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三峡,三峡。(图床已改) -- njyd

共:💬86 🌺32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981年乌江三峡区间没有暴雨,洞庭湖也没有涨水

这是下游宜昌流量大幅度下降的的原因,1870年都发生了,这是1981年的庆幸之初,而且1981年嘉陵江洪水的洪峰、洪水量也远逊于1870年。

岷江和嘉陵江目前规划的调节库容不足,主要是没有大库容优良坝址,而且规划防洪库容的流域面积控制比例不算大。比如岷江上游只有紫坪铺,防洪库容约为8.8亿(由于汶川地震的影响很可能会缩水),岷江紫坪铺和大渡河铜街子水库控制之外的流域面积约40%。沱江只有部分灌溉枢纽,库容很小,没有什么防洪功能。嘉陵江亭子口的流域控制面积只有39%,防洪库容(包括非常库容)约14.4亿,上游宝珠寺控制流域更小,主要在白龙江,包括1981年的不少年份汛期暴雨中心在中游,主要是亭子口起洪峰调度作用,在动用非常库容下(对水库安全而言很危险),其对洪峰的削减效果达到10000立方米/秒级别,如果雨带中心偏南,其调节效果要差很多。

1981年,岷、沱江和嘉陵江都同时暴发大洪水。在其下游控制站的洪峰流量:岷江高场站25900立方米/秒约5年一遇;沱江李家湾站15200立方米/秒约20年一遇;嘉陵江北碚站44800立方米/秒,约30年一遇,其水文概率完全不能说很低,主要是洪水同时发生,在干流遭遇。历史上嘉陵江北碚站1870年洪水57300立方米/秒,相比之下要大出13500立方米/秒。

1981年的暴雨中心也没有到大渡河、金沙江,主要在岷沱江、嘉陵江上游,最大降雨区在嘉陵江支流涪江,主要特点的暴雨强度大,覆盖面积和持续时间也逊于1954年、1998年全流域洪水期间的川北暴雨。1981年岷、沱、嘉陵三江洪峰没有与金沙江洪峰相遇,组成寸滩洪水的金沙江流量仅约1万立方米每秒,只有当年屏山最大洪峰的18600立方米/秒的一半,这是常遇洪水级别,1998年15年一遇的屏山洪峰流量大约23600立方米。1981年渠江也没有发生大洪水,洪峰流量约14800,洪峰比2010年的渠江洪水27700立方米/秒(160年一遇)小很多——渠江也在1981年洪水的东缘,如果雨带东移,渠江洪水流量大幅增加也是有可能的。

由于金沙江向家坝离寸滩的距离太长洪水传递时间大于嘉陵江洪水的传递时间,加上暴雨预报的准确性问题,金沙江枢纽不太可能将全部洪峰完全拦蓄,最多进行较大削减,假设金沙江同时发生10年一遇洪水,在水库拦洪作用削减到6000立方米/秒;按照1870年洪水放大的嘉陵江洪水计算水库削减的10000立方米/秒之后的洪水量级依然在4.5万立方米/秒;岷沱江大洪水(30年一遇)汇流部分按照调蓄后30000立方米/每秒来计算,寸滩流量约7.5~8万。然后雨带向三峡区间移动,在合适的大气环流补充下,暴雨强度达1982年相当(按照1982年区间洪水约20000立方米/秒的洪峰量,或者类似于1860年洪水在三峡区间的表现)且东移速度和洪峰汇流时间相一致,即使在规划中水库的调节效果之下,宜昌站洪水完全可以达到10万立方米级别。

这个洪水过程大致是在1870年洪水基础上修改的,1870年是嘉陵江和金沙江、汉江洪水遭遇构成;我将1870年洪水的暴雨区间按照1981年东移至岷沱江、嘉陵江、三峡区间。

当然从水文和气象上讲,我所设想的这种洪水的概率会非常低,可能比1870年洪水都要稀遇(但是现在的极端气候发作基本上把皮尔逊曲线糟蹋得一塌糊涂),但是可能性还是有的,按照类似1870年雨带运动的规律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说三峡并非仅仅靠金沙江库容便可以无视1870年级别洪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