劳动人事制度的一

种通俗描述。当时已就业的人员的月工资水平都

很低,一般工人每月就三四十元钱,最高的也就

七八十元。但凡有就业能力的人基本都能安排上

工作。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的学生绝对是国家统一

分配工作的。

② 那时候食堂里的素菜(像大白菜、萝卜之类)是

五分钱一份,加了稍许一点点肉,就是一毛(即

一角)钱一份;像豆腐烧肉、粉丝炒肉之类就是

二毛钱一份;像红烧肉、扣肉之类就是三毛钱一

份。

通宝推:njyd,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