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青天白日旗下- 国民党海军逸闻 -- 萨苏

共:💬206 🌺2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五。血战一江山 (下)

在请假中,请朋友代发 -- 萨苏

登陆一江山,战斗最为激烈的两个登陆点,一个是乐清礁,一个是海门礁。

乐清礁的战斗是强攻。

因为乐清礁正在一江山国民党军核心工事所在的主峰 -- 203高地的下方,距离不足200公尺,对于没有回旋余地的小岛来说,拿下了乐清礁,203高地就唾手可得,一江山,也就没有悬念了。

所以双方在这个方面都投入了重兵,国民党方面是深知此地之重要,不得不守,共产党方面则是打蛇打七寸,专找硬钉子来拔。

这个拔钉子作战打得并不顺利。

在一江山防卫司令王生明的亲自指挥下,国民党军在这个方面打得十分顽强。解放军原来认为,猛烈的战前的炮击应该已经将国民党军工事基本摧毁,等到战斗开始,才发现炮击和轰炸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国民党军的布防尽管基本在解放军的掌握之中,但是其工事的坚固程度超出了预期,永备工事以钢筋混凝土浇筑,上面横竖交叉四层枕木,再覆盖沙袋,半地下配置,目标很小,除非直接命中极难摧毁。这样的工事环岛三层,层层环护。对一江山守军来说唯一的问题是一江山完全由岩石构成,难以向下挖掘坑道。这个困难,和孟良崮上的张灵甫差不多。

另一个问题是第一批炮弹爆炸后,加上空军轰炸,岛上烟雾弥漫,能见度很低,影响了后续射击的准确度。而岛上的国民党军多有战斗经验,遭到炮击时都能较有效的进行避炮。

因此尽管炮火看起来很凶猛,其实效果并不是很好,解放军的伤亡中,一半在双方步兵短兵相接前发生,主要是在水际滩头,而国民党这个阶段的伤亡不到三分之一。

炮火的真正价值,在于彻底破坏了岛上由铁丝网构成的障碍,同时打断了国民党军各部之间的通信联络,王生明能够指挥得动的,只剩了203高地周围的数百守军。

因此,在解放军登陆艇登陆乐清礁的时候,国民党军实力尚存,居高临下,给强攻乐清礁的解放军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激战良久,解放军只夺取乐清礁下方的一带狭长地带,宽度不过二十来米,国民党军地堡的机枪射口开的极低,几乎没有射击死角。

有朋友说此战参战部队在激战中看到海水逐渐从浑黄变为赤红,大概,说的就是强攻乐清礁的战斗。

一江山的工事构造,曾经得到一位善于防守的将军的指点。

这位,就是当时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被毛泽东称为“白兰地”的钟松。

钟松,黄埔二期高材生,蒋介石嫡系,在胡宗南军中与刘勘齐名,和董钊这种“大班长”不同,属于真正比较能打的将领,八一三事变就是钟松的六十一师率先打响对日军进攻的第一枪,此后,在抗战中有多次精彩的防御战战例。1947年,钟松整编第三十六师在沙家店遭到彭德怀一野的猛攻,毛泽东认为钟松的战斗力应该在白酒和葡萄酒之间,算作白兰地。不过这次作战彭德怀着法犀利,不顾兵家常法,侧路侧水硬拼钟松,善于防守的钟松只打了两个小时就全军覆没,副师长朱侠被打死,钟只身逃走。

因此战,毛泽东给彭德怀题词: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一江山的防御证明,钟松组织防守是有一套的,碰上彭德怀,大概和赵括碰上了白起般的无可奈何。

一江山下的海水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1938年钟松在武汉会战中曾以同样出色的防御组织让日军尝到过苦头,史载:“中央军钟松大战黎集,史水为赤”。

同样是血染红了水,黎集的鲜血让中国人为之振奋,一江山下的鲜血呢?

同是中国人之间的相残,因为信仰不同的相残,无论军事上面多么出色,也让人感到无限的伤感。

对于国共之间的迭次血战,台湾方面的历史爱好者往往有两种看法。第一种,就是大谈共产党搞人海战术,国军机枪手杀到手软,只好投降。。。这显然是有点儿失去了逻辑,问题是颇有不少台湾朋友一本正经的讲这些话,往往他们还受过良好的教育,这就不是可笑,而是让人毛骨悚然了。(街上一个流氓疯了不要紧,如果居里或者费米疯了,是不是很可怕?)第二种是王生明的儿子王应云为代表的。几十年后,他和原一江山守军之一的陈学连一起访问过一江山。看过双方在令人头晕目眩的绝壁上的鏖战遗迹后,他说道:“两边都带种。”

好吧,我想我们大陆的朋友在看过双方激战的历程后,也该有这种心胸,说一句 ?C

“两边都带种。”

王应云所看的那个悬崖,我推测,很有可能就是王生明葬身的90高地,战斗打响三个小时之后,王生明看到203高地失守已成定局,退守到这里等待大陈的援军。

从乐清礁强攻203高地,三个小时应该是拿不下203高地的,以203高地到海边的三道防线,国民党守军自称能守三个月。

三个月是多少有些夸张了,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在中太平洋的要塞塔拉瓦比一江山坚固多了,日军声称“美国人用一百万大兵,一百年也拿不下塔拉瓦”,结果,战斗只打了四天。

乐清礁的战斗,最大限度的拖住了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

解放军在海门礁的登陆,给了一江山致命的一击。

乐清礁和海门礁的登陆攻击,大概如同张爱萍的左拳右拳,谁来是实施致命一击看实战的进展。一江山造型如同一只哑铃,203高地是一个锤头,190高地是另一个锤头,海门礁就在190高地下方。

我的朋友麦克的父亲是国民党海军旧人,麦克说一江山失守后,台湾海军中有人说台湾的防御任务要增加一倍。这是一句气话,不过并不是没有道理。

乐清礁和海门礁都是陡峭的山崖,完全不符合登陆战“抢滩”的打法,但是对一江山来说,解放军的攻击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一江山滩头狭小,地雷密布,国民党军反复试射,如果选择那里登陆,无异于自杀。

但是,乐清礁的倾斜度是40度,而海门礁,达到了70度!

解放军就是从这里硬攀上了一江山。

台湾的东部海岸也正和一江山相似,从南到北连绵的高达800英尺的峭壁,除了花莲以外几乎没有稍大的港口,

所以国民党退到台湾,布防只对西面平原地带,东部是作为天然屏障,无需设防的。

共军既然连乐清礁海门礁这样的地方都能攀上来,台东方向怎能不设防?

这当然是气话,当时的土八路,还没有能够在台东发动攻势的海军实力。

王生明的布防,是按照不留死角的原则,但总的来说,对于这种“绝地”,布防的兵力显然要少一些。

对海门礁的突击开始后,国民党守军开炮还击,但敌众我寡,很快被压制,登陆艇队已经进入海门礁峭壁掩护下的死角。海门礁下的国民党军暗堡开火,但打在登陆艇的钢板前门上当当作响而毫无作用,解放军在登陆艇上用沙袋垒成工事,以机枪对射,双方不断有人中弹,距离在急剧缩短。

距离一百五十米,王生明的秘密武器开火了,只见冲在前面的几艘登陆艇接连中弹,纷纷起火或失去控制。冲在最前面的212艇连中数弹,驾驶台也被击中,炮弹击穿艇长于延增面前的钢制防盾,于艇长双腿都被打断,紧跟在后面的214艇被国民党军的炮弹像开罐头一样,从舰首一直打穿到艇尾,全艇55人还没有登陆竟然有50人伤亡!

王生明的秘密武器就是战车防御炮。解放军登陆一江山,使用的登陆艇可以携带战车,但解放军还没有阔气到这个地步,一江山之战,登陆部队全部是步兵。国民党军的战车防御炮不是打战车,而是打登陆艇。用战车防御炮打登陆艇,是王生明的杰作。战车防御炮,本来是步兵用来打坦克的武器,虽然不能连发,而且口径小,单发炮弹的爆炸力有限,但是具有射击准确,穿甲能力强,特别是随处可以发射的优点,用来打登陆艇确实是好武器。登陆艇的前门可以挡住重机枪弹,在战防炮面前却和纸糊的没有区别。战前,王生明把一个战车防御炮排放在海门礁峭壁的岩洞里,给在这里登陆的解放军突击队造成了重大伤亡。

不得不承认,上个世纪中叶的解放军,是当时最富有创造力和最为剽悍的军队。在国民党军的弹雨面前,解放军做出了惊人之举,他们在各艇纷纷中弹的情况下,一面用舰上的火器还击,一面不顾一切的向前冲刺,国民党兵惊讶的看到“共军”踉踉跄跄的在弹雨中把充作掩体的沙袋抛入大海,以便减轻船头的重量,强行抢滩。国民党军滩头暗堡的射击中,不断有解放军战士中弹落海,但各艘登陆艇还是勉力冲到了岛边

对于登陆来说,礁也有比滩好的地方,那就是滩头水位较深,登陆艇可以一直顶到岸边。国民党军的暗堡机枪射孔开得极低,打起来几乎没有死角,封锁了所有登陆艇的大门,虽然解放军抢滩成功,却无法冲出艇体,与此同时,战防炮还在继续给登陆艇造成伤亡。

令人意想不到的场面出现了,滩头的国民党官兵惊讶的发现,从解放军的登陆艇上,同时伸出了根根二三十米长的竹竿,竹竿头上绑着炸药包。

炸药包一直捅到国民党军暗堡的机枪射口或者战防炮工事里引爆!这就是解放军破坏国民党军滩头障碍的特殊武器。

解放军参战的战士回忆,当时登陆艇一靠岸就顶在国民党军的机枪巢上,国民党军地堡的上盖已经被炮弹打掉,解放军居高临下,从艇上向地堡里面投掷手榴弹,国民党军士兵抓起手榴弹向回扔,无一发落空,但国民党军毕竟惊惧交加,掷回的手榴弹纷纷落入水中,没有一发扔到登陆艇的甲板上,此后,艇上把一根捆扎炸药包的竹竿塞进地堡引爆,一切遂归于沉寂。

解放军登陆了,果然如王生明所说,落地就踩在了国民党军地堡的机枪射口上,只是,这时候国民党军的地堡,已经不再射击了。

滩头,一向是登陆战牺牲最大的地方,一江山也不例外。

无论用战防炮打登陆艇,还是用竹竿挑炸药包炸碉堡,双方军人,都体现了中国人在军事方面的出色才能。王生明没能守住海门礁滩头,不能说他不够聪明或者勇敢,而是他手中的牌,毕竟没有张爱萍的多,也没有张爱萍的好。

被突破的国民党军官兵并不肯就此认输,双方短兵相接的战斗,如同两块钢的猛烈碰撞。当战争的智慧用过之后,留给双方战士的,就只有硬碰硬的恶斗了

至少王生明当时并不是太紧张,他是做好了在岛上“有一堡,守一堡,有一壕,守一壕”的决心,就算解放军突破,他也准备来一个破裤子缠腿,缠住解放军,撑到第二天天亮,大陈的援军就到了。

是解放军接下来的战术动作,让王生明变了颜色。

登陆后的解放军,首先利用国民党军通信中断的弱点,一举攻占一江山哑铃两个锤头之一的190高地,而后,舍近求远,不是从乐清礁,而是从190高地朝第二个锤头203高地猛冲,进展神速!

岛上不是到处是国民党军的明碉暗堡么?解放军怎能“进展神速”呢?

因为解放军选择了一条奇特的路线进行突袭,充分展示了这支军队勇猛而刁钻的战斗作风。

这条路,就是沿着连接203高地与190的山脊直冲。

一江山的山是石头山,这条岭脊上无法布雷,而解放军的炮火打击岭脊也最容易找到目标(岭脊是制高点,解放军的炮火对岛上各个制高点轰击最为凶狠,90高地,原名93高地,战斗结束时高度被解放军轰低了三米。),这条线上国民党军的工事人员基本未登陆已经被消灭殆尽。解放军沿着这条线冲击,如入无人之径。

缺点是岭脊暴露在两侧的火力之下,没有可以隐蔽的地方,岭脊上解放军战士的伤亡惨重。

但是,要杀伤岭脊上的解放军战士,国民党军就不得不从岭两侧的阵地中钻出来仰射,自己又变成了下方解放军登陆部队的靶子。

下午四点,付出了重大伤亡代价的解放军突击队,一举攻占全岛最高的203高地顶峰,并在那里升起了一面红旗。

王生明的核心工事,就压在这面红旗下面。

后人评论,王生明此时犯了一个战术错误。

他下令预备队向203高地主峰逆袭,坚决夺回这个制高点。

似乎,当时国民党军最好的办法是分散坚守,他哪里有本钱和解放军拼消耗呢?

但王生明有他的苦衷,不得不发动反击,事实证明,他的顾虑十分正确。

有人说大陈守将刘廉一中将曾久久的眺望激战中的一江山,直到那面红旗升起在203高地,终于长叹一声,放下了望远镜。

从战斗打响,大陈方面始终按兵不动。

当然炮兵火力的支援是有的,一江山岛子太小,几乎没有可用的炮兵阵地,守军的炮兵并不强,和解放军进行炮战的,是国民党军在大陈的炮兵。

解放军的传统是小米加步枪,但这并不是说解放军只会用步枪,给土八路大炮,他们很快就会玩大炮,给土八路原子弹,他们也很快就能把它弄响。。。锦州之战,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领教了林彪的炮兵课 ?C 论一千门大炮齐射的摧毁效果。从此以后国民党军在火力上的优势就成了明日黄花。一九五四年大陈前线的解放军,装备已经大为改善,重武器火力上完全压制住了大陈的国民党军,而且出动空军轰炸大陈,出动海军舰艇前出到大陈和一江山之间寻战。

大白天的这种挑战姿态,令大陈守将刘廉一措手不及之下也感到震惊。

刘廉一,国民党大陈防卫总司令,第六十七军中将军长,并不是一个怯战的将领,舟山之战他曾经指挥登步岛反登陆作战,迫使解放军撤出战斗,在国民党军中可称一员骁将。但是一江山战斗中,这位骁将却没有什么突出表现。

国民党海军黄球鹏中尉当时在刘廉一的指挥所担任联络参谋,针对刘廉一长久的用望远镜观看一江山上的战斗,他回忆道 ?C 司令官当时哪有时间去看。他的印象中,整个战斗中,刘廉一始终在隐蔽部忙碌不堪,在和王生明通话,和台湾通话,和海军方面联络,安排炮兵反击,调动组织部队等等,但是,他在一江山战斗打响前,刚把手中所有的大部分预备队撒胡椒面一样派上了周边各岛,要集中足够的反击兵力,谈何容易?

感觉上,这位沙场宿将是有些被打慌了。

国民党的海军也被打慌了,面对人民海军和空军的挑战,他们不但没有迎头反击,反而掉头逃出大陈锚地,远离了战场。

其实战斗中刘廉一不是没有尝试过派部队渡海增援一江山。前面说道和王应云一起去一江山的国民党老兵陈学连和其他数百名士兵已经登上了机帆船,准备出发增援,但命令却迟迟不来。

国民党战史中记载,这是因为“风浪太大,无法过海”

笑话,难道共产党不怕风浪么?

刘廉一肯定有他的理由。没有足够的预备队,送几百人上去也不过是杯水车薪,何况海军不愿死战,也许这些人根本就送不上去。

国民党的海军和陆军始终就没有协调好过。

如果王生明能够守到第二天天亮,或许刘廉一有更多的信心派部队去增援。

据说硫磺岛战役,美军的情况也一样,在和日军胶着死战中,几名海军陆战队员忽然在日军制高点折钵山上升起了星条旗,美军士气大振,就此奠定胜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军在硫磺岛树旗的场景

一江山203高地上的那面红旗彻底打垮了大陈岛上国民党方面的信心,国民党方面认为,就在这面红旗升起之后,王生明随即在指挥部自爆身亡。

那就没有增援的必要了。

接到出发取消的命令,陈学连抱着枪在船上号啕大哭。

他本来就是一江山的守军,王生明1955年元旦从台湾探亲返回,自知一江山之战已经不可避免,而且凶多吉少,遂下令父子,兄弟都在一江山守军中其中之一返回大陈,陈父子皆在军中,其父留在了一江山。

“哪里还有命回来。”过了几十年,谈起当年远望一江山的心情,陈学连说。

以重大代价攻占203高地,在解放军来说,属于神来之笔。

这就是王生明明知会消耗掉自己的有生力量,也不得不饮鸩止渴,强行反击的原因。

王生明对逆袭反击203高地应该是比较有信心的,他派出的指挥官是第四大队大队长王辅弼,为了保证成功,连自己的卫士都编入了突击队。

后来参战人员的回忆说,解放军的炮火不是“打”进国民党军中,而是“砍”进了国民党军的反击队形中。这次反击,流尽了守军的血。

尽管伤亡惨重,王辅弼果然是一员悍将,不负期望,在他的指挥下,国民党残军向203高地发起了近似疯狂的反击,解放军占领高地的部队伤亡太大,几乎全部阵亡。空军掩护攻击的飞机已经打光了弹药,只好用俯冲试图吓退敌军。眼看国民党军的反击就要成功,一支奇特的部队忽然杀入了战团。

投入战斗的是全部是解放军海军的水兵。

在海门礁登陆的登陆艇非沉即伤,水兵们自发组成了突击队,跟随在陆军后面冲锋,眼看203高地告急,这支水兵队恰好投入增援。

这就是国民党战史中所谓解放军海军陆战队参加了一江山战斗的来历,其实,当时海军陆战队还没有编制呢。

杀红了眼的王辅弼率领残余的国民党军向水兵猛扑。

他后来回忆,当时一方面是战斗中无暇思索,一方面认为水兵打陆战毕竟外行。。。

战斗的结果是水兵全歼国民党残余的反击部队,大队长王辅弼被手榴弹震昏后活捉。

王辅弼忘了,解放军本来没有海军,海军都是陆军调来建成的,而且,都是陆军中的战斗骨干。。。

乐清礁上的部队也同时到达,合兵一处的解放军向203高地的核心工事猛烈突击。

王生明没有办法守了。

再好的工事,没有人也守不住。

他留下政训主任孙钢埔等组织防御,自己带少数人员,悄然消失在炮弹爆炸的烟雾中。

即便人少,核心工事的守军还是顽抗了大约一个小时,核心工事太坚固了,没有人能够攻进来。

人是攻不进来,但是解放军并没有用人来攻。下午五点钟,解放军用火焰喷射器发动对核心工事的攻击,国民党军的防御彻底崩溃。

火焰喷射器的喷火能够进入碉堡射口,在工事里面还能转弯,土八路这次不是人海战术,是火海战术了。

当晚,解放军宣布占领一江山。

其实,此时岛上还有相当数量的国民党残军。守将王生明逃到了90高地下面的秘密地堡,试图派人和大陈联系。

90高地,是对峙的两座峭壁,高差90米,下面是水,上面是天,中间一线险路,如果大陈的国民党军反击,可以沿着这条险路直上203高地。

秘密地堡,就在天和水之间的峭壁上,外观与山体浑然一色,解放军根本没有发现这里有国民党军。

东山岛登陆战,解放军是因为残余守军坚守住了八尺门码头,使援军迅速登上东山岛,造成国民党军的失利。王生明,大概也很想把90高地变成一江山的八尺门。

无奈,大陈的国民党军,彻夜无人来联络,守军电台已经损坏,也无法送出消息。

第二天早晨,90高地解放军修筑工事推下石头,绝望中的国民党守军神经过敏,误以为被发觉而开枪射击。解放军发现这里还有国民党残军,遂爆破攻击,王生明用手榴弹自杀,一江山国民党守军的抵抗,终于归于沉寂。

1月20日,一江山上不再有枪声,国共在浙东持续五年的系列之战,至此落幕。一个月后,国民党军与美军联合实行“金刚”行动,将大陈岛守军撤往台湾。国民党在大陆周围最后一个主动出击的据点就此消失。

一江山是一座流血的岛,但无论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不得不承认,一江山之战后,浙东的人民,得到的是和平。

几十年后,王应云到达一江山和大陆访问,在解放一江山烈士陵园,大陆方面也给了他这个“敌将之子”相当的礼遇。意识形态似乎已经不再那样重要。

王应云在奔走,他说,希望我们可以把一月二十日变成一个纪念日,就叫做“两岸和平日”吧。

[待续]

元宝推荐:一直在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