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南京城墙的拐弯处和南京官员的脸 -- 井底望天

共:💬120 🌺874 🌵2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日本对儒家的忠、和等观念可以说保存得最好

儒家观念可以说包含,忠,和,仁

日本民族对忠与和非常的注重,以至于他们自称是大和民族,日本的明治维新本质上在政治意义上是重归儒家---即尊王攘夷--尊天王而攘外侮,并且用神道教把这种忠诚提高到近乎神的地步。

但是仁--仁慈友爱等等可以说日本人吸收得很少,甚至可以说很差,我看日本的建筑,感觉东方特色还是保存得很明显,但是其线条显得更硬朗,有那么一股杀气在里面。

中国的儒家思想真正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是从汉武帝那个时候开始的,汉武帝当时面临着外忧内患,在军事经济上加强集权,在思想上重用董仲舒的学说,将董仲舒他们的新儒家确立为国家意识形态,从而调动了国家的各个方面的资源,整合了国家,击败了匈奴。

此后中国的爱国主义也就很鲜明的戴上了儒家的色彩---儒家强调的忠君,本质上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的理念的强调。

但是中国的儒家与日本相比,因为中国处于大陆,经常要受到来自北方的侵略,文明也数次的被打断,例如金和元和满清对中国大陆的进攻,占领,在相当意义上打断了原有的文化的传承。

中国文化人喜欢清谈,华而不实,喜欢内斗,也使得儒家所强调的和合的观念只存在于那些文化人的口头上,诸如从唐朝就开始的各种党争,北宋时期的围绕着王安石变法的变法派和传统派的党争,以及明朝末年导致明朝灭亡的东林党人发起的党争等等。

日本民族发展出武士道,强调用武力来说话,而中国则发展出一整套的科举文官系统,强调用文章来治世,但是文章很容易流于不切实际的空谈,而武力则从来都是血淋淋的,需要真刀真枪,所以日本民族因而发展出做事认真的特点,因为你如果不认真,很可能你就会被干掉,而中国的科举制度则使得中国人爱说空话,爱面子等等。

所以当工业文明来到亚洲的时候,中国的士大夫们还是在那里空谈,在那里用空谈来争名夺利,但是日本武士则看到了工业文明的威力,迅速的行动起来,为了让整个国家能够统一行动,而不陷入幕府之间的相互争斗,日本人重新树立了天皇的权威。

所以日本的明治维新本质上就相当于汉武帝的削藩,汉武帝通过儒家思想通过强有力的手段削藩,打击了地方豪强,打败了匈奴,日本的明治维新实际上也是一样的,明治维新实际上就是把儒家的尊王攘夷思想再次强调了一遍。

反过来看,同时期的中国,先是陷入党争,推翻清朝以后,则陷入军阀混战,儒家的尊王攘夷实际上根本没有受到那些军阀和文人们的尊重,尽管他们口口声声的孔圣人孔圣人如何。

所以,从整个的历史脉络来看,自从唐朝的安史之乱以后,中原王朝的儒家思想虽然被官方奉为正宗,但是整个社会弥漫着虚浮的互斗的风气,儒家思想在士大夫阶层是基本上名存实亡---当然了,当面临民族为危亡的时候,总是有人会站出来,这是中国了不起的地方,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当权的士大夫们勾心斗角,玩弄舆论,玩弄社会,但是儒家思想还是在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当中扎下了根,因此当面临民族危亡的时候,总是有匹夫挺身而出。

新中国成立以后,遵循苏联的那一套相对僵硬的模式,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其实与儒家是相当符合的,爱国爱党爱人民,实际上就是儒家的忠和仁,雷锋,焦裕禄,王进喜他们不管从社会主义道德观还是儒家道德观都堪称楷模,帮助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但是当中国开始改革以后,本身的共产主义价值观遭到普遍的怀疑,儒家观念又在五四时期,以及文革时期基本上被打掉了,所以中国就进入了一个意识形态的迷惘期。

而日本人虽然本土被昧军占领,但是精气神还在,他们把儒家的思想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当中,迅速的发展起来,并且把西方抛在后面。

也就是说在工业化社会中,儒家的一个重要的用武之地就是儒家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推动企业内部的团队精神,将企业整合成高效的整体,这一点日本人做得不错,是现在的中国人需要学习的。

我说学习日本人的优点,不是说不要批判他们的缺点,他们的武士道实际上使得日本民族很容易变得残忍残酷,这与中华民族的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主张的是学习其优点,摒弃其弱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