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公私”概念出发理解中国和西方 -- 慧诚

共:💬54 🌺18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公的哲学基础(之二)

回头再来说说“一”的本质。一不是数字,一是在数字之先,是无数之数,先于数字。因为这个世界的整体就是一,只有在“一生二”之后,数字才产生,数量才产生,二生三,三生万物。一生二,是对这个世界的基本切割,一切“分别和认识”就是从这个一生二开始的,人类的文明从这里开始,人的麻烦和问题也是从这里开始。中国有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这个神话并不是虚妄之言,实际上,就是象征着一生二的过程;西方的圣经有智慧树的故事,亚当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实,于是就开始了分别和认识,落入“善与恶”,“爱与恨”,“取与拒”,就有了所谓“价值观”,于是从天堂沦落人间。

混沌的世界就是“一”的世界,无有分别,无有爱取;当我们把他分开的时候,就落入分别爱取。而这个分别和爱取是以“我”为价值的源头和起点。一生二,并不仅仅是世界之分,而是自我与世界之分,是把我与世界区分开,构成“我与世界”的观念,形成“我对世界的意识”。这才是人类意识的起点,也是二元对立的源头。西方的现象学,把价值观的扭曲问题归结到“意识”之后,也就是停留在二元对立之后,因为西方哲学基本上很少能摆脱二元对立的基础地位,这是西方哲学的基础。从西方哲学的源头只能追溯到be的问题,而be本身就已经是“一生二”之后的事情了。中国哲学则始终在追寻“不可言说”,那个“我”的意识产生之前的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