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公私”概念出发理解中国和西方 -- 慧诚

共:💬54 🌺18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公与革命

1,“公”与革命

这个世界的革命从来都是通向“公”的,就像我在《现在的中国为什么不是资本主义?(下)——文不对题的总结》中说到的,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就是“公超越私”。只有通向“公“的革命,而没有“为私”的革命。无论法国大革命还是中国革命,其根本方向是“为公”,而不是自由。法国大革命的基本伦理基础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虽然以契约的商业模式来定义社会的“公”是相当低级的,但是相比封建制度,它的“公”是相当明显的。法国大革命以后,法国人之间的称呼是“公民”,而不是先生和小姐。人们打招呼的时候说的是:“芒特公民”(citoyen Mante),社会整合为一的意识相当强烈。只是在后来资产阶级掌权以后,先生太太之类才又回到人们的嘴边。在中国,“先生”和“同志”的转换过程几乎有类似之处。

而中国革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辛亥革命阶段,无论从民族革命推翻满清贵族统治的角度,还是从推翻家天下制度的角度,都是通向“公”的革命。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政权把持在资产阶级手中,其“公义”完全不足以统一中华大一统国家。之后,中国共产党以西方的“共产主义”为核心价值,形成了最为公义的意识形态,才把中国的各个阶级聚拢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组织能力,重新收拾河山,一统中华。

法国大革命,尤其是中国大革命,有一个特别典型的现象,就是牺牲精神。当一个民族面对外敌的时候,是最容易激发牺牲精神的,因为这是民族的生死存亡,国亡则家破,非肝脑涂地,粉身碎骨不可。但是在民族内斗之中,私利是很难激发起多数人的牺牲精神的,金钱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稍有理智的人不会要钱不要命。只有出于“公义”的精神可以让人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不惜。

前段时间韩寒说“不要革命”,想来他们所认为的革命是在右派那一边的。但是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右派”的革命么?从来就不曾有过,革命是属于左派的专用词汇,因为只有出于“公义”才有革命。而出于私利则是阴谋。看待这一问题很简单,就是看人民和运动的领导者是否愿意为此而牺牲,如果是愿意为此而牺牲,才够资格称为“搞革命”。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谭嗣同是搞革命,共产党是搞革命。韩寒和普世一派是不可能搞什么革命的,他们也无所谓放弃革命,因为他们从来就不曾也不可能搞革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