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挖坑,笔记,技术创新管理,怎么管? -- 左右采荇菜

共:💬6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现状(2)

三、运作情况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大概按这个结构写,写不下去再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战略管理

如果说战略是一种谋划或谋划之后的决定的话,C2曾经的战略都已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总体上与预期的效果相去甚远。具体来说C2一定程度上是C1专业化发展思路的产物(说一定程度是因为C1还存在其他考虑因素,不提),C2在自身经营管理的战略规划上沿袭了这个思路,表现在技术领域,基本模式是将已取得突破的技术从母体剥离,从资本市场或其他更多渠道谋求资金支持,独立发展。

从结果上看,在母体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将技术应用在母体传统市场之外的拓展领域的,其产品与母体完全不重叠,独立后发展情况良好;属母体核心技术不同技术路线上的换代性技术,无论是如何设想进入期望中新兴领域的,实施后的结果都是子体的产品市场与母体大部重叠的,C2在一个市场领域自行制造了若干基本相当的竞争者,恶果凸显。

如果将谋划看做确定技术创新活动的基本原则、根本目标和发展规划的话,总体上C2除了并未得到有效执行的规划,各要素均未见清晰的描述,从实际操作中也未能总结出看似与操作实际匹配的基本原则和根本目标。

从其他角度看,C2整体继承了C1自力更生的基因,通常默认采用国内技术领先优先(结果另说),自主开发优先、合作开发作为有益补充必要时消化吸收的策略。

2流程管理

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大环境导致的那个“特定的需求”,包括C2本身。

因此,C2天然地就具备了围绕“特定的需求”展开的研究、生产和市场活动的基因,并因完成了“特定的需求”带来了相应的积累和沉淀使得C2可以利用这些积累与沉淀去寻求在一些新技术应用推动型的传统市场领域取得份额。

“特定的需求”具有相对的清晰度和相对稳定持续的特性,且必须完全满足。或者说,需求是刚性的,相对大众化的市场而言是明确和稳定的;并且,由于特定的需求的特性,研究经费很大程度上是有保障的,或者说,客户在大部分时候主动愿意为自己需要的产品显性地付出研发费用(在少数情况下也存在需要自行承担研发费用,客户只采购成品的情况)。C2和C3都有着丰富的把握特定的需求和围绕特定的需求开展一系列工作的经验,形成了稳定的业务模式。在这种需求(和资金)的强力拉动下,前沿技术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试验发展都得到了发展。

人都是有惰性的。由稳定性和持续性(至少这些年和可预见的未来若干年如此)而产生的,对C2、C3,阶段一是一个强流程,其强不仅表现在文化有支撑、资金有保障、制度较齐备、人力资源相对充分等方面,更表现在形成的围绕阶段一开展工作的惯性。这个惯性一方面使得阶段二成为显著的弱过程,另一方面,阶段一的不完备之处阶段二基本继承。

2.1规划管理

C2编制有不同领域的发展规划,包括技术发展规划。不同领域的技术发展规划由C2的RD部召集C3各重量级专家和主管领导编写,经C2层面的专家委员会审查后发布,之后……,之后没有了。

C2、C3对国家的规划研读得很仔细,基本上国家规划中的每一句话就是一片商机。但C3甚至包括C2自己都基本不读C2的规划,基本上C2的规划主要靠C3的自觉性去实现,也因此有规划=鬼话一语。在编制规划时,规划编制者(虽然起草人包含了各C3行政主要领导)并未决心实施,规划内容本质上是基于现状和已掌握的情况提出的设想,是否目标清晰、途径正确和策略有效并不在认真考虑的范围内,编制规划是一个必须完成的行政性指令,是否必须实施则并无要求。从规划的角度看,C2、C3是国家规划的实施者,更进一步说,是机会主义者。

2.2项目管理

严格意义上讲,在C2层面的几乎没有项目管理,哪怕是所谓2/8原则里应着眼的20%的重要项目,对其的监管(不是管理)都说不上有力。实际意义上的项目管理工作在C3层面完成。不同的C3个体在管理的规范程度、管理能力以及管理资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2.3经费管理

由于业务的特性,除了部分专职从事研究工作的技术人员,大部分的技术人员同时从事某一技术方向的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改进,一个技术人员同时在若干个项目(包括研究性的、工程性的、生产性的)中承担工作是常态。C3层面经费管理的常态是研究经费据实使用(对内),据需报告(对外)。财政部已经试点了数年的零余额账户的管理办法正在有计划地铺开,应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C2每年度都有固定额度的自有资金支持C3开展技术研究活动,但C3对C2,依然是据实使用,据需报告的套路,C2对此并无实际措施。C2自有资金的使用并无显著的策略,如配合规划的实施。总的来看,使用的目标性不强,更侧重于短期成果,投资(R&D本身是一种投资行为)集中于试验发展阶段的项目。

2.4考核

虽然常见的技术创新考核要素项都存在,如自主研发投入率、研发队伍、机构、知识产权等,但C2对C3考核的重点是经费,更准确地说是从外部争取到的研发项目经费。技术创新的考核似乎并没有很好的方法论,国家层面适用的宏观考核要素在具有显著差异性的企业内部的适用性是存疑的。

截至目前,考核的结果并不严肃,与考核方法有关,更与文化有关。后续是否可能逐步严肃尚有待观察。

2.5文化

C2、C3均是看结果的文化,虽然已经开始在口头提宽容失败一语,但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际产生改变的。

2.6其他

不说了。

小结

从消极的角度看,C2缺乏规划和整体策划,整体上技术的发展受国家需求拉动和推动,目标不清晰,未策划达到目标的途径,未能对C3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为发展技术而筹措的自有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地策略和有效起到牵引或杠杆的作用,投资效率有待观察;C2层面的项目管理尚属空缺。

从C3的角度看,C2的价值很可能不过是一个C3额外的销售部门,虽然行政上C2领导C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